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相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详细的情景中感受并相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须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试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育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实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加操作、试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并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相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打算】 PPT课件,量杯,每
2、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实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竞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摆晃了.这是为什么呢?(PPT课件出示场景图) 二、探究领悟,相识容量 1。初步相识容量. 老师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小的),而那个是狮子用的杯子(大的)。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
3、) 2。加深对容量的相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2号)。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方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你有什么方法呢? 引导学生想方法,然后利用同学们想的方法进行验证、操作。 3。完成练一练第1题,练习一第1题。 学生思索、沟通.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打算的一次性水杯中. 谈话:假如别人这样告知你,说这个容器能盛水4杯不到,或者说能盛3杯半,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你能知道这个容器的精确容量吗?因此,我们须要给容量定出 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
4、。 三、联系生活,相识容量单位升 1.相识升。 提问:你知道图(例2)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板书:升、L) 谈话:今日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相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板书课题:相识容量和升) 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 L”。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 “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得满满的.
5、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相识1升.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原委有多少呢?要想科学地相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相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试验:出示一个空心的正方体,长、宽、高都是1分米。现在我们在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发觉呢? 生: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 谈话:假如一个容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板书: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4.深化对1升的相识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小组
6、里面有没有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的呢? 学生活动二:完成练习一第2,3题. 学生活动三:打算一些容器,估计一下它的容量。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长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开心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2.假如老虎和狮子要实行其次次竞赛,你认为应当有一些什么规定?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1。创设学生感爱好的问题情境。在这节课的起先,通过讲解并描述故事,设置疑问,然后快速转入数学问题的探讨,既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又使学生把留意力集中到了数学问题上. 2。注意直观,重视动手操作实力的培育。通
7、过亲自试一试,量一量等试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容量的意义以及1升的多少。 不足之处操作打算不是很充分,学生活动的时间有点少。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应当关注每一位学生,对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再多一些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理解容量的含义。 第2课时相识毫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教材第56页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相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驾驭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10毫升.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加操作、试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并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 【教
8、学重点】 相识容量单位毫升,驾驭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形成1毫升的详细概念。 【教学打算】 PPT课件,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学问? 2。取出纸杯,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须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二、探究探讨,学习新课 1.相识1毫升。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常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PPT课件出示例3)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
9、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方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渐渐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试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打算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3.探究“1升=1010毫升”。 现在我们相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比较1毫升和1升,我们可以发觉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方法吗? 试验操作,老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视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
10、,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觉? 结论:1010毫升=1升1升=1010毫升 三、运用新知,展示实力 1.教学“试一试”。 将1瓶矿泉水倒入纸杯,看看倒满了几个纸杯。 探讨:估计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2。“练一练“第13题,学生自己完成。 留意: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单位,1升=1010毫升. 3。完成练习一第4题。 学生视察比较,师生沟通. 4。完成练习一第5题。 学生尝试计算,师生沟通。 5。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推断,沟通。 四、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本节课借助试验操作,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相识毫升这个容量单位,形成清楚的表象,为理解升和毫升
11、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不足之处小组之间操作、探讨时不够充分,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课前应做好充分打算.对于课中的试验操作,应讲清晰详细的要求和留意事项。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练习一第712题和“动手做”。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运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相识实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加操作、试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并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相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运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12、【教学难点】 对常见容器的容量进行估计。 【教学打算】 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学问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学问?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相识? 二、检查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连线,师生沟通。 2。完成练习一的第8题。 学生自己完成,同桌沟通,师生共同总结. 三、探究提升 1。完成练习一的第9题。 学生要正确读出相应的水的刻度,然后让学生比一比、想一想、选一选、填一填,同学沟通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11题。 学生探讨:这瓶止咳糖浆够一个5岁儿童服用3天吗? 个别汇报,全班沟通. 四、提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0题.
13、学生自己完成,师生沟通。 留意: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单位,1升=1010毫升. 2.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和“动手做”。 根据提前做的实践打算,进行沟通。 学生根据书上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做。老师指导沟通.完成后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水盆、锅里面,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五、老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结合课堂学习和沟通展示状况,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评一评这节课的最佳学习标兵。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本节课练习,既有学问梳理、总结,又有对比、思维推断;既有试验操作,又有直观计算,顺当地理清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后续学
14、习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不足之处汇报沟通时,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得还不够流利,下一步要培育学生这方面的实力。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问能用网络图的形式来总结,或者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总结。老师多引导,少一些干脆出示。 第2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阅历,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两
15、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打算】 例题插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复习打算 1.笔算。 484=656=933= 2。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教学新课 1.创设情景,出示例题图(PPT课件)。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几包”怎样列式?(板书:6020) 2。学习计算方法。 (1)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2)组织同学们分组沟通口算的方法。 (3)组织沟通,汇报探讨的状况。(结合回答,适当板书) (4)小结:计算6020时可以依据乘法203=60,想到6020=3; 也可
16、以依据62=3,想到6020=3,也就是依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 3。完成“练一练”. (1)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4。学习笔算方法. (1)启发思索:6020,会用竖式计算吗? (2)试一试,指名两人板演。 (3)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引导回答:“3“表示3个20,不能写在十位上) (4)设有做对或没有做完的同学找一找失误的缘由,将错误更正过来. (5)练习:用竖式计算8040。 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换批改,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商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5。完成“试一试“.
17、 (1)出示试一试:9620,15030。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说说笔算过程,提问:第1题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4)提问:第1题计算时与上面例题有何不同?(有余数) 追问:有余数的除法,要留意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5)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们验算,留意格式的讲解. 6。练习8540,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三、巩固算法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1题)。 18020731030060320403507373090 学生口算。其中前两个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2.完成练习二第3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说说计算方法
18、,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3.完成练习二第5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做?如何列式? (3)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二第2,4题。 2.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除法的竖式计算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为避开学生产生对抗心情,在练习时可实行多种形式,多请学生上黑板板演,分小组(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进行竞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然后老师进行批阅,提高了学生的爱好. 不足之处出现了典型的错误:(1)口算4020=20,8844=22。(2
19、)42550=85,把除数50当作5来除了。 再教设计每节课前5分钟说口算练习题(10题左右),提高学生口算实力。口算是计算中的基础,通过口算娴熟驾驭乘法口诀,退位减及乘法进位。 第2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教材第1011页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探究、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阅历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实力。 【教学重点】 探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打算
20、】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复习打算 口算下面各题: 1204056073420602408032040 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索方法。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图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多少个班“算式怎样列? 2。探究计算方法。 提问:38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1)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索。同桌沟通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2)笔算出结果。 学生尝试完成,老师巡察指导.(提示: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吗)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要写在商的什么位上?为什么?商的个位是几?怎么来的? 组织验算。 让学生独立进行验算。 比较计算
21、结果和估算结果,使学生明白两者的相互支持作用。 小结笔算方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假如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 3.教学“试-试“。 (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2)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先看被除数前两位) 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是除数为整十数的除法;不同的地方是:42530的商是两位数,42550的商是一位数. 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1)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再看被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四年级 上册 数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