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件】《红烛》课件2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红烛》课件2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课件】《红烛》课件2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烛红烛 闻一多(闻一多(1899 19461899 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于湖北,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自幼。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1946年年7 7月月1515日发
2、表了著名的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害。著有诗集著有诗集红烛红烛(19231923)、)、死水死水(19281928)等。)等。作者简介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很大。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
3、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返 回 “ “三美三美”主张主张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仅包括诗的实力不仅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还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还有建筑的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
4、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建筑美是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长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了一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了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种外形的匀称均齐。写作背景1922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
5、到的歧视,写过许多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爱国诗篇。19261926年从美国归来,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极为失望。他痛呼他痛呼“我来了,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不
6、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诗集红烛的序诗。朗读诗文诗歌以诗歌以问答的形式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第第1 1节为第一问: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红烛为什么这样红?(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第第2 2节为第二问: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烧蜡成灰?红烛为什么要烧蜡成灰? (
7、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第第6 6节为第三问: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红烛为什么要流泪?(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理解第理解第1 1节的第一问:节的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红烛为什么这样红?“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红”是赤诚的象征。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诗人啊/ /吐出你吐出你的心来比比,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
8、般颜色?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就不配做诗人。 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一个“吐吐”字;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不吐不快的神态。理解第理解第2 2节为第二问: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红
9、烛为什么要自焚?“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诗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诗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作作者认为,躯体和灵魂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者认为,躯体和灵魂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然后才放光出?” 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己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一误再误”,诗人,诗人认为这真认为这真“矛盾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但诗人最终理解了红烛,自相冲突,不可理解。但诗人最终理解了红烛
10、,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烧罢!烧罢!烧罢!烧罢!监狱!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使民众觉悟,
11、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理解第理解第6 6节为第三问: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何苦伤心流泪?” 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 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红烛 高中语文 教学 课件 28 统编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