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几何元素的投影-习题集p12-p4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几何元素的投影-习题集p12-p42.ppt(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P12(1):根据轴测图作出各点的投影图。P12(2):已知点的两面投影,作出第三面投影,以及各点的轴测图。注意注意d 的位置的位置P12(3):已知A(8,18,12)、B (20,0,22)两点的坐标,作出各点的三面投影。注意b 的位置P13(1):已知E、F 的两面投影,作出各点的第三面投影。P13(2):已知A(18,12,0)、B(0,18,25)、C(26,0,0)三点的坐标,作各点的三面投影。注意b、b 、c 的位置P13(3):比较A、B、C 三点的相对位置。B 在A 的下、左、前;B 在C 的上、左、后;C 在A 的下、右、前。P13(4):已知点K(15,20,24)、M
2、(35,20,10)、N(15,20,10)三点的坐标,作出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把不可见点的投影加上括号。 注意:判断可见性,只需判断重合的那面投影的可见性,另外的两面投影不需判断。P14(1):判别两点的相对位置。B 在A 的(下、右、前)方。C 在D 的(上、左、后)方。P14(2):求空中两球A、B 在光线S照射下,在地面上的落影。a0b0bbaassa0 b0 分析:空中小球A在光线S 照射下在地面上的落影,应是过A 的一条与S 平行的光线与地面( H 面)的交点。P15(1): 判别下列直线属于哪一类位置的直线。侧平线水平线侧垂线正垂线倾斜线P15(2): 写出立体上棱线的
3、名称。试标记出三棱锥底面上与锥顶S水平投影重影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k)kkP15(3): 试标记出与D点水平投影重影的E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AB是侧垂线,CD是倾斜线。AB、CD是交叉两直线。P16: 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1)(1)z zA A=z=zB B , ,=30=3030(2) (2) cdcd=CD =CD , ,cdcd /OXOXP16: 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3 3)B B 点位于点位于V V 面内面内, ,y yA A=z=zB BP16: 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
4、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4)(4)两端点坐标两端点坐标E E(20,8,5),(20,8,5),F F(5,18,20)(5,18,20)P16: 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P17(1):已知CD 为正平线,CD=25mm,=45,作出直线的三面投影。(只需作出一个解答)45P17(2):在直线AB上作出K点的两面投影,已知K点距V面15mm。 注意:15mm需要标示清楚。P17(3):K点在直线CD上,已知k,求作k。注意比例关系。P17(4):在EF上求一点P,使P点与E点的距离为15mm,并补画出侧面投影。15 注意:15mm需要标示清楚。
5、P18(1):求作线段AB 的实长及其与投影面的倾角、。B0A0实长实长实长实长注意: 、 、实长需要标示清楚。用符号表示相等关系。P18(2):距H 面15毫米作水平线MN与AB,CD 相交。15P18(3):已知直线AB 的投影ab 及a,倾角=30,完成它的投影。30 Y YABABababP18(4):过M点作一长度为23mm的侧平线与AB 相交。提示:由M 的正面投影可以确定过M 的侧平线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方位,AB 的水平投影也可求得,因此可求两直线的交点,再求直线投影。23P19(1):判别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P19(1):判别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
6、交叉)。交叉AB 与CD 交叉AB 与DE 平行CD 与DE 相交P19(2): 标注出各个重影点的正面投影及水平投影。P19(3):直线CD与V 面倾角为=60,求V 面投影。P20(1):过点C 引直线CD 同时与直线AB 及Y 轴相交。提示:直线与Y 轴相交,交点必在Y 轴上,因此交点的正面投影在原点。P20(2):作水平线EF,使它与H 面距离为12mm,且与AB、CD 相交,求出介于二相交点间线段实长。实长P20(2):作水平线EF,使它与H 面距离为12mm,且与AB、CD 相交,求出介于二相交点间线段实长。P20(3):已知点M 在V 面上,点E 在AB上,ME/CD,补全所缺的
