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航空运输行业研究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航空运输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航空运输行业研究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航空运输行业研究报告-正文内容开始- 2022年航空运输行业研究报告君说 导语 海外民航业的恢复是对国内开放的预演,对国内需求仍应保持乐观。海外国家疫情即将步入常态化,但民航需求并未消失,若没有出行政策的压制,疫情下的出行需求仍能支撑航司盈利。 一、国内需求有韧性,供给紧缩孕育中期景气 1.1、海外民航业的恢复是国内的预演 今年3月开始,海外迎来一轮跨境政策的放松,目前多国已明显放开边境政策,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航线正在快速恢复中。以美国为例,受益于管制放开和较高的疫苗接种率,美国航空业于2021年二季度实现疫情以来的首次盈利美国四大航中除美联航在2021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4.34亿美
2、元外,其他航司均实现盈利,其中达美航空净利润为6.52亿美元、美国航空净利润为0.19亿美元、西南航空净利润为3.48亿美元,西南航空凭借低成本的商业模式在2021年第一季度率先实现盈利。 随着疫苗接种率和航空业客流量一路走高,二季度开始美国逐步实现疫情常态化。二三季度美国每百人新冠疫苗接种量快速上升,截至10月20日,美国每百人新冠疫苗接种量约为122次。8月份美国民航旅客吞吐量比20年同期增长了161%,业务量即将回到疫情前水平。美国目前对疫情的防控措施进一步放松,拜登政府计划从11月8日开始,正式解除所有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外国旅客的入境限制,这意味着禁止世界绝大部分地区进入美国的长达21个
3、月的历史性限制基本结束,若未来没有新增限制措施,美国航空需求或将持续复苏。 PSP3协议大幅助力航司盈利,实现扭亏为盈。以美国4家领头航司为例,美联航Q3利润4.73亿美元,获政府工资支持11.3亿美元;西南航空Q3利润4.46亿美元,获政府工资支持7.63亿美元;美国航空Q3实现净利润1.69亿美元,获政府工资支持逾9.9亿美元等。而其中仅达美航空能在除去政府补贴外实现盈利。 海外民航业的恢复是对国内开放的预演,对国内需求仍应保持乐观。海外国家疫情即将步入常态化,但民航需求并未消失,若没有出行政策的压制,疫情下的出行需求仍能支撑航司盈利。我国目前的防疫形势已经逐渐稳定,国内需求逐渐恢复的态势
4、下,部分航司的盈利仍可以预期。 1.2、乐观预期驱动下,未来疫情和需求侧对股价的影响或逐渐钝化 从7月民航数据看内需潜力 广深地区分别于7月3日、7月6日解封、南京疫情于7月下旬开始,尽管7月需求释放并不完全,但行业7月数据仍处于较高水平,较6月大幅恢复。运力投入整体相当于19年同期的71%。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RPK环比分别+27.0%、+11.9%、+33.4%、+10.0、+12.3%,合计上升22.6%,旅客周转量相当于19年同期的66%。 客座率看,各公司均有回升。7月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较6月环比均有回升,分别上升2.2%、1
5、.2%、1.1%、3.1%、2.9%。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客座率分别为90.8%、83.3%,持续领跑行业。 7月前三周为行业最好的时间窗口,疫情常态化管控下出行需求仍然较旺盛。我们认为,未来无需担忧行业需求,供给才是决定行业中期景气的核心因素。 特效药催化乐观预期,疫情对股价冲击或有所钝化 随着疫情管控能力的提升,面对多点爆发的疫情,政府可以做到精准施策、阻断疫情传播,民航业仅在小范围内受影响。另外,通过增加隔离设施、完善涉外货运处理流程,感染风险或将进一步降低。展望未来,在后疫情时代,政府、机场、航空公司多方共同努力使疫情可防可控,或将其对民航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从历史看:供给收紧与景气
6、周期密不可分 7月上旬我们发布趋势开放、周期起点航空机场复苏迈过第二拐点,提出:2021年是新周期的起点,并率先提示行业未来供给放缓。结合7月民航数据、美国航空业盈利情况,我们认为投资者无需对国内需求潜力担忧,供给才是应当关注的中长线问题。行业当前的潜在机会来自于低供给的确定性,国际线的开放是锦上添花。下面我们首先对历史周期进行回顾,提示供给收紧是周期复苏的关键条件,并通过对上轮供给进行复盘,对未来行业周期进行研判。 2.1、需求浩瀚、鼓励竞争,运力引进是过去20年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我国民航渗透率空间仍大,需求支撑行业较快引进速度 尽管我国近年来民航旅客量增长较快,但较民航局中期目标仍有一段距
7、离。民航局的中期目标是:到2030年,力争满足旅客运输量约15亿人次的市场需求;民航稳定成为大众化的出行方式;航空消费者对民航服务的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民航大众化,最早被提出是在2022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作为民航强国的三大战略之一。 从人均乘机次数的角度,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2022年我国人均乘机次数为0.47次,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日本2022年人均乘机次数就已达到2.7、1.3、1次。展望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战略持续推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需求不可小觑,随着消费升级,人均出行距离或将继续增长,出行方式比例上,铁路、航空或将继续分流公路水路出行的份额。 航空业的长期增长源
