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范文范本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共7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范文范本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共7篇) .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范文范本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共7篇) 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共7篇) 第1篇:保险工作总结(二十二)保险工作总结范文(二十二)一、成立组织我站接报后,快速成立“夏季高温和汛期保险生产工作检查”专项组织:组织结构略二、制定相应预案快速制定“夏季高温和汛期保险生产工作”预案,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准备充足运力,随时投入到防洪抢险救灾中去,其中应急车辆2辆,船艇2艘,突击队员20人。三、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电话:四、针对夏季酷暑高温,为了防止中暑事件发生,站领导每月上、下旬两次对驻外站点工作人员进行慰问,并发放防暑降温食品、饮品等;并及时改进站
2、区和驻外站点防暑办公设备,认真保障全站干部职工顺利度夏。针对防洪抢险工作,站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领导小组成员24小时开通通讯工具。值班期间做好记录,并做好交接班手续,每天下午4点由徐勇同志负责向主管局上报水情、灾情信息,航政艇由刘军同志负责,每天上航巡查确保航道畅通,确保航标发光、正位;车、船艇24小时有人在岗值班,确保拉得出打得响;项目股负责航道项目抢险,由张泽宇同志负责,以认真做好夏季高温和汛期保险生产保障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目前,我站防暑降温和汛期保险生产工作,各种措施已得到很好的落实,全站干部职工正以良好的心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进我站各种工作顺利开展。第2篇:十二册数学教学
3、总结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可久镇中心小学:一、学情分析(一)知识和能力我班现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5人,少女生22人。这学期47人加入毕业统考。考试成就在85分以上的有 37 人,60-84分的有 10 人,60分以下的有 1 人。优生占全班人数的 77.0 % ,及格率为 97.9% 。全班平均分为 86.9 分。居全镇第 2 名。本学期取得好成就,全靠师生共同努力,当然,已离不开学校领导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多数学生天真活泼,思想活跃,脑子灵,反应快,智力发展是较可以的,但也还有两名学生,由于原来底子薄,学习起来也很困难,在毕业考试时没有取得好成就。(二)过程和方法在本期的教学中,主
4、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丈量、画图、制作、计算、语言描述等方面的能力。计算方面,多数学生计算不细心。通过这一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叙述试题,并提高了了计算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学生的学习目的、方法、兴趣来看,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上课能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发言积极,能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但由于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平时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能保障每天的作业都完成的学生未几。学习习惯方面,多数学生书写工整,但计算不够仔细,没有养成自觉检查演算的习惯,只图做完了事,通过这学期的努力,以上的不好习惯得到了改正。二、本期工作着重(一) 思要教育1、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通
5、过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热爱科学的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事物的联系和发展。2、培养学生养成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和仔细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二)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分四次单元进行,基本内容有: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二),整理和复习。在代数初步知识方面,教学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圆柱、圆锥和球的认识,圆柱侧面积和名义积的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在统计初步知识方面,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
6、式统计表,常用的几种统计图。在整理和复习中则包含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的着重是: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本册教材的难点是:相关概念的理解、应用。圆柱名义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三、本期完成的教学目标(一)思要教育方面的要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要感情。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仔细、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4、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二)双基训练要求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天性质,会解比
7、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拟容易的应用题。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名义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3、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了解,更好地培养比拟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想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的能力。5、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四、本期主要的
