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语》说乐_孔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语》说乐_孔子.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论语说乐_孔子 论文导读::论语作为儒家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其中就包括乐的思想。它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乐与礼。关键词:论语,乐,孔子,礼 论语作为儒家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历代多有探讨,它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观点是很丰富的。其中就包括乐的思想,乐在论语中总共出现过14处,另有一处虽未出现乐字,却是指韶、武,其实也是言乐,数量上虽然不多,但是具有多种含义。首先是作为一般艺术形式的音乐,其次是乐教,再次是颜回之乐。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孔子在论语中乐的思想做一梳理。 一、孔子之乐 论语第一章就说: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2、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在这里讲的是孔子学习、交友中的乐。学习、践行,有所体悟,原来迷惘的问题,豁然开朗,不由得不感到内心喜悦。与志同道合的挚友沟通切磋孔子,自己的思想得到挚友认同,喜得知音;又从挚友处得到启发,喜获新知,自然也是一大乐事 在论语中3次述及音乐,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翁如也:从之,纯如也,嗽如也,绎如也,以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 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这里的乐是作为一般的音乐形式出现的,并细致地描述了音乐的演奏过程、表现技巧,及其所具有的感官和审美愉悦性。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懂音乐,并且酷爱
3、音乐,在论语.先进有一段是孔子对音乐的看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势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当全部的人都准备从政时,唯独曾皙选择了有音乐的生活方式,而这却得到了孔子的首肯,这就是基于孔子对音乐的宠爱,那么宠爱到什么程度了呢?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儿,曰:不图为乐之至斯也。论语。述而 孔子在齐国最终听到了朝思暮想的韶乐,乐之美丽,竟可以三月不知肉味儿。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宠爱,而是已经达到沉醉与痴迷的程度。孔子对于音乐的酷爱是与他许久以来的积累与修养亲密相关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
4、也。有间,曰:以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气志也。有间,曰:以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孔子,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这段记载讲了孔子如何师襄子学琴的过程。以此为基础,孔子对音乐的表现便有了深刻的相识,从而,孔子对音乐观赏与理解有着非同一般的造诣。徐复观说:到了孔子才有对音乐的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而在最高的艺术价值的自觉中,建立为人生而艺术的典型。且就现在所能看到的材料,孔子可能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位最明显而又最宏大地艺术精神的发觉者。 二、乐与礼 在论语中礼乐并用的许多,有其内在的必定性,因为礼和仁是我们所要继承的孔子的核心思想,礼是一种规范,是对社会等级秩
5、序的规定;而礼乐并用时,乐则包括舞以及音乐,则是礼这一规则的所配享的物质与精神形式。在周代,礼乐本是统一的,并且在孔子看来,以一种完备的样态存在或呈现出来的,就是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无从周。这就是孔子所憧憬的特别严密,特别精致的一种制度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但自春秋起,伴随着礼崩乐坏的现实,这样一种统一以及它的完备形态便慢慢被毁弃了。孔子也不幸的亲眼看到了此类事实,如三家以雍彻和季氏八侑舞与庭,这大夫越而享用天子之礼的鲜活例证,于是也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责问: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为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与三家之堂。孔子谓季氏:八侑舞与庭,是可忍,孰不行忍也!不过,通过这些事实,孔子也相识到礼
6、乐实际是和德仁联系在一起的,在制度与它的形式后面,更透露出内在的德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侑)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正由于复原原来的制度希望渺茫,和对德行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相识孔子,孔子才渐渐把留意力和爱好转向人的培育上,虽然志向社会是不行能实现了,但志向人格的培育还是有可能的。退而求其次,淡化礼乐原本的社会性质,而强化其修养的内涵。这样一来,礼乐的意义就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化,它不再首先呈现以往那种等级性、身份性或地位性的特质,而是演化成教养的内容和科目。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志史。文质彬
7、彬,然后君子。 可以看到孔子培育人的基本理念:德艺双备,质闻并重。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然而从孔子的另一些论述来看,乐在修养中的地位或境界可能还高于理: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这里乐对于礼是有终结的意思。对此徐复观认为:礼乐并重,并把乐放在礼的上位,认定乐才是一个人格完成的境界,这是孔子的立教宗旨。 三、颜回之乐 在论语里,对颜回之乐有干脆叙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是和孔子的自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相呼应的。明显,孔颜乐处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就是孔子的道德人格,
8、其乐是将自身与他人乃至整个社会融为一体的欢乐体验。当孔子和颜回或曲肱、饮水或箪食、瓢饮,处于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时仍自得其乐,这种欢乐绝不是名利面前刻意表现出的清高,也不是在贫窘况境下消极的自我劝慰,而是经验了深层次的价值选择与长期的自我磨砺,超越了个人的苦乐与得失,因此,无论身处逆境或顺境都同样怡然自得。 孔颜乐处所乐并不是一个关乎生活质量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般的心理感受,事实上是一种内心、精神上的乐,超越世俗的乐,是一种志向道德境界。后儒将孔颜的这种生活方式或道德境界概括为四个字:安贫乐道。孔子家语在厄篇中,孔子自觉于时不遇,感叹说: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森林,不以
9、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对孔子表示了深刻的理解,说: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也说: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回答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欣然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从这两段话可以看出,孔颜所说的乐也并不完全是独善其身的个人之乐,而是兼济天下的人生大乐,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论语为政) 参考文献:1、朱熹四书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1013;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1017;3、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1018;4、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高校出版社11016;5、殷明耀论孔颜乐处J孔子探讨2022第7期;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