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模板范文大学语文教案模板1000字左右(汇总6篇)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模板范文大学语文教案模板1000字左右(汇总6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模板范文大学语文教案模板1000字左右(汇总6篇) .doc(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大学语文教案模板1000字左右(共6篇) 第1篇:大学语文教案大学语文教案大学语文教案 ? ? ? Posted: 2014 年 11 月 10 日 / By: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团委新媒体学习小助手 / In: 大一语文/ 期末考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教 案20132014学年第1学期课 程 名 称 大学语文院 (系、部 ) 中文系教研室 大学语文教研室授 课 班 级 2013级财务、国贸等班授课教师 昌庆志职 称 职 务 副教授教 材 名 称 大学语文(赖力行主编)知识的追求,能一直激起新的欲望,导致欲望对人的主宰,从而降低人的精神境界,五、
2、老子认为,过度的物欲享受给人带来精神和肉体伤害,人们应摒弃物欲追求,选择俭朴自然的生活方式,荐荐二2014下语文教案(3000字) 二语文教案下册 (500字) 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惯例格式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第2篇:大学语文教案大学语文(下)教案陈智强第一篇 诗歌阅读和欣赏Chapter 1诗经诗经正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四言诗为主的乐歌总集,它不仅是我国实际主义诗歌的重要源头,而且对我国文学和文化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第一节 诗经的编集、应用及流传诗经辑录了春秋中叶以前的诗歌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先秦时代称“诗”
3、或“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称为“三百篇”,诗经是周王朝乐官,在王官行人采诗和公卿列士献诗基础上搜集、整理,编选而成,各篇都是合乐的,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全书分风、雅、颂三大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包含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160篇,风诗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其创作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远及长江、汉水流域,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次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局部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
4、篇,其中周颂31篇是西周期间的作品,鲁颂4篇是春秋前期鲁国的作品,商颂5篇,有人说是商代作品,多数人认为是春秋前期宋国人写的宗庙乐章,颂多是颂德之作,主要发生在王都,作者多是上层人物,诗经早在春秋期间已广泛流传,当时士大夫常在外交场所以“断章取义”的方式“赋诗言志,”儒、墨等学派把它作为授徒讲习的教科书,到了汉初,出现了齐、鲁、韩、毛四家诗,齐、鲁、韩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齐诗亡于三国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宋,毛诗为毛亨、毛苌所传,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后由东汉著名经师郑玄作笺、唐孔颖达作正义,历代研习者甚多,故得以流传至今,第二节 诗经的思
5、要内容诗经思要内容广阔,涉及婚恋、农事、征役、赞颂、怨刺、周民族的史诗等等,丰富多彩,1、婚恋诗,诗经是较早较多涉足此题材的,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局部,诗经中的婚恋诗,无论是写男子悦爱少女子,或写少女子悦爱男子,或表追求、言思慕、叙幽会、寄怀念,或描述恋情、婚姻的悲剧,莫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情真意挚,感人肺腑,其中写得最多的是情歌,如周南关雎以河洲上雌雄和鸣的关鸠起兴,写一次男子对一次美丽姑娘的单恋,热烈而坦率,他醒着要,梦里也要,不惜以巫术和要象和自己心爱的姑娘结合,邶风静少女表示对恋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思念,洋溢着一派热烈欢快的情调,秦风蒹葭抒写对“在水一
6、方”的“伊人”的缠绵悱恻、反复追寻,展现了主人公对恋情的深沉执著,另有一些恋歌则表示了青年男少女对礼法压迫的反抗及其内心创伤,如郑风将仲子写少女主人公,强压着深挚的恋情,求其心爱的“仲子”不要翻墙折树来幽会,以免被父母、兄长或别人发现的矛盾心理;邶风柏舟的姑娘则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大胆声言:那次垂发少年,才是我心里思念的对象,并且发誓至死不渝,在婚恋诗中,还有一些表示婚姻和家庭可怜生活的“弃妇诗”,是最能反映社会问题的,如邶风日月、邶风谷风、秦风晓风等皆属此类,其中最典型的是卫风氓,诗以弃妇的口吻,倾述了她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以至被弃的全过程,抒发了她内心的不平、哀伤、怨恨和反抗,诗的结尾弃妇
7、抱定和氓决裂的态度,性格由多情、忍耐转为清醒、刚强和果断,是我国文学史上较早注意人物性格变更表示的诗篇,2、农事诗,由于周民族的始祖以农立国,故周代很重农事,因而和农业生产相关的农事诗在诗经中表示很突出,风、雅、颂各局部中均有,如周颂中的臣工、载芟、良耜、噫嘻等,多赞颂农业成绩,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表白祈求丰年的愿望,小雅中的甫田、楚茨等,极力夸张谷物收获之丰盈,赞美农夫的勤敏和君上爱农以事神,和颂中的农事诗基本思要相似,国风中的农事诗以周南芣苡和豳风七月为谨代表,芣苡是一首优美的劳动小诗,它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吟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情调欢畅,读之“恍听田家妇少女
8、,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方玉润诗经原始),七月是全面反映农奴终年劳动情景的诗篇,也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首章至末章由春耕写到寒冬凿冰,反复咏叹,诉说男少女奴隶一年到头除繁重的农业生产,还要为奴隶主贵族制衣、打猎、酿酒、修房、凿冰、服役,结果却劳而无获,无衣无食,充分揭示了奴隶们内心的悲苦和哀伤,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画图, 3、征役诗,这类诗和周王室的平叛、外族入侵和频繁的诸侯兼并战争相关,既有西周初年的,也有西周晚期和春秋时代的,尤以后者为多,这些战争,给民众带来了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因而反映征战、徭役和离乱给民众带来的灾难