8、实施策略1、仔细钻研教材,掌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及关键,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突破着重,突破难点。2、坚强教学六仔细,积极加入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次学生都参加3 教学的全过程。3、仔细、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4、学生、关心爱惜学困生。利用时间为他们补课,强化对他们的次别辅导。5、采取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讲解做到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用好教具、学具,强化直观演示和操作练习。6、课前仔细做好准备,精心构思,设计每一堂课,针对不同的课型,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7、搞好新
9、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形式在探索中学好数学知识。8、坚强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原则,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以致用。9、仔细检测各单元,并进行试卷分析,找准问题及时补救,做好查漏补缺工作。10、仔细分析学生自主性练习题,用以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了教学质量。11、仔细加入各级毕业班复习培训。12、及时上完新课,仔细制订毕业总复习规划,搞好毕业总复习。五、反思因为是毕业班,所以有不少的 反思:1、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而且要坚强到底,切忌放纵。2、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不论是对老师的教育,还是对学生的学习。3、拓宽学生计算应用题的范围,使不同档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好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
10、法多样化,非常有助于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思想能力,自学能力。4、老师需要弥补新鲜的知识,活跃课堂,提高了学生兴趣。 六年级一班: 二五年六月第3篇:十二五工作总结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关于呈报“十二五”期间规划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讲演市政府:现将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规划工作完成情况讲演如下。一、“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规划编制工作1、总体规划编制情况。商洛市中心城市新总规于2009年启动修编,2012年5月通过省政府批复。新总规确定的城市性质为“西安第二生活区,秦岭最美山水生态旅游城市”。围绕这次建设目标,将中心城市发展布局结构确定为“一主一副七组团”。和新总规同时编制审
11、定的还有商洛市城镇体系规划、商洛市城市风貌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各县积极开展了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努力,洛南、商南县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土地规模论证讲演已通过省、市两级审查。丹凤、镇安两县县城总规已经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和省住建厅技术审查。山阳县城总规已通过规委会审议。柞水县总体规划已通过省、市初审。同时,县区编制审批的还有三次文化旅游名镇、十余次着重镇和二十五次美丽乡村总体规划。2、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情况。依照城市总体规划,1 为了更好的指导项目建设,我局先后编制完成了环城北路控制性详细规划、四大门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商洛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等17项详细规划,使中心城市详细规划
12、覆盖率由2010年的75%提高了到目前的95%。同时编制了商洛市绿地系统规划、商洛市中心城市绿道网规划、商洛市城市管线专项规划、商洛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等10项专项规划,使中心城市规划体系更加完整。3、“一体两翼”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情况。依照“一体两翼”发展规划要求,结合“一体两翼”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了中心城市“一体两翼”建设规划、蟒岭绿道建设规划、中心城市“一体两翼”着重区域建设规划,为“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编制了“一体两翼”区域内的北宽坪镇宽坪村、夜村镇何家塬村、沙河子镇王山底村、高耀镇西塬村、柏峪寺镇柏峪寺镇街村等美丽乡村规划。(二)规划管理工作4、理顺管理制度。成立
13、了商洛市规划委员会,制定了规委会议事规则,实行市区规划项目审批小组会议制度,依照专家把关、集体审议、集中决策的原则审议项目,提高了了规划审批水平和效率。制定了工作纪实登记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跟踪督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审批制度,通过设置报件窗口,实现了一次性告知,集中收件,专人跟踪,督办销号工作流程。推行“阳光规划”,规划审批实行程序上墙公示、批前网上公示、批后现场公示。5、完善审批依据。先后修编了商洛市经营性建设用 2 地容积率管理措施、商洛市城乡规划管理措施、商洛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暂行措施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了商洛市规划局规划工作手册、商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编印了城乡规划
