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全面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面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3、地球的特殊性: 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其原因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 度)质量和体积适中, 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 (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是:核聚变反应2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精品资料精品
2、学习资料第 1 页,共 34 页3、太阳辐射能丰富区: 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4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地表某些物质运动等赖以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源泉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5、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 年 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气候: 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干扰地球磁场, 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2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 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3、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2 页,共 34 页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3 、时间计算: 东加西减。(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 度,时间相差4min。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 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 小时。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5、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球的公
4、转和自转 (自转或公转) 运动。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气候划分: 3、4、 5 月为春季、 6、 7、8 月为夏季、 9、10、11 月为秋季、 12、 1、 2 月为冬季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1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3 页,共 34 页、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2 、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上地幔顶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如图所示二、地表形态的变化1、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地球内部的内力和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
5、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泰山2 、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4 页,共 34 页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喀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3 、总结三、大气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
6、热源。3、大气运动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5 页,共 34 页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6、大气环流: 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全球共有 7 个气压带, 6 个风带,其中有3 个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北半球,大致是夏季(7
7、 月)北移,冬季( 1 月)南移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6 页,共 34 页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5 、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锋面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
8、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7 页,共 34 页3、地球的特殊性: 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其原因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 度)质量和体积适中, 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 (氮、氧为主) 形成并存在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是:核聚变反应2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3、太阳辐射能丰富区: 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4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地表某些物质运动等赖以发生、发展的最主
9、要动力源泉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5、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 年 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8 页,共 34 页影响地球气候: 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1干扰地球磁场, 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2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 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3 、时间计算: 东加西
10、减。(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 度,时间相差4min。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 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 小时。、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4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9 页,共 34 页5、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自转或公转) 运动。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气候划分: 3、4、 5 月为春季、 6、 7、8 月为夏季、 9、10、11 月
11、为秋季、 12、 1、 2 月为冬季 2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1、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2 、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如图所示二、地表形态的变化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0 页,共 34 页1、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地球内部的内力和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渭河平
12、原、东非大裂谷3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泰山2 、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科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3 、总结 _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三、大气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_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1 页,共 34 页3、大气运动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高空大气风向是地
13、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6、大气环流: 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4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2 页,共 34 页全球共有 7 个气压带, 6 个风带,其中有3 个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北半球,大致是夏季(7 月)北移,冬季( 1 月)南移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
14、洲低压; 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_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5 、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3 页,共 34 页四、天气系统五、水循环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2、示意图:5在考试之前做好每一个资料的复习,会让你受益匪浅。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收集的小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温带沙漠 -塔克拉玛干 ( 卡拉库姆 ) 沙漠形成的原因:深
15、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4 页,共 34 页热带沙漠 -撒哈拉 ( 维多利亚 ) 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
16、,蒸发旺盛; 降水稀少。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5 页,共 34 页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 降水变率大 ; 春季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 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南水北调 ;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 ; 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6 页,共 34 页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死( 咸) 海面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面 高考 地理 知识点 总结 精华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