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16).doc
《中学地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16).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利用地球仪演示和多媒体动画,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2通过地球仪演示和讲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和读图分析,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节课我们将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
2、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呢?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运动。我们先一起回顾地球的自传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板书)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的自转(板书)由初中所学的知识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自转轴就是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演示】 教师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提问】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学生回答【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再次演示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在图一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正确方向图一【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学生回答刚才
3、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多媒体动画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图1图2图3如图1:假设遥远的恒星(小圆)和太阳(S)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P,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么地球在E1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P点绕圆运动一周)。如图2先以恒星作参照,动画显示恒星日的长度。动画的过程是:地球一边自转(即P点绕圆心运动),一边由E1向E2运动(公转),当地球到达E2点停止,此时P点刚好对着恒星。【提问】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
4、,以什么作参照?学生回答点击鼠标,电脑画出SE2的连线和E2与恒星的连线,标出“恒星日”)从E1到E2,地球自转了360。而因为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E1到E2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时长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投影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表格,填写恒星日内容图3以太阳作参照。在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E2处时,P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到一周360。【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提问】从E1到E3,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角度是多少?学生回答:自转了一周多。点击鼠
5、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完成表格内容,总结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呢?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学生回答:15/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地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16 中学 地理 B2 课程设计 制作 方案 教学 设计 国培微 能力 认证 优秀 作业 16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435443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