14、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完善了项目审批办理规范性程序,使规划编制、审批、变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6、提高了管控水平。制定了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项目审批空间控制要素表,从严控制城市“五线”和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停车位等强制性指标。确保各次建设项目立面、色彩、形式、夜景等特色和整次城市发展目标高度统一。在建设项目“一书两证”核发和规划方案审查中,严格执行二十余条规划控制指标,仔细落实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位、水景等内容,发证率达到了100%。结合棚改和移民搬迁政策,通过逐步降低老城区建筑密度、科学设置商业,严格立面、街景、造型审查,加强绿化,点缀小品,进一步疏浚旧城区,一直提高了城市宜居性。
15、在新区建设中,依据丹江、南秦两岸建筑天际线和城周六山山脊线,控制沿江临山建筑高度、体量和风格,确保建筑景观和山水环境相协调。7、打造特色风貌。依据商洛市城市风貌总体规划和城市风貌规划导则,为建筑风貌控制提供了依据。为了更好的控制城市街景,编制了团结路、中心街等十余条街景规划,对主城区着重区域和公路两侧地块开发和街区特色打造进行控制和引导,规范建设行为。为了打造绿道示范城市,编制了商洛市绿道网专项规划、商洛市绿道网建设 3 导则明确了绿道建设目标、范围和主要内容,确定了各次单位职责分工和近期实施着重。为了推进水景打造,编制了商洛市水景专项规划,设置以丹江水脉为轴的公园亲水景观。8、突出规划调研。
16、一是为了打造中心城市慢行系统,进行了中心城市“一小时步行街”规划调研,为城市步行道和绿道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二是结合“三亮三进三服务”活动,开展了美丽乡村“五规合一”规划调研。三是围绕“一体两翼”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开展了“一体两翼”区域镇和风景区、历史遗存规划调研。四是开展了中小城市房地工业规划调研,对各建设项目审批户数、出售户数、现实入住亮灯户数进行了摸底。五是开展了全市范围内城镇发展规模和边界调研,调研涉及全市所有镇,对镇规划、用地、住房、人口等基本信心进行了全面摸底,整理了城镇化过程中镇、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中、省、市三级人大建议中进行了工作建议。六是围绕贯彻陕西省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
17、例措施,开展了建设无障碍城市规划工作调研。9、强化规划督查。建立联动机制,严肃查处违规违法建设行为。积极探索建立规划、城管、国土、区镇办政府等部分的联合互动机制,互通消息,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对违法建设行为坚持高压打击态势。通过定期不定期巡查,发现通报违法现象,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形成了各部分齐抓共管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利局面。制定下发了商洛市建筑项目规划专项稽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建设项目开展规划稽查,4 确保绿地、水景、夜景等规划要求的落实。同时,建立的规划核实验收工作制度,开展规划巡查20余次,累计核查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10、加强规划核实。下发了关于商洛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规划核实的通知,依据
18、规划审批内容及附件附图对已竣工建设项目和经我局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核实。主要核实内容包含技术指标落实情况,总平面布局落实情况,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文物遗存维护情况。累计核实项目10多次,涉及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三)、规划宣传工作11、举办“把脉商洛”活动。省、市局部规划专家和商洛市相关领导等50余人集思广益,共同为商洛市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献计献策。开展专家学者讲规划活动。邀请张锦秋、吕仁义等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举办了“新型城镇化下的商洛思考”把脉咨询活动,邀请韩冀等专家教授共商城镇化发展大计。同时制作了100套把脉咨询活动光盘和500册商洛规划做
19、宣传。12、开展专家学者讲规划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3期,局长亲自带头先后在局机关、市委党校、洛南县、商州区进行城镇化发展专题讲座4期,使市、县(区)、镇(办)领导干部1000余人受到了一次系统的城乡规划知识教育,扩大了宣传,提高了规划理念。13、和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全市城镇规划专题轮训班。5 邀请市委办信息科、市政府办信息科负责人,以及陕西日报驻商记者站、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驻商记者站等10多家媒体为规划工作出规划策。14、开辟“规划之窗”专栏。每周一期,邀请专家、领导及市民参加、了解规划,关注城市发展,提高全社会规划意识。15、召开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现场调研座谈会(龟山会议)。围绕山水城
20、市风貌和一山两河城市发展要求,邀请市级领导为城市规划建言献策。16、开展城市规划培训。和西安建大合作,召集市、县两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分、相关技术单位和相关村、镇的主要负责人,在建科大学习中央城镇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城市规划管理知识。(四)地理信息工作17、完善机构理顺体制。经多方努力,经市编办批准,2013年6月成立的商洛市测绘地理信息局,和规划局一套人马,两次牌子,并增加副局长一名。将市测绘大队正科建制升级为副县建制。商州、洛南、柞水、镇安四县于2014年完成了测绘地理信息局挂牌工作。机构的完善,彻底解决了测绘工作的瓶颈。18、夯实基础做好项目。争取资金500万元,扎实推动数字商洛地理空
21、间框架建设;完成“三维城市模型”建库;完成商洛市2000城市坐标系建设;完成了城市规划区1:1000航测数字化城投项目,涉及成图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完成 6 了中心城区1:500航测数字化成图项目;市规划区数字正射影像图。(五)勘测设计工作19、加强行业管理。经过多方努力,成立了商洛勘测规划设计协会,开展了行业调研,制定印发了商洛市勘测规划设计活动行为自律公约,举办了多期业务知识轮训班,极大推进了勘测规划设计行业发展。20、实行登记存案。对在商洛市境内从事勘测设计工作的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登记工作,依照相关要求实施了资质存案。目前有中国轻工业西安设计有限职责公司、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等15家