8、自于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中国或将迈进类似美国1980年代,日本1990年代的“经济转型期的航空大众化阶段”,航空消费属性日渐增强,人均年乘机次数快速攀升,这个航空需求脱离GDP增速的阶段一般能维持10年,甚至更长。美国1980年代,GDP降速,经济结构转型,但是旅客吞吐量增速反而增长,日本90年代也如此。2022年代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航空需求增速仍能维持10%左右,预计未来行业内生需求增速仍快于GDP增速。从中美英日的人均乘机次数及总旅客量比较来看,中国航空需求未来提升的容量是巨大的。 横向看,行政化手段不断退出,运力是行业竞争的重要工具 随着民航业行政化管控手段的不断退出,时刻政策、价格
9、政策不断放开,行业监管环境鼓励竞争。从2022年颁布中国民用航空国内航线经营许可规定时的“空运企业准入数量调控”到18年的“核准航线设置最大航班量”,再到新修订稿的最大航班量放开,国内航线航班评审逐渐从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过渡,“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票价市场化持续推进,航空行业不断由行政化迈向市场化。 以票价改革为例,2022年底,两部门放开了部分航线的定价权,将800公里以下航线、800公里以上与高铁动车组列车形成竞争航线的票价交由航空公司自主制定,并设置了“每航季累计涨幅不超10%”的上限。自此,票价自主上浮的机制初具雏形,但涉及航线有限。2022年底,民航局发布
10、关于进一步推进民航国内航空旅客运输价格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每家航空公司每航季提价航线条数占比不超过15%,运价涨幅不得超过10%。也就是说,每条航线每航季原价机票最大可以上调10%。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国内航线比2022年时增加了306条。这次价格放开涉及了京沪、沪广等热门商务航线。 新航空公司设立、管制措施放宽,民航行业在过去10年从有限竞争阶段进入资源竞争阶段,运力是是争夺特殊资源的核心筹码。有限竞争阶段的主要矛盾在于旺盛大众需求与有限运力供给间的矛盾,努力做大市场是有限竞争阶段的主旋律。在资源竞争阶段,行业增速仍快于基建增速,枢纽机场的保障资源逐渐变为稀缺,此阶段航空公司面临的主要矛盾变为稀
11、缺资源(枢纽时刻、补贴、国际航线)的获取。 从补贴看,航司补贴往往以在当地的运力增量(过夜飞机数)、旅客吞吐量增量、新开航线数量等为量化标准,背后都需要航司运力的支撑。从时刻看,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民航航班时刻管理办法,执飞率不足80%的航线时刻将做召回处理,为避免时刻遭到召回,航司需要以自身运力支撑执飞率。这意味着运力引进是航空公司抢占枢纽、时刻、航权、补贴等特殊航空资源的有效筹码。 简要总结:航空公司一直有供给引进冲动,航空公司不遗余力引进运力的背后依然有其必要性。 1)首先,中国的航空需求长期向好,目前人均乘机比较低,未来需求空间巨大,这就意味着引进的运力消化只是时间问题,航司对未来需求有足
12、够信心,争抢市场份额在过去10年成为行业发展重心。 2)中国航空虽然具备行政化特征,但行业竞争依然是市场化的,稀缺资源获取的背后离不开市场份额、运力规模的支撑,航空公司仍需做大规模。 引进周期拆解:监管、景气、资本开支周期叠加 从监管角度看,我国民航业的运力引进由于涉及外交政策、贸易平衡等复杂因素,引进运力需要民航局、发改委下发的批文。目前政府部门通过与航司的沟通和协调、出台文件指引的方式不断增强飞机引进的计划性。2021-2022年期间行业亏损幅度较大,不排除十四五期间监管部门压降运力增速的可能。 航空业超高经营杠杆(三大航近6年净利率仅在2-6%区间波动)的特性,收入的小幅波动经过经营杠杆
13、放大后,往往带来利润的剧烈波动。当收入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经营杠杆会加快利润增长;反之,当行业处于收入增长放缓甚至下降的阶段,经营杠杆会加速业绩滑坡。由于涉及从发起飞机订单到审批、改造等环节,一架飞机从下单排产到真正投入需两年以上时间。 2.2、民航供给周期复盘:供给紧缩助力供需修复和景气周期延长 供给的增速受行业、景气、资本开支等客观因素影响,形成一轮又一轮的密集交付,与需求侧的波动一起构成了航空行业的景气周期。回顾航空历史周期,供给收紧是供需错配、周期重启的重要条件,08-09负债表恶化、12-14的盈利下滑、悲观预期都是民航供给收紧的前奏,随后行业在09-10年、15-16年,需求超预期,
14、在随后几年实现了盈利高点。下面,我们将对运力引进周期进行拆解和分析,并进行复盘。 2022年:供给增速下降助力供需修复 2021-2022年供给降速主要原因:2022年起,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航空业的影响逐渐体现,三大航客座率、票价端都有所下滑,叠加原油期货投资失败,均出现较大幅度亏损。亏损带动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恶化,部分航司濒临破产。2022年金融危机后,三大航资产负债表快速恶化,东方航空在2022年2月宣布取消和推迟当年的引进计划,当年运力增速有较大下滑。2022年三大航重组地方航空公司基本完成,在集中度上升、负债表恶化的背景下,行业增速从15%以上下降至10%附近。 14-17年:悲观预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航空运输 行业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