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面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精华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最全面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精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全面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精华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行星地球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 和星云 是最基本的天体。恒星特点:自身可以发光、发热;体积、质量巨大;距离遥远。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比较: 太阳 是离地球最近的 恒星 。月球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 金星 是离地球最近的 行星 。天体系统 : 运动中的物体 相互吸引 、 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河外星系2.地球月球3. 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
2、.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 行 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 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安全的宇宙环境7. 存在生命的行星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2.3.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影响: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4. 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 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
3、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6. 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 - 色球层 -太阳活动 最激烈 ( 剧烈 )的显示周期约为 11 年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 页,共 13 页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速度类型绕转中心方向周期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15/ 时)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 减,南北极点为零自转地轴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恒星年自北西逆 向
4、南东顺公转太阳近日点( 1 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远日点( 7 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365 日 6 时 9 分10 秒备注:1.2.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 附近。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3.4.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自转赤道(平)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公转黄道(平)面(2326)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温带面积变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温带面积变大( 2)1.移
5、动方向夏至日冬至日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直射次数:向南移动向北运动2.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周期:回归年365日 5 时 48 分 46 秒3.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2 页,共 13 页1.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2. 晨昏线:A. 判定: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果是由夜进入昼则为晨线,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B. 特点:0a. 晨昏线(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b. 晨昏线(晨昏圈)把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个部分,昼弧代表昼长,夜弧代表夜长
6、,如果昼弧夜弧昼长夜短,昼弧夜弧昼短夜长,昼弧夜弧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每天c.只有在二分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经线圈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全球各地6 点日出, 18 点日落。6 点日出, 18 点日落。d. 二至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e. 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3. 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地球自转的时间23 时 56 分 4 秒 自转的 真正 周期太阳日(2) 时差昼夜交替的时间24 时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规律 :A经度相差360 ,地方时相
7、差24 小时,经度相差B. 东早西晚C. 东加西减00015 ,地方时相差1 小时,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4 分钟。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2. 区时: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已知地方时 +/- 时差(东加西减)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 小时。15,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为同一个时区,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就相差区时的计算步骤:a. 求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 b. 求时差 :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00/15 (余数部分 7.5 ,取商 +1)c. 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 时差( +/- 的选择,根据“东加西减”原则)3. 日界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
8、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向。(左右手定则)(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4.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 1)昼夜长短的变化:记忆课本19 页图 1.23 三幅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3 页,共 13 页0简便计算 : 太阳高度 =90 - 两地的纬度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1.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的划分我国的传统四季划分:四立欧美国家的四季划分:二分二至日气候四季的划分:3-5 月为春季; 6-8 月为夏季; 9-11 月为秋季; 12- 次年2 月为冬季。2
9、.五带的划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1.划分依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分类特点所经物质状态 固体固体、液体、气体传播物质较慢 较快共同点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 化而改变横波( s 波)纵波( p 波)2.分层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组成。,由坚硬的岩石3.4.地震波的波速变化: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和氮是一个 连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水圈生物圈第二章第一节地球上的大气
10、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4 页,共 13 页1. 受热过程示意图2. 结论: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二、热力环流1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 成因:地面冷热不均 根本原因:地球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3. 形成过程:由图得出的结论:近地面,高温低压,低温高压,水平方向上,气压由高压指向低压。(低压控制的天气为阴雨天气;高压为晴朗天气。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某一地,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值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值。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4. 几种现象的解释: (注意结合图)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
11、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三种情况:一力: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2.(hPa)100610081010(hPa)二力: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这种情况只在高空中 出现。100610081010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第 5 页,共 13 页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三力: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 这种情况在 低空中 出现。3.4.风力大小的判断: 等压线越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
12、大。识记: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力大小。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从图上可知:(一)形成:(1)气压带分布规律:共7 个气压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成因:热力原因: 赤道低气压带 (原因: 气体受热膨胀上升) 极地高气压带 (原因:气体受冷收缩下沉)动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 个风带, 0 -30 为信风带; 30 -60 为西风带;1.2.0000( 2)风带:共0060 -90 为极地东风带( 3)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随太阳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就 北半球 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二)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二、北半球冬、夏
13、季气压中心( 1) 1 月份(冬季)0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北美高压冰岛低压60N(副极地低气压带)断块状分布(2)7月份(夏季)亚洲低压备注 :0夏威夷高压北美低压亚速尔高压30N(副热带高气压带)1.总的而言,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的原因在于:北半球海洋与陆地相间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呈条带状分布就在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性质比较单一(均匀)。2.亚洲低压形成的原因: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气体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亚洲高压形成的原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体受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补充 :季风: 1. 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称为季风。2.分布地区东亚地区 南亚地区夏
![最新最全面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精华版).doc_第1页](https://file2.taowenge.com/FileRoot3/2022-6/16/730a8c37-599b-4bfb-9314-09109ec3bc7c/730a8c37-599b-4bfb-9314-09109ec3bc7c1.gif)
![最新最全面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精华版).doc_第2页](https://file2.taowenge.com/FileRoot3/2022-6/16/730a8c37-599b-4bfb-9314-09109ec3bc7c/730a8c37-599b-4bfb-9314-09109ec3bc7c2.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全面 高中地理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 复习 精华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