22、具有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商洛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商州区设计室等17次乙级、丙级资质的企业进行了存案登记。21、开展施工图审查。对全市所有建设项目进行施工图审查。对不满足建筑结构保险、抗震、消防、节能、人防等项目建设强制性尺度的建设项目不予许可,督促了建设业主和设计单位进行整改,确保勘察设计质量,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保险。22、深化市场检查。印发了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下发了强化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的通知,明确了管理要求,规范了行业管理。对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图审查机构违反资质管理规定,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进行查处。对违规企业进行了依法处理。二、“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成就在“十二五”期间,我
23、局圆满完成各种目标任务,于2011、2012、2013、2014年连续四年目标职责综合考核为优秀等次;2012和2014年分别被市委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市级文明标兵单位”;局党委2012、2013连续两年被市委授予“争当时代先锋、建设幸福商洛”活动先进党组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连续五年被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考核为优秀单位,省测绘局专文下发关于向商洛市测绘地理信息局学习的通知,号召全省各级测绘部分向我局学习。2012年12月,局长赵绪春同志被国家人社部和建设部授予“全国住房和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名称。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局2015年12月4日第4篇:二十年工作总结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应县农业综
24、合开发二十年工作总结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朔州市东端。全县总面积170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56.1万亩,其中农耕地116.3万亩,基本农田85万亩。全县辖3镇9乡298次行政村,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0%,是次传统的农业大县。县境内无煤,矿藏资源贫乏,在整次山西北部缺水的情况下,应县是相对的富水区,境内有4条河流,5大峪口,3座水库,76条古河道分布全县,水资源总量1.5亿立方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应县成为山西省的一次农业大县,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990年,应县农业综合开发正式被国家立项。20年来,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部分
25、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 2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累累硕果,已成为全县投资农业的主渠道、农田水利和农田林网建设的主战场、农业工业化发展的生力军,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交口称赞,盛赞农业综合开发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德政项目”、“民心项目”。一、20年发展历程回首(一)开发背景规划经济时代,应县曾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造过残暴的农耕文明,号称“雁北粮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职责制全面推行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了,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然而时间到了上世
26、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农业生产条件恶化,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农民吃饭全靠老天帮忙,全县农业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农业发展后劲严重欠缺。就这样,一直到1990年应县抓住了国家投资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后,全县农业生产开始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历程。(二)发展历程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多元的进程,大体经历了四次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0-1993年。这一阶段从组织领导上,县里在开发初期就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并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于1992年正式成立了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使其成为专门负责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政府独立职能机构,实现了有阵地
27、、有编制、有经费。我县因中低产田多,开发潜力大,再加上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机构健全,从而为争取国家开发项目和资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开发内容上,由于刚刚开始搞开发,2 实行的是哪里农业基础条件单薄,项目去哪里补救,项目比拟分散,虽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进,但是浮现出耕作形不陈规模,开发链条短,农业开发项目区建设的整体尺度不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依然增长缓慢。第二阶段,1994-1998年。这一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着重集中到中低产田改造上,同时围绕主导特色农产品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增加了“种养加”专项贷款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由于严格项目和资金管理,狠抓尺度质量,项目建设从外在
