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3课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朱元璋在明初实现了空前的集权之后,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集权与效率的矛盾。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即便在临终前的生病期间,仍是“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A设立中朝B废除宰相C设置内阁D宦官专权2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后,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各司其职,平等执政,互不统属,“事皆朝廷总之”。这场变革的实质是A废除权重的丞相制度B达到高度集权的目的C避免六部权力的集中D提高中央机构的效率3明朝初期,内阁阁臣们朝夕与皇帝相处,职司代言,声势显赫。阁臣们敢于规劝皇帝的错误决定和行为,积极为皇帝举贤任能,参与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在内阁
2、颇具影响力时,阁臣所推荐的官员多被采纳和任用。材料反映明初政治生活A内阁掌控了朝中的政治实权B专制主义皇权强化到顶峰C皇帝与内阁之间能相互监督D内阁阁臣能够影响皇帝决策4明代内阁初创时,入内阁者仅有翰林学士之职,品级较低。随着时间推移,皇帝更倾向于直接挑选六部中的高级官员担任内阁成员。例如明代宗时期,王文以正二品的左都御史入阁,晋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从一品。这表明A六部与内阁合为一体B皇权受到严重削弱C宰相权力进一步扩大D内阁地位得以提高5明成祖创立“内阁”,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但阁臣的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于是形成了职位之重与官位之卑的鲜明对比。由此可以
3、推断A阁臣位高权重,可比肩宰相B阁臣辅助朝政,受控于皇帝C内阁统筹政务,居六部之上D内阁深受信赖,可遇事裁决6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皇帝便派遣亲信太监与总兵一同镇守地方。这种镇守中官“位诸将上”,在正德年间遍布各处,气焰甚盛。但后来,嘉靖皇帝一道敕书就全部将之撤回。这说明明代A专制体制的稳定性和成熟性B初步建立权力制约平衡机制C宦官专权的现象已十分突出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重大改变7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
4、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8明史职官制记载:“内阁制票拟,不得不决与内监与批红,而相权转归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B宦官控制阁权,政治黑暗C皇帝设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D明代相权实际控制在宦官手中9明英宗在位时,对司礼监的倚重逐渐压倒内阁,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英宗北伐失利后,明景帝以王振祸乱朝政为由,大力起用内阁重臣。这反映了当时A内阁与司礼监分权制衡B文官巴结宦官以求升迁C国家处于内外交困局面D皇权的随意性特征凸显10作为明代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徐阶的手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