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屈原列传》课件59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9《屈原列传》课件59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屈原列传》课件59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屈原列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2.2.了解写作背景和屈原生平经历,领略屈原的人格风采。了解写作背景和屈原生平经历,领略屈原的人格风采。3.3.理解作品精湛的叙事艺术,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理解作品精湛的叙事艺术,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4.4.以史为鉴,培养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史为鉴,培养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2.2.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了解屈原生平,领略屈原的人格风采。了解屈原生平,领略屈原的人格风采。3.3.研读
2、研读1-31-3自然段,自然段,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初步认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初步认识本文夹叙夹评的写作特点。识本文夹叙夹评的写作特点。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诗文导入诗文导入】“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大节仰忠贞,气吐霓虹,天问九章歌浩荡;大节仰忠贞,气吐霓虹,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屈原(约公元前屈原(约公元前340340年年- -前前278278
3、年),名平,字原,中国古年),名平,字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徒, ,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楚国贵族排挤,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楚国贵族排挤,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公元前278278年秦国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年秦国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汩罗江怀石自沉,传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忌日。长沙汩罗江怀石自沉,传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忌日。 本文
4、本文节选自司马迁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屈原的完整的史料。屈原的部分,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屈原的完整的史料。 史记史记全书全书130130篇篇, ,包括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十表、八书, , 叙述了叙述了上起黄帝上起黄帝, ,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约30003000年的历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是“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之首,被鲁迅誉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朗读
5、课文,结合课本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楚王对待屈朗读课文,结合课本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楚王对待屈原态度变化的词句,说说屈原的一生可概括为哪几个阶段?原态度变化的词句,说说屈原的一生可概括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 1):): “王甚任之王甚任之”阶段。阶段。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 2- -7 7):):“王怒而疏王怒而疏”阶段。阶段。第三部分(第三部分(8 8):):“放流放流”阶段。阶段。第四部分(第四部分(9 91010):):“王怒而迁王怒而迁”阶段。阶段。第五部分(第五部分(1111121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及司马迁对其评价。):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及司马迁对其评价。【研读文
6、本】【研读文本】第第1 1段:段: 屈原屈原者者,名平,楚之同姓,名平,楚之同姓也也。为为楚怀王左徒。博楚怀王左徒。博闻闻强强志志,明于,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治乱,娴于辞令。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出则接遇宾客,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应对诸侯。王甚任之。1 1. .者,者,也也 :判断句。:判断句。 译为:屈原,名叫平,是楚王的同族。译为:屈原,名叫平,是楚王的同族。2 2. .为为:担任,动词。:担任,动词。3 3. .闻闻:学识,名词;:学识,名词; 志志:记忆,名词。:记忆,名词。4.4.入、出入、出:对(在)内,对(在)外,名词作状语。:对(
7、在)内,对(在)外,名词作状语。 (例如:(例如:入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法家拂士,出出则无敌国外患)则无敌国外患) 译为:对内就跟楚王一起谋划计议国事,发布号令;对外就接见外国宾客,译为:对内就跟楚王一起谋划计议国事,发布号令;对外就接见外国宾客,应付各国诸侯。应付各国诸侯。思考:根据第一段内容,楚王为什么思考:根据第一段内容,楚王为什么“甚任之甚任之” ?由此可见,?由此可见,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任任”的的原因:原因:(1 1)“楚之同姓楚之同姓”(楚国王族)(楚国王族)(2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杰出的才能)(杰出的才能
8、) 屈原:屈原:出身贵族,学识渊博,善于治国理政。出身贵族,学识渊博,善于治国理政。第第2 2段:段: 上官大夫与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同列,争宠而心,争宠而心害害其能。怀王使屈原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造为宪令,屈平宪令,屈平属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不与。因谗因谗之曰:之曰:“王使屈平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伐其功,曰以为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非我莫能为也。也。”王怒而王怒而疏疏屈平。屈平。1 1. .同列同列 :位次、地位相同。:位次、地位相同。2 2. .害害:嫉妒。:嫉妒。3 3. .造为造为:制定。