28、形象到实质内容都达到了高水平,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高尺度示范项目区,县政府多次在项目区召开农业、林业、水利和农业开发现场会。在省和国家组织的多次检查验收中均取得较好成就。第三阶段,1999年2005年。这一期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由分散型向规模型改变,由生产型向效益型改变。特殊是提出了“统一规划、整体推动、分布实施、连片开发”的开发思路。通过实施连片开发,快速推动了农业工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协调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变单一的土地开发为广度、高度、深度并举,进一步提高了了农业综合开发效益。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这一期间,我县连年被省开发办列为一类投资着重县,加大了
29、投资力度。依照中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安排,我县农业综合开3 发在坚强基本任务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完善政策,改革创新机制,更加注意支持粮食主产区,更加注意支持现代农业工业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努力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长久健康发展。特殊是2007年,县政府专门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要以2007年下马峪项目为起点,继续连片扩展,规模治理,上档升级。依照这次要求,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从2007至2009三年,先后在下马峪、杏寨两乡连片治理土地面积达到 4.49万亩,总投资达到2821万元,使我县土地治理集中连片掀起了一次新的高潮,
30、提高到了一次新的高度,推动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越上新的台阶。2005年以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规模和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在省内名列前茅,被朔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当年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连年被朔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优质项目项目”嘉奖,并多次受到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的表扬奖励。2005年以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引起了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月报、人民文摘、百年潮杂志、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山西日报、山西农业科技信息网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网、发展导报、朔州日报、应县报、塔乡儿少女等报刊、杂志和网站多次对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特殊是“2009年度山西第十
31、届大众科技论坛”上, 4 开发办主任董荣品同志评为“山西二十佳扶贫开发功臣”,在全社会确立了应县农发人的良好形象。二、20年的成绩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在省、市开发办的大力支持辅助和县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经过相关部分密切配合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加,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和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功效,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产增收,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主要功效1、大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效保障土地是农业之本,是农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坚强以改造中低产田为着
32、重,实行水田渠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措施相互配套。20年来,全县已累计完成总投资19658.75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3877.01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5.99万亩,新打和维修机井1499眼,配套装置变压器219台,架设输电线路531公里,修筑防渗渠1367.64公里,改良土壤面积10.79万亩,新增水地8.44万亩,改进水地34.65万亩,形成了块状开发基地、条带开发贯通的开发格局。5 通过紧抓中低产田改造这条主线,全力打造优质、高效、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使项目区的建设实现了开发规模化、灌溉节水化、公路砂石化,渠道网络化,田面平整化、种植区域化、科技示范化
33、、管理科学化;实现了井、机、电、渠、林、路、农业科技的综合配套;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成系、路相通的现代农业格局,有效地提高了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全县农业形成了粮食、蔬菜、甜菜、奶牛、牧草五大生产基地。项目区内,粮食产量稳定增长,2009年,项目区的粮食亩产平均达到550公斤,比一般农田高出300多公斤。在项目区的带动下,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近年来,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比开发前1989年的113万吨增加了8.7万吨,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粮食保险项目建设。项目区内,蔬菜生产规模扩张。特殊是2001年接马峪万亩农业综
34、合开发示范园区建成后,快速成为拉动全县蔬菜规模发展的示范基地。近年来,项目区又先后涌现出了赤堡村青椒、龙泉村萝卜、罗庄村土豆等一批蔬菜生产专业村,进一步带动了全县蔬菜种植向专业化、区域化、市场化发展。到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比开发前1989年的15万亩增加了285万亩,成为晋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县。全县蔬菜产量每年稳定在11亿公斤左右,总收入12亿多元,仅此一个,全县农民每年6 人均收入2800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工业。去年,在国家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蔬菜着重区域20092015年发展规划中,应县被列为全国蔬菜着重区域发展规划基地县。今年,又被农业部确定为上海世博会供菜基地县。通