9、和痛苦也就成了诗经征役诗最重要的主题,如豳风东山通过对加入周公东征归来的征人所见战后农村的破残景象,及他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齐风东方未明写一次狂暴的官差,天不亮就把人抓走,弄得民居不宁;小雅何草不黄控诉了兵役不息,征人劳瘁;王风君子于役借山村农妇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揭露征役给庶民带来的无限痛苦,这些诗,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在诗经征役诗里,还有一类是表示爱国思要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无衣是秦国抵御西戎入侵的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它生动地表示了秦国人民团结御侮、同仇敌忾地爱国精神,载驰是著名少女
10、诗人许穆夫人写的,它表示了诗人心系祖国、急赴国难的爱国精神,采薇是周宣王征伐猃狁入侵时的作品,它虽也写到征人思归恋家的苦闷情绪,但更多的是写战士们在外敌入侵时同仇敌忾的高昂奋勇精神,这些诗篇,或委婉沉郁,或慷慨激昂,格调虽有所不同,但都表示了威武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4、颂歌,诗经中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的庙堂及宫廷乐歌多属此类,在三颂中保留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如赞美天道深远、文王德行纯美遗惠子孙的周颂维天之命,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商颂殷武歌颂殷高宗武力讨伐荆楚大获全胜的赫赫武功,赞美殷武受命中兴、天下畏服的伟大功绩,大雅江汉赞美周宣王大臣召虎(召穆公)平淮夷之乱,战果辉
11、煌,立功受赏,这类作品大都讴歌战争胜利,赞美将领功绩,主旨仍在宣扬帝王威德,还有一些颂宴饮赞嘉宾之作,实亦颂歌之一支,如小雅鹿鸣、小雅南有嘉鱼等,此类诗歌直露地反映王公贵族恣意享乐的生活,具有一定认识意义,5、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它主要发生于西周末年朝政腐败、礼仪废弛、统治者残酷荒淫的厉、幽期间及其以后,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有的借古讽今,如大雅荡谏厉王应以殷鉴为戒,小雅正月以“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警戒今王,更多的作品是针贬时弊,指斥昏君,如大雅民劳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残酷、欺诈、丑恶、昏乱,对人民的忧苦深表同情;板、荡直斥最高统治者违反
12、常道,妄行政令,荒淫昏聩,使人民陷入苦难深渊,此外,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的怨刺诗,如小雅巷伯等,亦颇引人注目,这些怨刺诗大都敢于直面人生,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暴露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忧患意识,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要、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魏风硕鼠直接把贵族统治者比作贪婪无厌的大老鼠,唱出奴隶们对盘剥者的无比愤恨,魏风伐檀以委婉曲折的反语,复沓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了不劳而获的盘剥者,国风中的怨刺诗更多的是对统治阶级种种无耻丑行的揭露和讥嘲,如邶风新台辛辣讥嘲了卫宣公光天化日之下劫媳宣姜的荒淫乱伦丑行;齐风南山讽
13、刺了齐襄公和其妹文姜的无耻乱伦行为;秦风黄鸟控诉了秦国暴君对无辜良善的杀害,6、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保留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史迹,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其中如大明绘声绘色地描述历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战,既有军阵、军容的描摹,又有战车、战马的形容;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局部的特写,写出了大战雄伟壮观、惊天动地的局面和师尚父(姜太公)的生动形象,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绩和影响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
14、,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概括而言,其艺术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次方面:其一,强烈的实际主义精神,诗经从各次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实际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特别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掌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实质矛盾,它们通过对当时生产、劳动、战争、徭役、恋情、婚姻、家庭、祭祀等的描述,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白了民众的理要和愿望,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示手法,赋、比、兴的表示手法,是
15、后人研究诗经时提出来的,也是诗经艺术上一次最突出的特点,所谓“赋”,指的时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变更,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直陈其事,比,就是比方或比较,用形象的事物打比喻,使被比方的事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有暗喻,如“我心非石,不可转也”(邶风柏舟);有借喻,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有博喻,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如蛾眉”(卫风硕人),这些比方,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非常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要,引出诗人所要