9、:制定。4.4.属属:撰写。:撰写。5.5.不与不与:不给。:不给。6 6. . 因因:于是,就;:于是,就; 谗谗:诋毁,说陷害别人的话。:诋毁,说陷害别人的话。7 7. . 伐伐:自夸,炫耀。:自夸,炫耀。 (伐功矜能: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伐功矜能: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8 8. . 疏疏:疏远。:疏远。【研读文本】【研读文本】思考:根据第二段内容,王为什么思考:根据第二段内容,王为什么“怒而疏怒而疏屈平屈平”?屈原的屈原的人物形象又有什么特点呢人物形象又有什么特点呢? ?“疏疏”的的原因原因:(1 1
10、)“争宠而心害其能争宠而心害其能” “因谗之因谗之”(小人的嫉妒诋毁)(小人的嫉妒诋毁)(2 2)王怒王怒:“平伐其功,曰以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非我莫能为也也” (楚王的昏庸)(楚王的昏庸) 屈原:屈原:刚正不阿。刚正不阿。第第3 3段:段: 屈平屈平疾疾王听王听之之不不聪聪也,也,谗谄谗谄之蔽明也,之蔽明也,邪曲邪曲之害公也,之害公也,方正方正之不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离骚”者,犹者,犹离离忧也。夫天者,忧也。夫天者,人之人之始始也;父母者,人之也;父母者,人之本本也。也。人人穷穷则则反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
11、痛天也;疾痛惨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未尝不呼父母也。1 1. .疾疾 :痛心。:痛心。 聪聪:明察。:明察。 译为: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译为: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2 2. .谗谄、邪曲、方正谗谄、邪曲、方正:名词。三者分别指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名词。三者分别指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 品行不正品行不正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3 3. .离离:同:同“罹罹”,遭受。,遭受。4.4.始、本始、本:开始,根本。:开始,根本。 者,者,也:也:判断句。判断句。5.5.穷穷:困窘,处于困境。:困窘,处于困境。 反反:同:同“返返”
12、,返回。,返回。6 6. .惨怛惨怛:忧伤,悲痛。:忧伤,悲痛。【研读文本】【研读文本】(接第(接第3 3段)段)屈平屈平正道直行正道直行,竭忠尽智竭忠尽智以以事事其君,谗人其君,谗人间间之,可谓穷之,可谓穷矣。矣。信而信而见疑见疑,忠而,忠而被被谤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谓兼兼之矣。之矣。上上称帝喾,称帝喾,下下道齐桓,道齐桓,中中述汤、武,以述汤、武,以刺刺世事。世事。明明道德之道德之广崇,广崇,治乱治乱之条贯,靡不毕之条贯,靡不毕见见。1 1.
13、.正道直行正道直行 :遵循正道,行为正直。:遵循正道,行为正直。2 2. .竭忠尽智竭忠尽智:互文,竭尽忠心和智慧。:互文,竭尽忠心和智慧。 事事:侍奉。:侍奉。3 3. .间间:离间。:离间。 见疑、被谤见疑、被谤:被怀疑、被诽谤。:被怀疑、被诽谤。4.4.兼兼:兼有,同时具有。:兼有,同时具有。5.5.上、中、下上、中、下:就历史纵向而言,名词作状语,往远处,在中间:就历史纵向而言,名词作状语,往远处,在中间, ,往近处。往近处。 刺刺:讥刺。:讥刺。 6.6.明明:阐明。:阐明。 治乱治乱:安定与动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安定与动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太平。 见见:
14、同:同“现现”,表现。,表现。【研读文本】【研读文本】(接第(接第3 3段)段)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指极大,极大,举类举类迩迩而而见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疏濯淖污泥之中,濯淖污泥之中,蝉蜕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皭然然泥泥而不而不滓滓者也。者也。推推此志也,此志也,虽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与日月争光可也。1 1. .指指 :同:同“旨旨”,意旨。译为: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
15、意旨。译为: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博大。2 2. .迩迩:近。与:近。与“遐遐”相对。相对。 见见:同:同“现现”,表现。,表现。3 3. .疏疏:疏远,远离。:疏远,远离。4.4.蝉蝉:像蝉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名词作状语。 蜕蜕:脱壳,脱离。:脱壳,脱离。5.5.皭皭:清白、洁净。:清白、洁净。 泥泥:同:同“涅涅”,染黑。,染黑。 滓滓:污染。:污染。6 6. .推推:推赞,推许。:推赞,推许。 虽虽:即使。:即使。【研读文本】【研读文本】思考:思考:第三段和前两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主要写了第三段和前两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什么内
16、容?夹叙夹评:夹叙夹评:先是先是创作论创作论:离骚离骚创作缘由创作缘由:“忧愁幽思而作忧愁幽思而作 ”“盖自怨生也盖自怨生也”次为次为作品论作品论:离骚离骚的整体风格、内容宗旨、文章特点;的整体风格、内容宗旨、文章特点; 风格:兼有风格:兼有国风国风小雅小雅的特点,的特点,“好色而不淫好色而不淫”“”“怨诽而怨诽而不乱不乱”。 内容宗旨和特点:内容宗旨和特点:“其文约,其辞微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举类迩而见义远”。最后是最后是作家论作家论:屈原高洁的品质:屈原高洁的品质:“其志洁,其行廉其志洁,其行廉” “推此志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
17、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第三段第三段表达了对表达了对屈原作品屈原作品及其及其志洁行廉品质志洁行廉品质的的高度评价。高度评价。问题一:文言文的判断句式有什么特点?问题一:文言文的判断句式有什么特点?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动词“是”作述语,例如“我们是中国人”。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很不相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作述语,而是基本上用名词性成分作谓语,用判断句式本身来表达判断,并且多用句末语气词“也”来协助表达判断。例如本文中的一些判断句式: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天者,人之始也。 秦,虎狼之国。