35、过综合开发,连片治理,使一片片昔日的荒滩薄田,变成了高产稳产良田。例如2007年,下马峪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7万亩,全乡当年就增产粮食 250万公斤,增产蔬菜3600万公斤,实现增收4000多万元,昔日的“毛猴地”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农民们实实在在沾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光。下马峪项目区的南旺庄村共有220户、735口人,3625亩耕地。多年前,由于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始终跟不上社会的发展。2007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后,该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进,获得了历史大丰收。全村仅蔬菜工业一个,总收入达到650多万元,占到了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5%以上。2008年杏寨乡望岩项目区实
36、施农业综合开发后,新增灌溉面积0.3万亩,改进灌溉面积1.11万亩,当年实现粮食总产465.3万公斤,比开发前2007年的195.7万公斤增长了269.6万公斤;新增蔬菜总量500万公斤,新增产值362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了249.6万元。2、注意培养工业龙头,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经营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和推动,应县农业综合开发顺7 应农业工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适时拓宽开发思路,在建设市场、培养工业龙头上大做文章,逐步延伸工业链条,走工业化经营路子,有效地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20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工业化项目投资5782.5万元,扶持工业项目14次,培植了一大批上规模、上
37、档次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养殖企业,形成了农户联基地、基地促龙头、龙头带基地的良性发展格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998年竣工建成的接马峪蔬菜批发大市场,是一座集蔬菜收购、预冷、加工、运输、销售以及信息、监测、食宿等功能为一体,立足同朔,辐射华北,沟通全国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在这座市场的建设中,正是应县农业综合开发首先投入了300万元铺底投资,才陆续吸引了大量民间闲散资金,拉开了应县民间投资加盟加工销售企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序幕。该市场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400多万元,年吞吐蔬菜达6000万公斤,成交额近8000万元,产品已销售到全国27次省市100多次中心市场和400
38、多家加工企业,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着重专业批发市场之一,成为晋北地区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它的建成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以南河种镇为中心的周边乡镇乃至周边区县蔬菜卖难问题,而且延长了工业链条,发挥了强大的带动效应。具体表示在:一是带动了全县蔬菜市场建设。在该市场获得显著效益的典型示8 范下,全县相继建成了北曹山青椒、大临河土豆及王宜庄、罗庄、西堡、杏寨、金城等12家上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年吞吐能力达到了15亿公斤以上,全县形成了比拟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二是带动了各类相关工业和农村劳务转移。以市场为中心,中介、信息、预冷、加工、运输、劳务、后勤服务等相关工业应运而生。围绕市场流通,目前全县已培养持证经
39、纪人800余名,成立蔬菜营销等专业协会20多次,并配套建设了大中型蔬菜预冷库28座,脱水蔬菜加工厂32次,纸箱厂2次。制冷能力达到了日处理5600吨,加工转化能力达到了日处理2300吨;依托各大市场,全县农村餐饮、运输、信息、修理、百货等各类服务业已发展到12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季节性(710月份)营业额2450万元。全县各农产品市场从事装卸、选拣、包装的劳务人员达到了11000人(淡、旺季平均),各加工、制冷企业的劳务人员达到了5000人,每人平均季节性收入达到5000元,不仅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力的就业问题,而且进一步带动了农民增收。三是带动了尺度化生产和品牌 创立。在市场的作用下
40、,全县蔬菜尺度化建设列入了县、乡、村各级各相关部分的重要议事日程,以接马峪青椒等为谨代表的一批无公害优质蔬菜品种逐步走上了国家农业部认证的轨道,继而又为实施品牌战略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了15万亩,青椒、胡萝卜、架豆、马铃薯、辣椒、西红柿、9 西葫芦、茄子、西瓜等9次主要菜种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产地和产品认证,以“应州绿”冠名注册,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从而为蔬菜产品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参加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蔬菜市场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开发项目区养殖龙头也在蓬勃兴起。山西众鑫金原种猪繁育有限职责公司成为全县规模化、工厂化发展畜牧业的典范。2008、2009年连续两年实施的国家农
41、业综合开发山西众鑫金原种猪繁育项目和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实施了工厂化养猪方式,引进了加系大白、新丹系长白、台系杜洛克等优种猪。项目实施后正长年份可出栏纯种母猪3119头,纯种公猪2019头,育肥猪8089头,年向社会提供沼气9.72立方米,沼液12366吨,沼渣1173吨。特殊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扶持下,该公司还推行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养殖工业化模式,建立了应县乃至朔州市第一家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达87户,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业积聚效应。在这些养殖龙头的拉动下,几年来应县规模发展养殖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到2009年底,全县共建成尺度化奶牛养殖小区 25次,现代化挤奶站 4
