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质实习心得体会.docx
《2022年地质实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地质实习心得体会.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地质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驾驭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探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地质实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1 (1)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与我国西北一带沙漠化现状相像,是土地劣化演化的极端形式之一。广西和贵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快速流失,最终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我国西部石漠化速度相当快,其中广西碳酸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
2、石山地区不但形成山光人穷,穷山恶水的恶性循环,且由于土壤淡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花江大峡谷地区也与此类似,治理石漠化当务之急! (2)成因机理 一、花江大峡谷区域碳酸盐岩系的抗风蚀实力强,成土过程缓慢。据资料显示,每形成1 cm厚的风化土层须要4000余年,慢者须要8500年,较非岩溶区慢1O80倍,这是西南岩溶山区土层浅薄、易出现石漠化的客观背景条件和基本缘由。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不利于水土资源的保存。西南岩溶山区地表坎坷破裂,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加剧了斜坡体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类活动扰动的激发下,使大片岩溶山地变成石漠化。 三、岩溶山区特别的土体剖面
3、结构加 剧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岩溶山区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层(过渡层),在基质碳酸盐母岩和上层土壤之间,存在着软硬明显不同的界面,使岩土之间的粘着力与亲和力大为降低,一遇降雨激发便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响。西南岩溶山区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 300 mm,暴雨集中在春季(约占4O )和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积坡耕地的中耕播种季节,农作物(玉米、油菜、绿肥等)正处于幼苗阶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盖,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 五、人口增长过快,农业人口多,土地负荷压力大。西南岩溶山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增长速度快。
4、人口增长快、密度大,加上素养低,使西南岩溶山区陷人人口增加一过度开垦一土壤侵蚀性退化一石漠化扩展一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六、对土地掠夺式经营,耕种方式落后。乱砍滥伐、滥垦滥耕、铲草皮、挖树根、烧秸秆等在山区常常发生,对土地掠夺式经营造成了严峻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种方式水分环比泥沙环比山地石率环比西南岩溶山区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纳落后的顺坡耕种方式,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3)合理的治理方案 一是实行砌坎培土的方式,增加土层厚度;二是实行林农混种的方式,实行以耕代抚;三是实行兴修蓄水池方式,保证林竹生长供水须要;四是实行封山禁牧的方式,禁止人畜践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有条件的地
5、方,实行土壤改良、施肥,促进林竹生长。四、多部门联动。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贫困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群众的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仅靠林业部门一家的努力难以达到效果。因此,政府把林业、国土、财政、农业、粮食、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的力气进行整合,实现多部门联动治理。一是主动开展林下种草。结合当地重点发展以花椒为种植的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地区开展林下种状况下,种草养畜,增加了农户收入,调动了广阔群众石漠化综合治理主动性。二是配套完善改土工程。该区域的石漠化治理区域主要集中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陡坡耕地富集区,要投入较大力度。三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岩溶区群众生产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材,长期随意樵采是造
6、成石漠化的主要缘由之一,也是治理的难点之一。 三、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当完成了教学实习的支配,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供应了一个难得的熬炼机会。 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学问,而且极大的熬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实力。实习中有很多学问课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敏捷利用自己课堂学问进行实际操作,熬炼自己的实践操作实力,这次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一个充分熬炼的自己的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学问,而且极大的熬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实力。走出校内,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
7、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观赏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马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改变,而且学习并驾驭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探讨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学问应用与实践实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特别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漂亮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特别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觉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宝安山、团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峻,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袒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槐树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 xx自然的资源