7、投影。P20(4):作CD 交AB 于D,且使CD=40毫米。40ZCD提示:CD 交AB 于D ,则D 必在AB 上,由图可得到ZCD ,又CD 40mm,可作直角三角形,另一直角边即CD 水平投影的长度。cdcdP21(1):以AB为一边作平面的三面投影图。1. 作等边三角形ABC 为水平面2. 作正方形ABCD为铅垂面P21 (1) :以AB为一边作平面的三面投影图。P21(2):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的AD 边平行于V 面,BC 边平行于H 面,试完成平面的V 面投影。提示:由水平投影可知AD、BC 必相交,可先求交点。P22(1):补画 ABCD 平面上 EFG 的正面投影。P22
8、(1):补画 ABCD 平面上 EFG 的正面投影。P22(2):已知EFG 与AB,CD 在同一平面内,求作efg。P22(2):已知EFG 与AB,CD 在同一平面内,求作efg。P22(3):完成L 形平面的正面投影。提示:平行两直线的同面投影互相平行。P22(4):在四棱台上挖孔,正面投影如图示,补画水平投影。P23(1):已知BC 为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试完成正面投影(bc/OZ )。P23(2):以正平线AB 为一直角边,A为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并使C 点在V 面上。提示:CD 交AB 于D ,则D 必在AB 上,由图可得到ZCD ,又CD 40mm,可作直角三角形
9、,另一直角边即CD 水平投影的长度。P23(2):以正平线AB为一直角边,A为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并使C点在V 面上。ccP24(1):在三角形ABC 内确定正平线EF,使EF 距V 面为20mm。P24(2):在三角形ABC 内确定K 点,使K 距H 面为18mm,距V 面为20mm。1820P24(3) :直线AB 为一平面对H 面的最大斜度线,试作出该平面。P24(4):求ABC 平面对H 面的倾角1。1P25(1):完成正方形ABCD 的两面投影。P25(2):以正平线AC 为对角线作一正方形,B 点距离V 面为35mm。P25(2):以正平线AC 为对角线作一正方形,B 点
10、距离V 面为35mm。ZOB/2P26(1):已知直线DE 平行于ABC,作出de 。过点F 作正平线平行于ABC。P26(2):判别直线AB 是否平行于CDE。AB 与CDE 不平行。P26(3):已知直线DE 平行于ABC,含直线DE 作平面平行于ABC。ffP26(4):已知ABC/DEF,并知DEF 内一点K,求DEF 的正面投影。 P27(1) :求直线EF 与 ABC 的交点,并判断其可见性。P27(2):求直线EF 与 ABC 的交点,并判断其可见性。P27(3):作 ABC 与圆平面的交线,并表明可见性。提示:两铅垂面的交线一定是铅垂线。P27(4):作EFG与矩形MNPQ 的
11、交线,并表明可见性。提示:两正垂面的交线一定是正垂线。P28(1):求ABC与铅垂面DEFG 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PVP28(2):求作AB与已知平面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1212辅助面法求交点的作图步骤:1.含已知直线作垂直面;2.求所作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3.求所得交线与已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面与线的交点;4.判断可见性。P28(3):求作直线EF 与ABC 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辅助面法求交点的作图步骤:1.含已知直线作垂直面;2.求所作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3.求所得交线与已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面与线的交点;4.判断可见性。P28(4):作出ABC 与DEF 的交线,并判断可