42、8次,奶牛养殖总量达3万头,年产奶量达7.3万吨;建成肉羊养殖小区20次,养殖量达16万只;建成现代化养猪场6次,年出栏生猪7.3万头。2009年,全县畜牧业总收入4.33亿元,农民人均畜10 牧业纯收入788元。养殖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养殖加工企业的发展,广东雅士利乳业集团在应县投资5亿元建起了年产量达5万吨的配方奶粉生产线项目,浙江一舟皮革有限公司在应县投资1.32亿元建设了年加工600万张绵羊皮项目,有力地拉动了全县养殖业的长久健康发展,有效地展示了农业综合开发拉动农业工业化经营的巨大效应。此外,畜牧业的发展拉动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落实,应县还发展人工牧草地12
43、.8万亩,种植业实现了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胜利跨越,全县农业工业实现了由单纯的种植向种养加、产运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过渡。3、维护和改进生态环境,推动了农业长久健康发展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坚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农艺和管理措施综合运用,强化农田林网建设,一直改进农业生态环境。结合改造中低产田,累计在项目区营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67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73.6万亩的7.7%,有效地维护和改进了生态环境,推动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2009年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建设
44、和区域绿色发展论坛暨结果发布会”上,应县作为朔州市唯一入围的县脱颖而出,荣获首届“中国绿色名县”荣誉名称。4、加强科技开发,农民素质一直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决定着农产品市场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水平。应县在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中,始终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提高了农业工业化经营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20年来,综合开发的大舞台吸引了不同档次、不同学科,科技人员的共同参加。新设施在项目区家家落户,新品种在项目区开花结果,新技术在项目区普及推广。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坚强每年邀请相关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先后推广蔬菜、粮食、畜牧新品
45、种49次,新技术31项,培训农民16万余人次,使项目区农民人均了解23项适用技术。综合开发奏响了靠科技促效益的交响乐,极大地提高了了农民科技素质,推动了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步改变,生产经营理念一直更新。例如镇子梁乡东辉耀村农民郭亮,今年57岁,高中毕业,村东有一块面积达10亩的职责田。2006年,经过郭家寨项目区的开发建设,郭亮的这块地农业生产条件彻底改进,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他当年就调整种植结构全部种成了蔬菜,并积极加入县开发办举办的科技轮训班,把学到的农业实用技术灵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平均亩产4250公斤、平均亩收入3400元的好收成。除去各种种植本钱费用,亩纯收入3千元,当
46、年实现纯收入3万元。全家5口人人均纯收入6000元,成12 为项目区增收致富的典型户和科技示范户。通过一直加强科技开发,项目区真正成为新科技的试验示范基地,先进技术的培训基地和高效农业的展示窗口,使农民深深感觉到,种啥有人教,种啥不发愁。(二)主要做法及管理经验农业综合开发实施20年来,应县一直适应农业发展新要求,及时调整开发思路,加大投入力度,突出着重,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可贵经验。1、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农民满意项目20年来,应县始终坚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建设农民满意项目放在项目建设的首要位置,把项目决策和农民的意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项目项目建设中,紧
47、紧抓住项目建设的各次环节,着力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把一关”、“行四制”,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步入常规化管理轨道。“把一关”,就是在项目立项时,把好项目区的选项关。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召开农民座谈会和发放征求意见卡,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仔细地核实农田现状,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论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和可研讲演,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农村现实,符合农民意愿。“行四制”:一是执行招投标制,通过项目招标,公平、13 公开、公正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并邀请纪检、审计和上级部分进行监督。二是实行公示制,对项目和资金进行建前、建中、建后的定期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三是实行监理制,及时和中标的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并且针对项目监理人员欠缺的问题,成立了由一名副主任牵头的“项目监督验收领导组”,配合监理熟悉业务快速开展监理工作,并对项目施工保险、项目质量进行全程监督,保障项目建设保险、达标。四是严格执行财务报账制,从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资金拨付、质量管理、竣工验收、项目公示、建后管护等各次环节,严格执行报帐程序,同时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规范财务管理,保障资金的正常使用。2、创新投入机制,激活农民主体作用面对农民自筹资金难的问题,应县积极创新自筹资金的投入机制。通过仔细实践,针对机井项目投资回报率较大,农民投资积极性较高的现实,引导农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