16、表白的思要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诗经中用兴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开头的“交交黄鸟,止于棘”;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三是起象征、联要、比较的作用,如周南桃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艳美,需要注意的是,诗经中,这三种手法经常结合运用,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一次显著特点,它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原形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次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全诗三章,只是更
17、换了“葛”、“萧”、“艾”、“月”、“秋”、“岁”六次字,从采摘东西的变更和时间的递增,表示出思念的愈来愈强,从句式看,诗经中的诗,90%以上是四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在整齐中显出错落错落之美,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确地表示了各种事物及其变更特征,如表现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其丰富的思要、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精湛的艺术
18、手法,哺养了历代作家和诗人,影响至为巨大和深远,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实际主义优良传统,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进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实际、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诗歌,提倡“风雅兴寄”的陈子昂的感遇诗,即事命篇的杜甫诗歌,以美刺手法因事立题的白居易的“讽喻诗”等等,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胜利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白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
19、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局部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公路,从文学史发展的现实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经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绩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Chapter 2 屈原和楚辞诗经之后三百余
20、年,中国古典诗歌大抵处于消歇状态,至战国后期,一种“奇文”由楚国挺拔而起,那便是以屈原的离骚为谨代表的“楚辞”,它是屈原在深厚的楚文化基础上,并吸收中原文化的营养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它以其美妙的歌声、突发的异彩,使沉静已久的诗坛重新活跃起来,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第二次重要期间,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典诗歌实现了实际主义和浪漫主义双峰并峙的发展公路,标记着我国古典诗歌由简短的抒情短章向叙事抒情长篇的发展,也标记着我国古典诗歌由集体创作向次人创作的改变的基本完成,第一节 楚辞的含义、渊源及特点“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
21、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谨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今存最早的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采取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因而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要象丰富,善于运用比方、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示思要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错落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
22、比起诗经更富有表示力,既能曲尽缠绵宛转之情,又增强了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更富有文彩,楚辞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期间,随着楚国的强大、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和列国间交往聘问之事的增多,它进一步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名、阴阳等思要及经典都传入楚国并发生影响,屈原曾多次使齐,身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如他诗歌中的“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思要和大量的比兴手法,就是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儒法思要和诗经的传统,但对楚辞发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楚文化,首先是楚地民歌,楚地民歌渊源甚古,诗经里的“二南”中已有一些带有楚地风物和语言特点的民歌,之后,春秋末有越人歌(
23、说苑)、接舆歌(论语),战国时有孺子歌(孟子),这些楚地民歌,句子错落灵活,多用“兮”字来强化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了兴句和双关语,已开楚辞体格,其次,巫风文化的熏陶,楚国一直盛行着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在郢都以南的沅、湘之间,老庶民有崇信鬼神的风俗,喜欢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时要奏乐、歌唱、跳舞以娱神,这种巫术风俗的熏陶,培养了人们丰富的幻要力,滋长着美丽的歌辞和舞蹈,给楚辞提供了养料,其他如楚国的地理风物、方言声调等也给楚辞提供了直接营养,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思要及创作 屈原(前343?-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人,楚王宗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模板范文大学语文教案模板1000字左右汇总6篇 2022 模板 范文 大学语文 教案 1000 字左右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