4.9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4.9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9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4.9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卷(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 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废除了过去带有强烈管制色彩的条例,例如1846年废除谷物条例,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改变这些政策()A. 使英国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B. 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C. 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D. 确立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2.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从英、法等国传入德国的启蒙运动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
2、这说明当时的德国()A. 国内市场关卡林立B. 政治上四分五裂C. 工业革命举步维艰D. 宗教改革导致信仰缺失3. 近代西方在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过程中具有多样性。如同样是君主立宪制,英国与德国差别很大,同为共和制的美国和法国也有不小的差异。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 制度构建者的思想解放程度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C. 人民群众对政治的参与程度D. 历史文化传统的保留程度4. 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里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
3、能。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A. 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B. 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C. 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D. 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5.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 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 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C. 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D.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6.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扩展。美、俄两国分别废除了本国的奴隶制和农奴制,其共同之处是()A. 由对外战争失败激化社会矛盾引起B. 在平定
4、内部叛乱过程中颁布了法令C.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留了封建残余D. 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7.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担任帝国元首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试图使用“德国的皇帝”这一称号,但因为其含有对其他各邦拥有主权之意而被巴伐利亚国王和符腾堡国王拒绝,最终改为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德意志皇帝”。这表明当时德国()A. 各邦君主拥有一定实权B. 帝国议会可由小邦操纵C. 皇帝权威遭到普遍质疑D. 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8. 有学者认为: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
5、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A. 英国权利法案B. 美国1787年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德意志帝国宪法9. 1787年美国宪法原文中并没有使用“奴隶”或“奴隶制”这样的词,凡是涉及奴隶的地方,宪法使用“所有其他人口“服劳役的人”“现在某些州存在这样的人口”。但是,宪法中又有“五分之三条款”“逃奴条款”和“奴隶贸易条款”,这些条款()A. 旨在消除南北方的矛盾B. 宣扬了美国优先的思想C. 说明宪法条文的倾向性D. 默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10. 1858年,俾斯麦向普鲁士亲王建议:不要强调在联邦中谋求与奥地利平等的地位,而要谋求一种不受联邦和奥地利约束的“独立的普鲁士政策”。
6、他一再指出“德意志命运的难解之结,不能用执行双雄并立政策这种温和方式来解开,而只能用剑来斩开。”这一建议()A. 确立了称霸欧洲的计划B. 提出了国家统一的路径C. 促进了立宪政体的形成D. 冲突了军国主义的限制11. 1787年,美国制宪代表在制定联邦宪法时,把分权与人民的意志联系在一起,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这一“重要的考虑因素”落实在()A. 总统行使权力须国会批准B.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C.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D.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12. 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在涉及与别国直接军事对抗、武装力量进入外国领土和大规模增加驻外军队人数等方面
7、的动用武力行动之前,总统必须和国会磋商,之后也必须定期与国会磋商。这一规定()A. 捍卫了宪法赋予国会的职权B. 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C. 缓和了总统与国会间的矛盾D. 体现了权力中心在国会13. 英王乔治一世1717年不再参加内阁会议,之后形成了国王不得参加内阁会议的定例;1796年华盛顿任期两届总统后坚决拒绝再次参选,之后形成了美国总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定例。这些事件反映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A. 注重发挥习惯与传统的作用B. 人民主权理念已经深入人心C. 突出法律制定的灵活变通性D. 三权分立政治机制尚未健全14. 17世纪英国国王的力量被极大削弱后,直到1832年以前,这一时期的体制可归
8、纳为“贵族寡头制”,贵族不但占据传统上由其控制的上议院,且通过贿赂等手段控制下议院。由此可以得出,英国()A. 国王仍掌握国家行政大权B. 尚未实现权力分立与制衡C. 议会内部冲突和斗争激烈D. 君主立宪制需进一步完善15. 1877年5月,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西蒙内阁辞职并解散了众议院。在共和派的努力下,最终以323席对208席的优势在重选中获胜。面对失败,麦克马洪曾指望利用军队进行政变,但他发现大部分官兵倾向共和,只得屈服。该事件反映出()A. 法国在政治上日趋理性B. 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遭到破坏C. 议会是不掌实权的虚职D. 妥协是政体运行的首要原则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
9、小题,共20.0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的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侄。 阎照祥英国史材料二:有的选区人口多但是议员名额比较少,有的选区人口少,却分配了较多的议员名额。在萨里郡的加通地区,有的地方只有6间房子,一个居民,但该地区仍有选举一个议员的席位分配名额。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材料三: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造成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且造成经济地理、社会阶级结构和政治领域的变化。这
10、些变化为改造英国政治的贵族特征创造了条件。伴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工厂制度和近代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确立,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形成了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他们对政治上层建筑产生了新的要求。 沈汉等英国议会政治史材料四: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一个席位。新设立40多个新改革法案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即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选民比例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一年议会改革是英国政党政治的转折点,辉格党借机扩充实力将长期盘踞政治舞台的托利党赶
11、出政府,在以后几十年间相当稳固地把持着政治权力改革的保守性是相当明显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依然没有选举权。对于他们来说,改革犹如一场骗局。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 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2) 根据材料四,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17. 议会改革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英国西北地区出现了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大工业城市。然而根据选举法,新兴城市没有议员名额,东南部各郡日渐衰落的农村地区和旧市镇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国内要求改革议会的呼声渐起。温和派认为现在国家只保护土地贵族的权益,应该扩大议会选举权,并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发展工商业。激进派提出了实行普选、秘
12、密投票、排除禄虫、年度选举等要求。1815年以后,英国工人运动开始与民主运动结合起来,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为工人阶级争得政治权利。对此,执政的托利党人惠灵顿公爵表示,英国的议会制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罗伯特皮尔则认为扩大选举权和重新分配选区,将会毁坏现有宪法的平衡。辉格党领袖格雷认为明智的让步能够保卫财产,墨尔本甚至向女王表明:我不是很支持它,但我认为它不可避免。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王铭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始末述论等材料二 1832年6月,在全国群情激愤背景下,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降低选举资格,城市居民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租在10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
13、农村中的选举资格为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农业家。同时取消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衰败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的代表名额。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 依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针对英国议会改革有哪几种观点。(2) 你怎么看待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阐释。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的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带有强烈管制色彩的条例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中的“废除了过去带有强烈管制色彩的条例”有
14、助于提升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故C正确。 A与材料意思相反,故排除。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主要是进行商品输出,而不是资本输出,故排除B。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是通过殖民争霸确立的,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D。 故选:C。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废除了过去带有强烈管制色彩的条例”。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832年,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
15、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后期的德意志地区存在众多邦国,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因此18世纪中后期德国在宣扬启蒙思想额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故B项正确; 国内关卡林立是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结果,故A项错误; 此时德国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 宗教改革后,德国并未失去信仰,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抓住题干时间,结合18世纪中后期德国的政治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433518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