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中读到中读到苏轼怎样的心情?苏轼怎样的心情?旧知回顾壮志难酬的无奈苦闷自我排遣的乐观旷达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调往外地任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激怒新党。因“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等多条罪名被“请”入大牢,囚禁于狱中130天,牵连22人。杀与不杀他,朝臣们争辩许久。苏轼在狱中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1080年2月,被关押了近五个月的苏轼在多方营救之下总算免于死罪,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准擅离此地,无权签署公文。一些原本交好的亲友唯恐受到
2、牵连,“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链接材料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意象,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情怀。 通过链接材料,了解苏轼在坎坷命运中的心路历程。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苏轼在困境中坚守高洁志趣的品质与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知人知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列“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
3、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诵读诵读bpiomioxngq小组任务分工:号 朗读,把握节奏、感情号 参照提示疏通词意号 圈画意象,分析意象特点号 记录并发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 解读意象解读意象缺月挂疏桐,漏断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缥缈孤鸿影。 漏断:漏断:指深夜。指深夜。幽人:幽人:幽居的人幽居的人。缥缈: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孤鸿:孤单的鸿雁孤单的鸿雁 理清词意理清词意惊起却回头,有恨恨无人省省。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沙洲冷。 恨:
4、恨:遗憾遗憾省:省:知晓知晓拣:拣:挑选挑选沙洲: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理清词意理清词意缺月挂疏桐,漏断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恨无人省省。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沙洲冷。 一弯残月悬挂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第六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算子 黄州定慧院 寓居 课件 23 PPT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437946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