12、见性。作图步骤一:辅助平面法求AC 与DEF 的交点的交点M 。P28(4):作出ABC 与DEF 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作图步骤二:辅助平面法求EF 与ABC 的交点的交点N。MN即两三角形的交线。即两三角形的交线。P28(4):作出ABC 与DEF 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作图步骤三:重影点法判断可见性。P28(4):作出ABC 与DEF 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注意:此题为两个平面互交。求N 点时存在另一种情况。P29(1):作出两平面 ABC 与四边形DEFG 的交线,并判断其可见性。P29(2):求两平面的交线。三面共点法求交线:三面共点法求交线:1.作垂直面或平行面与作垂直面或平行面与
13、已知两平面同时相交,已知两平面同时相交,分别求出该平面与已知分别求出该平面与已知两平面的交线,可得到两平面的交线,可得到两交线的交点。两交线的交点。2.重复上述作图步骤可重复上述作图步骤可得到另一个交点。得到另一个交点。3.将两个交点连线即可。将两个交点连线即可。P29(2):求两平面的交线。三面共点法求交线:三面共点法求交线:步骤一:步骤一:作铅垂面作铅垂面P P与两平面同时相交,与两平面同时相交,求得点求得点M M。步骤二:步骤二:作正垂面作正垂面Q Q与两平面同时相交,与两平面同时相交,求得点求得点N N。步骤三:步骤三:连线。连线。PHQVP30(1):检查两平面是否垂直。垂直P30(
14、2):过点D 作ABC 的垂直面。无数解P30(3):过点A 作直线MN 的垂直面。P30(4):已知ABC 与DEF 垂直,试完成ABC 的正面投影。11P31(1):求直线AB 对H、V 面的倾角、 的实长。实长实长P31(2):已知直线AB 的实长为38mm,作出ab 。R38P31(3):作出A点绕OO 轴线逆时针转90后的投影。P31(4):作出B点绕OO 轴线顺时针转120后的投影。P32(1):作AB 交CD 于B点,使ABC=60。P32(1):作AB 交CD 于B点,使ABC=60。ba1d1c1H1VX1H1V2X2b2b1c2d2a2bP32(2):已知平面图形的实体投影
15、,求作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P33(1):求A点到DEF 的距离。距离距离P33(2):已知CD为ABC平面内的正平线,ABC 对V 面的倾角30,作出abc 。 P34(1):试确定连接管子AB、CD 的最短管子EF 的位置及其长度。长度长度P34(2):求作飞机挡风屏ABCD 和玻璃面CDEF 的夹角 的真实大小。P35(1):将点D 绕EF 旋转到ABC上。XX2121ddP35(2):已知点K 与AB、AC 两直线等距离,点K 的正面投影k ,求水平投影k 。X1VH11111X2V2H12222P36(1):用直角三角形法求线段AB 实长L 及与V 面夹角 的正确作图方法是(C)。P3
16、6(2):一直线KL 在ABC 平面内,它的正确作图是(d)。P37(1):在ABC 的AB 边上找一点D,使D与AC 的距离等于与BC 的距离(方法不限)。P37(2):已知直线AB与直线CD间距离为25mm,且AB为正垂线,试求出其正面投影ab 及距离的两面投影。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 相距20mm。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 相距20mm。方法一: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 相距20mm。方法二: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 相距20mm。P38(2):求点M 到平面
17、ABC 的距离。P38(2):求点M 到平面ABC 的距离。方法一:P38(2):求点M 到平面ABC 的距离。距离方法二:P39(1):过K 点做一直线KL 与AB、CD 均相交。llP39(2):在H 面内找一点M,使MN 的连线与AB、CD所确定的平面平行,且与H 面夹角最大。P39(3):过N 点作一直线与CD、AB 均相交。P40(1) :已知直线DE 与平面ABC 成60夹角,完成直线DE 的正面投影。实长实长实长实长方法一:P40(1) :已知直线DE 与平面ABC 成60夹角,完成直线DE 的正面投影。方法二:P40(2) :在H 面上求作一点K,到A、B、C 三点等距离。方法一:P40(2) :在H 面上求作一点K,到A、B、C 三点等距离。方法二:P41(1) :试用不少于两种的方法求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方法一距离距离P41(1) :试用不少于两种的方法求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方法二距离距离距离距离P41(2): 过点k 做一直线KL 与平面ABC 平行,与直线EF 相交。方法一P41(2): 过点k 做一直线KL 与平面ABC 平行,与直线EF 相交。方法二P41(2): 过点k 做一直线KL 与平面ABC 平行,与直线EF 相交。方法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