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开课系(部):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010396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开课学期: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系统工程导论 一、课程简述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是面对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觉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实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系统仿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系统仿真、分析工
2、作的适应性,培育其开发创新实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育学生的设计实力、创新实力和工程意识。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务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化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识和驾驭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要求 (一)教学方法 1、启发式课堂探讨 针对关键
3、学问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老师提问,激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和推断实力,培育主动思索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学问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3、加强计算机协助设计、分析 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协助设计、分析,能便利的变更系统结构参数,相识困难系统的动态响应。 4、把工程背景和科技发展史引入教学 使学生了解工程实际应考虑的困难因素,充分考虑运用与维护,经济和平安,效率与效益对实际系统进行建模。 5、理论与实
4、践相辅相成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既是基础理论课,又是一门好用技术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学生的设计实力、创新实力和工程意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切实驾驭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技术。 (二)教学手段 结合现有教学设备和试验条件,本课程采纳以下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依据多媒体课堂教学信息量大、节约时间的特点,开发研制了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形象 2、上机实践 通过开展上机实践操作课程,增加学生对理论学问的感性认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实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爱好。 (三)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主要涵盖系统仿真基本学问、随机数与
5、随机变量、输入数据建模、系统仿真算法、输出数据分析、Flexsim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等容。 按类型分,课外作业包括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 按形式分,课外作业包括设计型、验证型、认知型和创新型作业。 按容分,课外作业包括教材课后习题、综合性上机大作业。 (四)辅导答疑 每节新课前对上节容进行总结,并对新课所涉及的先修学问进行回顾。每章课程结束后,刚好对章节的练习、作业进行讲解。相关学问模块学习完成后,布置综合性大作业并支配相应的课时进行讲解。学习完学期课程后,设置课时总结回顾全部学问。 (五)考核方式及成果评定 采纳考试形式进行考核,最终成果为平常成果30%+期末考试成果73%。 其中,平常成果包
6、括考勤成果、作业成果、上机成果和随堂测验成果。 三、教材或者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1. 晓萍,石伟,玉坤.物流系统仿真.:清华高校,2022. 2. 天保.好用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运用Flexsim.: 清华高校,2022. 3. Flexsim帮助文档和用户手册 4. 创时能供应的协助学习资料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安排 篇章 章 节 章 节 名 称 学 时 小结 理论 学问 部分 一 概论 2 24 二 系统仿真基本学问 6 三 随机数与随机变量 3 四 输入数据建模 4 五 系统仿真算法 3 六 输出数据分析 6 上机 实践 部分 一 Flexsim入门 2 24 二 Flexsim初级培训 1
7、0 三 Flexsim实战演练 10 四 Flexim进阶 2 合 计 48 48 五、课程容 第一部分 理论学问部分 第一章 概论(2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驾驭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理解系统仿真的应用;驾驭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熟识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了解系统仿真的探讨热点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 教学难点:系统仿真的应用; 其次章 系统仿真基本学问(6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驾驭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统仿真的类型;理解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分;熟识生
8、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探讨的步骤;深化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熟识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驾驭到达模式与服务机构刻画的参数,熟识排队规则与队列的度量;熟识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驾驭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驾驭库存系统模型;熟识库存系统;驾驭库存系统模型;熟识库存系统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 教学重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分;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探讨的步骤;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
9、(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 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方法; 教学难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分;排队论的基本概念;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 第三章 随机数与随机变量(3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驾驭随机变量(离散、连续),以及连续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概念;驾驭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理解驾驭随机数的概念,熟识产生连续匀称分布随机数的几种方法,驾驭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熟识随机数的统计检验;驾驭各种离散分布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熟识非匀称连续分布随机数及其产生方法
10、。 教学重点: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产生连续匀称分布随机数的几种方法;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数的统计检验;各种离散分布随机数的产生方法;非匀称连续分布随机数产生方法。 教学难点:各种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第四章 输入数据建模(4课时) 教学目的:熟识数据分析的步骤;驾驭数据分布的识别方法;驾驭数据分布参数的估计方法;驾驭数据拟合度的检验方法;驾驭数据相关性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数据分布的识别方法;数据分布参数的估计方法;数据拟合度的检验方法;数据相关性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数据分布的识别方法;数据分布参数的估计方法;数据拟合度的检验方法;数据相关性分析方法。 第五章 系统仿真算法(3课时)
11、教学目的:驾驭系统仿真算法的概念;理解事务调度法的基本概念及仿真流程;理解活动扫描法的基本概念及仿真流程;理解进程交互法的基本概念及仿真流程;驾驭面对事务调度的仿真方法与手工仿真; 教学重点:面对事务调度的仿真方法与手工仿真; 教学难点:面对事务调度的仿真方法与手工仿真; 第六章 输出数据分析(6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输出分析的目的,理解瞬态(终态)与稳态(非终态)仿真的区分;驾驭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方法;驾驭终态仿真的输出分析方法;驾驭稳态仿真的输出分析。 教学重点: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方法;终态与稳态仿真的输出分析。 教学难点: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方法;终态与稳态仿真的输出分析。 其次篇 上机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生产 系统 建模 仿真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