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名师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 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难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 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把砖块和木
2、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过程: 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 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 暂时回避“悬浮”概念。)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 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
3、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 面表格的前面 2 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 、“理由”这 2 行表格的填写。精品学习资料第 1 页,共 38 页名师归纳总结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 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
4、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 )6、还可以按教材第2 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 ,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 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 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
5、,还会浮吗?2、学生完成教材第3 面的记录表“预测” 、“理由”这两列。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 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 把它们的质量减轻, 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 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
6、是浮?精品学习资料第 2 页,共 38 页名师归纳总结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 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 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 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提供材料回形针10 枚,木块 3 块,学生实验。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 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
7、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教学反思:精品学习资料第 3 页,共 38 页名师归纳总结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用控制变
8、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9、。2、出示材料: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精品学习资料第 4 页,共 38 页名师归纳总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第()小组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我们的发现:小球1 号2 号3 号4 号5 号预测结果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我们的发现:立方体1 号2 号3 号4 号5 号预测结果3、小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 如果体积相同,
10、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第()小组小瓶子状态大部分浮小部分浮沉到底精品学习资料第 5 页,共 38 页名师归纳总结沙子数量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3、组织讨论:这个
11、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 6 面的灰色文字: 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 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板书设计: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的沉浮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立方体的沉浮控制变量小瓶子的沉浮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教学反思:精品学习资料第 6 页,共 38 页名师归纳总结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
12、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过程与方法: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13、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精品学习资料第 7 页,共 38 页名师归纳总结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
14、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 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 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 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 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
15、浸入水的体积增大。)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板书设计: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的量杯里的水量放入后排开的水量沉浮状况形状(毫升)水面刻度(毫升)实心团200沉的形状200浮形1200浮形2200浮形3200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精品学习资料第 8 页,共 38 页名师归纳总结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教学反思:4、造一艘小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
16、了巨大贡献。过程与方法: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 不断改进船的形状, 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教学重点: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 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 不断改进船的形状, 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教学过程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1、谈话导入: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 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 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
17、用同体积的同种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 分钟内。3、学生分小组制作。精品学习资料第 9 页,共 38 页名师归纳总结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 每个组只有一次机会,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均匀,一开始可以先统一多放几个,然后再逐个增加,及时记录各组的小船的载重量(以沉下时小船里的垫圈个数减1 作为小船的载重量)。二、船的发展史:1、阅读教材 11 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
18、三、造个性船: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三、改进和完成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我的小船有哪些特点?我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4、交流: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精品学习资料第 10 页,共 38 页名师归纳总结板书设计:4、造一艘小船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造个
19、性船我的造船计划一、准备二、制作三、改进和完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装载量增大教学反思:5、浮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
20、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过程一、感受浮力:精品学习资料第 11 页,共 38 页名师归纳总结1 、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 ?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 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
2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 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 ( 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教 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