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相识 第1课时相识负数(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及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在现实情景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驾驭正、负数的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可以以“0”为中间量描述不同意义的量。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打算】 PPT课件和展台、温度计。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实
2、物投影呈现温度计,老师或者同学介绍温度计以及怎么看温度计.理解摄氏度()和华氏度(),华氏度=32+摄氏度1.8。 2.PPT课件呈现教材第1页例1的三幅图片,请同学分别读出三个地方的温度,提示学生用摄氏度表示。(学生视察,同桌沟通) 3.指明学生回答。(学生对三亚和哈尔滨两地的温度表示可能出现异议,因为三亚是零上20 ,而哈尔滨是零下20 ) 4.怎么表示和区分零上和零下的温度,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相识负数(1) 5。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20摄氏度记作+20 或20 ,规定零下20摄氏度记作-20 。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20”读作正二十,“+20“也可以写成20;“
3、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先写“-”,再写20。(老师板书) 师:现在,你们能精确地说出和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了吗? 6.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老师口报,学生记录,可以请两位学生上黑板记录,然后讲评) 7。小结:用正、负数可以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二、认知生活中的海拔 1。相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老师介绍计量山峰和盆地高度的方法及海拔高度,规定海平面的平均海拔高度为0米。 2.PPT课件呈现教材第2页例2的图片。 我国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低的盆地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你知道它们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吗?你能用今日学习的学问表示这两个地方的
4、海拔高度吗? 3.分别说一说“+8844.4米”“-155米”这两个数的实际意义。 4。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深度。 三、情景对比,归结学问要点 1。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有正、负数;都是以0为中间量,0以上用正数表示,0以下用负数表示) 2.生活中你能看到这样的例子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 强调0的问题,说明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推断写的是否正确。可以拓展为负小数、负分数等,再次提示0的问题。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4题。 指导用负数表示温度的操作方法。 五、
5、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使学生经验在生活中再现负数的表象,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小组合作探究生活中关于温度的现象,语言描述完整清楚,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 不足之处对于海拔高度的学问课前打算的过少,学生仅通过教材的情景图去理解,感性阅历过少。 再教设计在课前收集足够的现实情景图,有利于进一步让学生感知负数的内涵和外延,形成较合理的认知结构。 第2课时相识负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例4,练一练,你知道吗及练习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经验肯定的生活场景,在盈与亏
6、、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景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打算】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读一读,分一分。 +3000+4200-1800+2730900+37300 正数: 负数: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3情景图。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去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状况,制出了统计表. 老师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状况
7、? 2。学习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状况的详细意义. 师:通常状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3。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4。试一试(教材第3页)。 依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每月的盈亏状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八月份:亏损6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30元; 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亏/元 学生依据理解的学问,独立填写表格. 5.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状况。 6.小结:正、负数还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三、探究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教学
8、用正数和负数区分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出示教材第3页例4的情景图,辨别方向) 2。师:小华假如向东走2千米,到达邮局.小林假如向西走2千米,到达公园。 3。师:假如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4。PPT课件出示表示东西方向运动的路程线段图,想一想哪里可以表示0,小华与小林的位置也许在哪?怎么表示?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看了线段图,你有什么发觉?(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6。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 通过这道题你还发觉了什么? (两种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7.学问归结。 生活中的正、负数突出在哪里运用?(一是表示0左、右的数,另一
9、个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57题.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接近2,还是接近0?2和4哪个更接近0?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渗透负数的大小比较)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8题. 强调你还能知道什么。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4页你知道吗。 五、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能够从生活中的实际状况入手,唤起学生原有的学问体系,从而更加主动地去接纳新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性较高。 不足之处对于利用数轴感知正、负数之间的大
10、小关系时,由于时间缘由处理得有点仓促。 再教设计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实力,刚好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第2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例2、例3,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驾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视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育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驾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11、【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打算】 PPT课件,学生打算若干个平行四边形、剪刀等.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汇报已知,导入新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学生汇报,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探究图形的转化。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每组图中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小组内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老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2。
1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转化。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方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分组操作,老师巡察指导。 (3)学生沟通操作状况。 (4)老师用PPT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随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3.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 (1)提问:是不是随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请大家从教材第115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成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cm 宽/cm 面积/cm2 底/cm 高/cm 面积/cm2 (2)学生操作,反馈沟通。 (3
