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doc(1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1、观察物体(三)第 1 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教材第 2 页例 1,完成教材第【教学目标】3 页练习一第 1、2、4、5 题。1. 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 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2. 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3. 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4. 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
2、正方体。【教具】课件【教学用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课时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师:通过刚才的游戏, 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1. 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1(1) 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我们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
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2)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 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 你可以怎样摆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3)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生讨论交流得出: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
4、学习资料名师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 页,共 130 页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 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 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 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三、课堂作业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完成教材第 3 页练习一第 1、 2、 4、 5 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板书设计第 1 课时 观察物体( 1)先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
5、,余下的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 根据从一个面看到的图形还原出的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教学反思.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 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营造积极、 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第 2 课时观察物体( 2)【教学内容】教材第 2 页例 2。【教学目标】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
6、( 正面、左面、上面 ) 观察到的立体图形。2. 能根据从正面、 側面、 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 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 操作、 交流等活动, 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 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具】课件【教学用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课时学习资料名师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2 页,共 130 页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
7、平面图形,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 引导学(1)屏幕出示教材第(2)师:这是一个用2 页例 2。3 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三、课堂作业1. 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2
8、.完成教材第 34 页练习一第 3、6、7 题。四、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 2 课时观察物体( 2)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 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 左面、 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 学生学习情绪高, 个个抢着发言, 抢着上台来演示, 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 动手操作、 想象、描述等途径,
9、运用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等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学习资料名师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3 页,共 130 页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1.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 ( 教材第【教学目标】5 页内容,以及第7 页练习二的第 1 题)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
10、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 唯物主义的观点。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重点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具】课件【教学用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课时1. 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105123220 4254150 4学生口算16100182420 2 25 4 3 862. 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 两个数相除, 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
11、,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学习资料名师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4 页,共 130 页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二、新课讲授1. 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 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 为两类。5 页例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 把这些算式分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 12 是 2 和 6 的倍数, 2 和 6 是 12 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
12、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2) 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 102 中,20 是 10 和 2 的倍数, 10 和 2 是 20 的因数。或: 20 是 10 的倍数, 20 是 2 的倍数, 10 是 20 的因数, 2 是 20 的因数。 (3)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 举例概括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
13、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 MNP,M、 N、P 都是非 0 自然数,那么的倍数。N和 P是 M的因数, M是 N和 PABC,A、B、 C、都是非 0 自然数,那么倍数。A 和 B 是 C的因数, C是 A和 B的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3、9、15、21、 36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三、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完成教材第5 页“做一做”。7 页练习二第 1 题。
14、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和 5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 48 是 6 的倍数。16 和 24 和 2472 和 820( 2)在 134=31 中, 13 是 4 的倍数。( 3)因为 3 6=18,所以 18 是倍数, 3 和 6 是因数。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学习资料名师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5 页,共 130 页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呢?五、课后作业教材 p7 第 2-4 题。 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 1)在整数除法中, 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 数,除数和商是被除
15、数的因数。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0。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 知识点比较少, 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 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数和倍数( 2)第 2 课时【教学内容】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8 页练习二第 28 题) 。【教学目标】( 教材第 6 页例 2、例 3,教材第 7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 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 在解决问
16、题的过程中 ,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 意识和求索精神。【重点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具】课件【教学用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课时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0 4 56318在上面的算式中 ,6 和 3 都是 18 的因数 , 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 的因数吗 ?18是 3 的倍数 ,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 的倍数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 : 因数和倍数 (2)二、新课讲授(一)找因数:1. 出示例 1:18 的因数有哪几个?学习资料名师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6 页
17、,共 130 页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18 的因数有哪些?(18 的因数有: 1 ,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 18118,1829,18 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 1 1818, 2 9 18)教师: 1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 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 的因数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教师:你是怎么找的?36 的因数有: 1 ,2, 3, 4, 6, 9, 12,18,36举错例( 1,2,3,4,6,6,9,12,
18、 18,36)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 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 3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板书 :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3. 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18、 5、 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4. 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如 18 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 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 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 我们一起找到了18 的
19、因数,那 2 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的倍数有:教师:为什么找不完 ?2、4、6、8、 10、16、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 生:只要用 2 去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 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 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 小题:找 3 和 5 的倍数。汇报3 的倍数有: 3,6,9,12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 3 的倍数有: 3, 6, 9, 12,你是怎么找的?(用3 分别乘以 1, 2, 3,)5 的倍数有: 5,10,15, 20,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 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 合来表示 2 的
20、倍数, 3 的倍数, 5 的倍数。还可以用集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么样的呢?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作业1. 完成课本第 7 页练习二第 25 题。2. 完成教材第 8 页练习二第 68 题。四、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学习资料名师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7 页,共 130 页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 2)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最小的是 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
21、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 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 吸取同伴的好方法, 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2、2、 5 的倍数的特征第 1 课时【教学内容】2、 5 的倍数的特征 ( 教材第 9 页例 1,教材第 11 页练习三第 12 题) 。【教学目标】1.2.3.经历自主探索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 2、5 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五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