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从《判决》与《小丑之见》看“父子关系”主题_流派特征.docx
《2022年从《判决》与《小丑之见》看“父子关系”主题_流派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从《判决》与《小丑之见》看“父子关系”主题_流派特征.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从判决与小丑之见看“父子关系”主题_流派特征 论文导读::父权至上与父权反叛。并找出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产生的文学流派特征。 卡夫卡的判决写于1912年,正值奥匈帝国统治时期,虽然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旧的秩序依旧顽固强大。判决是卡夫卡早期公开发表的作品之一,作者用简短的篇幅向读者展示了父权制下,一个高高在上,独断专行的父亲形象以及在这种权利衬托下渺小卑微,战战兢兢的儿子形象。而伯尔的小丑之见是一部发表于20世纪七十三年头初的小说,主要抨击了资本主义利益至上的宗旨以及表达了对天主教的不满。小说第十五章描述了主子公同父亲的一次会面,借助对话和心理描写向读者展示了联邦德国战后人与人之间
2、的冷漠。本文将从作品写作手法,父亲的看法和儿子的看法三个方面绽开,对两部作品中父子关系形象进行对比,并找出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产生的文学流派特征。 一创作手法 从叙事方式来看,判决中采纳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型叙述者,和第一人称叙述者相比,第三人称叙述者有仰视1的效果,这种仰视用来表达父权制下的父子关系恰到好处。作品中有一处描写,当父亲叫到儿子时,儿子格奥尔格立即在父亲身旁跪了下来2,这个动作生动地描述了儿子面对父亲时的那种惊恐万分,却又无条件听从的心理,仰视之情也油然而生。而在伯尔的小丑之见中作者采纳了第一人称叙述者,这是作者依据作品须要,创建的一个第一人称叙述者,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相
3、应地第一人称在这里有平视3的效果,作品中儿子可以和父亲面对面地谈话,父子在同等的机制上进行对话。这两部作品采纳了不同的叙事人称流派特征,前者沿袭了传统的叙事方法,同样也体现着父为子纲的模式;后者采纳了不常出现的第一人称,使儿子有了可以和父亲平视的机会。 从时态上来看,判决中主要采纳了过去时,那么读者阅读文本时就有一种间接性和时空感,只能够用旁观者的眼光去谛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被动的阅读;而小丑之见中父子见面这一章主要由对话和内心独白构成,因此运用最多的是现在时,呈现给读者的是正在发生的事务,读者被卷进事务当中,与作品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是一种主动的阅读。 从细微环节描述上来看,在判决中有
4、这么两处4格奥尔格感到特别惊异,甚至在这个晴朗的上午,他父亲的房间还是那样阴暗和父亲问道,一面把大张的报纸放到窗台上,把眼镜放在报纸上,并用一只手捂住了眼镜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这里的一组形容词晴朗-阴暗形成显明对比,反衬父亲形象的不行逾越;而用手捂住眼镜这个动作也是意味深长,眼镜是用来看报纸的,报纸是和外界连接的媒介,父亲的这个动作显示了他的权威性,唯我独尊的地位。而小丑之见中最引人注目的细微环节描述在于父亲说话时作者所运用的形容词5冷冷地,满腹狐疑地,冷淡地,怒气冲天地,苦痛地,无望地,忐忑担心地,有气无力地等等。这是一位父亲和自己的亲生儿子见面时的看法,读者从中读出的只有生疏和冷漠,就像一道
5、墙横在父子之间。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从旁观者到参加者,从不行逾越到生疏冷漠。在这个过程中视线渐渐移到人本身,渐渐从束缚中跳出来,走向越来越自我和独立的一面。 二父权至上与父权反叛 在判决中,儿子与鳏居的父亲住在一起,每天一起用餐,有时还一起看会报纸;而在小丑之见中,父子三年才见一面,儿子间或可以从电视上看到一百零一万富翁的父亲。从这一点上来看,前者还保持了传统的家庭模式,父子生活在一起,这才相互称得上家人;后者中,儿子和恋人私奔,离家出走后失去父亲的经济支柱,父亲的一百零一万富翁身份和儿子的小丑形象构成显明对比。 在判决中,当格奥尔格向父亲汇报自己给挚友写信时,才发觉原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判决 小丑之见 2022 小丑 父子 关系 主题 流派 特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