13、)小组探讨。 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4)学生汇报沟通,师生共同总结并形成下面的板书: (5)用字母表示上面的公式:S = ah。 (6)指导完成教材第8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列出了什么样的算式,列式时依据了什么公式. 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1.指导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提出要求:你能算出图中长方形的面积吗? (2)怎样求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沟通。 (3)学生沟通后,指出: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可以用
14、156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15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题. (1)引导视察:图中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启发思索:要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相等,它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3)学生操作后,组织沟通。 3。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24题。 4.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5题。 重点探讨沟通:周长为什么不变?面积为什么变小了?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胜利之处在本课的设计中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明线,在活动中放大探究过程,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暗线,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学问的产生、形成及发展过程,培育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 不足之处在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转化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没有让学生明确转化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再教设计在今后备课时,应多想想学生的理解、思维、想法,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紧凑。 第2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4、例5,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经验操作、视察、填表、探讨、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究并驾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
16、应用公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育学生应用已有学问解决新问题的实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实力. 3.进一步培育与同伴合作沟通的意识,增加探究学习的爱好与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并驾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打算】 PPT课件,学生打算若干三角形、剪刀等。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汇报已知,提出未知 1.老师提问。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汇报。 2.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假如把教材第9页例4中的三个图形沿对角线剪开分别得出两个三角形,那么三
17、 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初步感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 师:细致视察教材第9页例4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先自主学习,随后在小组中沟通。 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今日接着运用“转化“的方法来探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5的表格.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底/cm 高/cm 面积/cm2 底/cm 高/cm 面积/cm2 师:用115页供应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18、 小组沟通: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须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2)用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沟通) 得出以下结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0页上面的三行内容,出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 3。教学教材第10页试一试。 要求学生读题、看图、解题,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1
19、。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第1题。 (1)先让学生回忆拼的过程,再解决问题。 (2)问:求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先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再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计算。学生完成后追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算出底和高的乘积后为什么还要除以2? 3。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6题。 4.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7题。 (1)学生按要求各自选一选。 (2)指名说说选择的结果和思索过程,强调:可以通过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推断哪些三角形的面积是给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5.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89题。 四、课外延长 介绍教材第10页你知道
20、吗。 五、汇报沟通,评价质疑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疑问吗?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学生已经经验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所以本节课以学生在推导中获得的阅历为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励学生自主尝试,合作探讨,进行自主学习。培育了学生的操作实力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力。 不足之处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缺乏了主动思索,没有了猜想和创建的过程。 再教设计在教学时让学生先从供应的材料中去探究发觉三角形的转化,从而明确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转化,加深对三角形面积推导的理解. 第3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
21、练习二第10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娴熟驾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2。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初步的概括实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育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能较娴熟驾驭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能较合理地应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打算】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激发爱好,明确目标 1。谈话: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计算面积的公式?它们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小组学生相互沟通,指名汇报,明确学习目标. 2。师:今日我们将接着进行有关平行四
22、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练习。 二、基本练习,温故互查 1。计算练习。(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0题) (1)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2)集体沟通,让学生说说各题的计算方法和依次。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2题。 量出所需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 指出:在量的时候,尽量选择整厘米数.不能取整厘米数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 3.用纸剪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它的面积. 指出:在画的时候,可以取简洁的数据,比如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等,这样可以便利计算。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动手画一画.(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1题)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9