18、 此不知人之祸也。一般来说,文言文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例句1.“者,也”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2.“者”“者也”句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3.“也”字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劝学)4.无标志句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5.“为”字句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等副词表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7.“是”字句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问题二:文言文的被动句式有什么特点?问题二:文言文的被动句式有什么特点?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带标记的被动句,即单纯在意义上表示被动的被动句,另一种是带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
19、不带标记的被动句古今汉语都很普遍,带有标记的被动句古今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 在不带标记的被动句里,动词不借助任何专门表示被动意义的词语,自身就可以直接表示被动意义。 而带有标记的被动句,不仅在意义上是被动的,而且在形式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标记,构成了被动句型。现代汉语多以“被”作为被动句的标记,古代汉语里有标记的被动句十分丰富。文言文被动句式常见类型:类型类型例句例句1.动词“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2.“见”动词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3.“受”动词“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4.“为”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为
20、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被”动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无标志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本文中的被动句也多为本文中的被动句也多为带有标记的被动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而自令见放为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是以见放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见”动词,“被”动词“为”动词“见”动词动词“于”“为所”“见”动词动词“于”问题三:司马迁是怎样认识离骚的?屈原的问题三:司马迁是怎样认识离骚的?屈原的“志志”是什是什么?司马迁么?司马迁“悲其志悲其志”又是为什么?又是为什么? 离骚是屈原忧愁幽思时所作的
21、,体现了他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的品质。 屈原之志既是一种政治抱负、治国宏图,更是一种理想主义激情,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 司马迁既然是“悲其志”,而不是悲其人,司马迁的泣涕就不仅仅是针对屈原一个人,而是为天下所有怀有远大志向而难以实现的人而哭泣。【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1.研读研读4-74-7自然段,自然段,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理解作品精湛的叙事艺术,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理解作品精湛的叙事艺术,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2.2.研读研读8-108-10自然段,自然段,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进一步领会、感受屈原进一步领会、感
22、受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第第4 4段:段: 屈原既屈原既绌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从亲,惠王亲,惠王患患之之,乃令张乃令张仪仪详详去秦,去秦,厚币厚币委委质质事楚,曰: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使使如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1 1. .绌绌:同:同“黜黜”,罢免官职。,罢免官职。2 2. .从从:同:同“纵纵”,合纵,
23、联合抗秦。,合纵,联合抗秦。3 3. .患患:以:以.为患,担忧。为患,担忧。 详详:同:同“佯佯”,假装。,假装。 4.4.厚币厚币:丰厚的礼物。:丰厚的礼物。 委委:呈献。:呈献。 质质:同:同“贽贽”,见面礼。,见面礼。 译为:秦惠王担忧齐楚联合,于是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译为:秦惠王担忧齐楚联合,于是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物呈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物呈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5.5.使使:派遣。:派遣。 使使:使者。:使者。 如如:到,往:到,往 。【研读文本】【研读文本】(接第(接第4 4段)段)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
24、大兴兴师伐秦。秦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发兵击之,大大破破楚师于丹、淅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竟怒不救楚,楚大怒不救楚,楚大困困。1 1. .兴兴:发动。:发动。2 2. .破破:打败。:打败。3 3. .悉悉:全,尽。:全,尽。4.4.竟竟:最终。:最终。 5.5.困困:困窘,处于困境。:困窘,处于困境。【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第4 4段小结段小结秦国巧设骗局,楚怀王自毁
25、与齐国的盟约,军败地失,秦国巧设骗局,楚怀王自毁与齐国的盟约,军败地失,最后陷入腹背受敌、孤立无援的艰难处境。最后陷入腹背受敌、孤立无援的艰难处境。楚怀王楚怀王第一次第一次受骗:受骗:第第5 5段:段: 明年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楚王曰:“不愿得地,愿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得张仪而甘心甘心焉。焉。”张仪闻,乃曰:张仪闻,乃曰:“以以一仪而一仪而当当汉中地,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如楚,又因厚币用事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者臣靳尚,而而设诡辩设诡辩于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之宠姬郑袖。1 1. .明年明年:第二年。:第二年。2 2. .甘心甘心:感到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屈原列传 屈原 列传 课件 59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