23、平方厘米且形态不同的三角形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和高相乘得18) 列举出:118=18,29=18,36=18。 学生画出尽可能不相同的三角形,并在每个三角形下面写出求面积的算式. 老师巡察检查,适当指导学生,渗透激励和表扬.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共同核对、沟通结果. 3.指导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6题。 让学生通过视察,着重引导学生相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即:502=25(平方厘米)。 补充:每个平行四边形中剩下的两个白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和也是25平方厘米。 4
24、.自主探究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7题. 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的边长正好相等,所以可以先算出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再用“55”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另一种解法,由于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而正方形也是由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拼成的,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正方形的面积,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55=25(平方厘米)。 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索并解决问题。 5。七巧板: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思索题. 依次从大到小算出每块七巧板的面积,即: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大小的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均是8平方厘
25、米。 四、课堂总结,形成技能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415题。 2.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学生通过经验依据三角形的面积画不同的三角形,及量一量再计算等练习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运用公式的娴熟程度。 不足之处学生的独立思索的实力稍欠缺,比如练习二的第16题,学生不能较好地联系三角形的底和高去思索. 再教设计在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视察并思索题意,刚好联系所学的学问,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第4课时梯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例6、例7,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26、】 1.使学生经验操作、视察、填表、探讨、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究并驾驭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育学生应用已有学问解决新问题的实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实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驾驭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打算】 PPT课件,学生打算若干梯形、剪刀等。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迁入课题 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指名汇报,其余学生赐予补充。 2.导入:今日我们接着运用这种方法来探讨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自主操作
27、,探究新知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6的方格图。 指出: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就是1厘米。 画出一个梯形。 视察:这个梯形的上、下底分别是几厘米?高是几厘米? 思索: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它和梯形的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想计算方法。 探讨策略:怎样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那样进行计算呢? 2.操作试验。 剪下教材第117页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想一想,利用这两个梯形拼一拼,你发觉了什么?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比较便利? 请拼好的同学演示拼法,留意怎样旋转、怎样平移,说明拼成了什么图形.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7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 拼成的平行
28、四边形 梯形 底/cm 高/cm 面积/cm2 上底/cm 下底/cm 高/cm 面积/cm2 3。让学生探讨从试验中发觉了一些什么,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梯形的什么? 4.让学生探讨:你认为梯形面积应当怎样计算?探讨后在班内沟通. 归纳整理:通过以上两次操作试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引导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同教材第14页上揭示的梯形面积公式比照,看看自己总结出的公式对不对。 总结推导过
29、程,提问公式中的每一步表示什么,进一步理解公式、记忆公式。 三、巩固反馈,形成技能 1.完成教材第15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 学生计算后提问:用上、下底的和乘高后,为什么还要除以2 ? 四、全课总结,学问梳理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2.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问和学习阅历探究和探讨新学问,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注意了学问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强化了对学问形成过程的体验. 不足之处由于时
30、间关系,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地进行操作、感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导致计算面积时出现错误. 再教设计在自主操作的环节中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充分感知梯形和所拼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的体验过程。 第5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4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娴熟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2.培育学生敏捷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培育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娴熟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简洁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娴熟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简洁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回顾一下梯形面积公式
31、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怎样求梯形面积? 今日我们就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板书课题:练习三) 二、练习反馈,深化学问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5题. 学生操作时留意提示学生其次个梯形是直角梯形,它的高在哪儿。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6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何列式?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7题。 先搞清晰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态,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32、。 5.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8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你准备如何计算?有不同的解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察指导,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6。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9题. (1)先让学生说说图中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通过练习,你获得了哪些解题阅历? 四、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本节课注意了有关学问的复习,为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做好充分的打算,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运用面积公式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不足之处在计算的
33、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漏算、多算的现象,少数学生没有结合面积公式。 再教设计在练习的过程中,提示学生仔细审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留意是否统一面积单位,明确数量关系。 第6课时相识公顷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页例8,练一练及练习三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视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100平方米,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通过主动参加视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育学生主动参加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沟通的实力,在学习中获得欢乐的情
34、感体验。 【教学重点】 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简洁的单位换算。 【教学打算】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复习面积单位 1。板书“面积“。 师:面积指的是什么? (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图形的大小) 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面积指的是“面”的大小,周长指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分别举例:书封面的面积和黑板面的面积。 2.指出:面积有大有小,所以须要不同的面积单位。 已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大到小):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1平方米是多大?(要求学生分别从两方面考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教室地面上的大块方地砖约是1平方米) 接着同法复
35、习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复习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01。 3。估一估: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一步一步地量,估得长约8米,宽约6米。 算一算:8650平方米。 (提示:结果要合乎实际,还要便利计算) 二、创设情景,初步相识公顷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例8的情景图。 通过预习,大家已经知道今日要学新的面积单位:公顷(测量或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可以用字母“hm2“表示. 说说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 边长是101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算一算:101101=10100平方米。 提示:以前学习的三个面积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进率是101,现在新学的公顷和平方
36、米的进率是10100。 1公顷=10100平方米. 2.体会一公顷有多大。 下课后,28名同学可以在操场上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1平方米。那么请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总面积大约是1公顷? 3.猜一猜:我们的操场面积有1公顷么?为什么? 操场的长101米多一点,宽大约只有50米,10150=5000平方米,大约是半公顷。 接着猜:整个学校的占地面积有1公顷么?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学生说出的想法合理就行) 4.说说你对公顷的相识。(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我们学校的面积只有1公顷多一点,假如用平方米作单位,很精确,但数较大,不便利。所以在描述一些地方的面积时可以用公顷作
37、单位,这样更便利。 5。再次出示“边长是101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这句话。 你有什么发觉? 师:以前的面积没专指“土地”,为什么这里要强调“土地”呢?说明公顷是个大单位,除了土地之外,没有什么东西的面积可以用它作单位。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013题. (1)读题后了解这两个信息,并换算。指出:在整数范围里,平方米换算成公顷就 是去掉末尾的4个0,公顷换算成平方米的时候只要在末尾加上4个0;留意进率是10100。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沟通。 四、课堂小结,内化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
38、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本节课以四张图片为背景,用图片和文字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营造学习氛围,充分感受对公顷的认知,然后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去感受1公顷有多大,从而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不足之处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会出现错误,还有部分学生会在联系生活时错误地运用面积单位。 再教设计在认知公顷的过程中,要充分通过认一认、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的印象,并结合其余的面积单位进行比较、换算。 第7课时相识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9,练一练及练习三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39、相识1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知道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主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实力。 【教学重点】 知道1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知道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 【教学打算】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练习引入,导入新课 1.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PPT课件出示: 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12( )。 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36( )。 我们整个校内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
40、()。 提问:1公顷有多大? 2.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相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那么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9的情景图)学生边看边体会,再读一读图中的说明文字。 谈话:有同学去过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青藏高原、鄱阳湖这些旅游景点吗?它们的面积大吗?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指出:今日我们共同相识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板书课题:相识平方千米)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相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 平方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板书:km2) 师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领土总面积是多大吗?(960万平方千米)
41、指出:我国领土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 师:面积为1公顷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大? 请大家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为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呢? 指出:边长101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能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联系实际想象一下1010米有多远. PPT课件演示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轻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的大小。 2.尝试单位换算。 提问: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小组中算一算,并沟通自己的想法。 依据学生汇报板书:1平方千米=1010000平方米=101公顷。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结果,集体评价纠错。 师追
42、问:谁能说说怎样进行平方千米与公顷的互化?平方千米转化成公顷,要乘它们的进率,公顷转化成平方千米,要除以它们的进率。 三、引导总结,内化新知 1.目标检测. (1)指导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4题. 指名口答,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追问:你有什么发觉?(除了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10100,其余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517题。 2。练习. (1)选择:一块长方形的地约6平方千米,它南北长2000米,东西长()。 A。3千米B.1010米C.300米 (2)一条笔直的马路长200千米,宽50米,这条马路占地(). A。
43、10平方千米 B。10100平方米 C.101公顷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收获袋”中又添了哪些学问?说给大家听听。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六、实践活动 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的面积是0。16平方千米,假如每棵果树占地4平方米,每棵果树收果子30千克,这个果园能收果子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学问的渗透要有效,平方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教学时注意了渗透地理等学问,既要从大角度(世界、地球)也要从小角度(身边、四周)来思索,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的情感。 不足之处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会发生错误。 再教设计结合公顷的学问,从现实情景和正方形的双重情景下加深对平方千米的认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8课时简洁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0,练一练及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依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