8、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花江大峡谷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信任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花江大峡谷的自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才智,让自然爱护区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2 砂岩、夹粉砂岩;在西江南岸侵蚀低山、侵蚀台地和冲积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在断层线旁边还有老虎坳组(d2l)的砂砾岩、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估计是上覆新地层被侵蚀掉而出露表层的。 另有两组为晚泥盆世地层,分别为帽子峰组(d3m)的页岩、粉砂岩、砂岩互层、夹灰岩和天子岭组(d3t)的灰岩和泥质灰岩、夹钨质页岩。 4. 石炭系(c) 石炭
9、系的地层广泛出露于西江北面的冲积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动身,向北岭方向分别从岩关阶(孟公坳组)(c1y)砂页岩过渡到测水段(c1dc)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夹煤层。 七星岩地区也主要为石炭系的地层,石牌旁边为石磴子段(c1ds)微粒灰岩夹泥质页岩,阿波岩为壶天群(c2+3ht)白云石化灰岩、微粒灰岩、夹角砾状灰岩。 5. 二叠系(p) 龙潭组上部(p2lb)石英砂岩、页岩与粉砂质页岩互层、夹煤层只在图中西江东南的冲积平原上找到一处,位于高要市东北部。 6. 三叠系(t) 这一时代的岩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布。为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质页岩互层、夹灰质页岩及煤层(t3
10、r-j1a) 三叠纪时期比较重要的地层是晚侏罗世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32(3),这是在发生在三叠纪的燕山运动中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西江南岸,形成黑云母花岗岩群;另外在羚羊峡旁边的西江沿岸和鼎湖山区也有较多出露。 7. 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为现代河床沉积。其中南岸主要是砾石、砂夹红黄色粘性土,北岸主要为砂、砂砾、夹粉砂质粘土;另外在市区北部马路旁边还有砂、砂砾、砂质粘土、夹泥炭及淤泥层的第四系地层。 (二)构造 1. 褶皱 肇庆地区的褶皱是在构造运动中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几乎整个肇庆地区都处于这一大型褶皱构造之上。北岭、栏柯山是桂头群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系
11、灰岩为主的复式向斜谷。 肇庆平原的沉积主要来自西江对凸岸的沉积,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 2. 断层 从地质图上看到,在北岭山有一段连续的正断层,还有一些性质不明的断层和岩层不整合面。 我们知道,北岭山地层岩性主要为泥盆系的砂页岩,七星岩为石炭系的石灰岩,根据地层时代来看,年头老的泥盆系地层应当在较新的石炭系地层之下,但是北岭比七星岩高出很多,缘由就在于地壳发生过断裂,上升一侧突起成山,低降一侧形
12、成低地。北岭断裂时上升成山,露出了古老地层;肇庆平原就断陷成为西江谷地。北岭山脚就是一条断裂带。 我们在七星岩公园能够看到明显的大型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北岭南坡和鸡笼山北坡的断层崖事实上是由抗蚀强岩石形成的断层线崖。北岭南坡的断层三角面事实上是该背斜山的向南倾斜的蚀余层面;该断层在北岭林场场部、西江高校的北面洪冲积地形基底通过,并无错断这类地貌。 这一断层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北西向断层,它的形成定型于喜山期末期,即新构造运动的主要活动时期。 三、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一)侵蚀低山 由于肇庆地区的岩石多为石灰岩、煤系砂页岩、红色岩系以及风化强的花岗岩。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
13、峻,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在这一地区内,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的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山都看作是侵蚀低山,最高的是鸡笼山(海拔高度1000.3m),在正断层下降盘,由桂头群(d2g)组成,这是由于岩性抗蚀性差异形成的。在地貌类型图上,我们把北岭山(从西郊三榕峡以东直至鼎湖山的一段大山)都划分为侵蚀低山。 (二)侵蚀丘陵 在西江南岸高要市地区,多为坡度较高的侵蚀丘陵,甚至有些悬崖。与侵蚀低山相比,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也有个别超过200米的。在这里一般发育有较厚的红色风化壳。 (三)侵蚀台地 零星分布于西江北岸的冲积平原上,高度在十米上下,坡度一般小于15度
14、。很多村庄和城市建筑就位于侵蚀台地上,在洪水时期,它们不会被沉没。这也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一个典型示范。 (四)河流阶地 在西江两岸可以视察到保留下来的三级河流阶地:第一级河流阶地多呈现半埋藏状态,且多被交通线路和工农业生产占据,不易于视察其上的冲积物,习惯上把它归于第七类冲积平原中;其次、第三级阶地都属于基座阶地,即河流下切时切过了原先河谷的底部。 其次级阶地分布在上南岸码头马路旁小山咀、新兴江江口和鼎湖等地,高程25至30m,基座高程15至25m,冲积物与第三级阶地相像,时代属中更新世。 第三级阶地位于西江大桥南桥头东侧沿江四路的自来水厂高地,是中山高校地理学系刘尚仁、王鸿寿教授近年
15、发觉的阶地。高程50m,冲积层是2m厚混有红土地河床相磨圆卵砾石,属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粒径多小于5cm,现已被蓄水池遮盖住,下伏为中泥盆统桂头群砂岩。 (五)冲积平原 从地貌类型图可看出,其它的很多地貌类型,如侵蚀台地、喀斯特丘陵、溶蚀凹地等都分布于冲积平原之上。肇庆冲积平原由全新统的高河漫滩和上更新统的半埋藏阶地组成,并以后者为主体。 高程约为311m,在西江两岸都有分布。 河漫滩(t0)。由全新世灰黑、灰褐、灰黄色粘性土和砂层组成。河漫滩的分布,在西江北岸为城中路以南至西江河岸,南岸为高要沿江二路、沿江三路。 第一级半埋藏河流阶地(t1),主要由晚更新世冲积层组成。当地半埋藏阶地的形成,是
16、原先形成的阶地由于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而引起的。由于阶地基面相对改变,使原先的阶地面与高河漫滩类高,能被数十年一遇的大洪水沉没,但阶地面可露出地表,除了被蚀低的地方有补偿沉积外,基本上没有被新沉积连续覆盖,或约有一米的新沉积盖层。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它占踞了肇庆冲积平原大部分面积,我们所看到的西江北岸的冲积平原大部分都属于第一级半埋藏河流阶地。在西江北岸主要为城中路以北至星湖、旱峡旁边。 (六)洪冲积阶地 西江的洪冲积阶地主要分布在北岭山、鸡笼山、龙门山和栏柯山的山前地带。大致可分出老、新两级洪冲积阶地。 老洪冲积阶地为出露的,高出山前倾斜平原,形成于中更新世(距今73
17、-12.8万年间),少量可持续至晚更新世早期,很多属基座阶地类型。广东省电力职工养息所、933冶金地质队、肇庆地质队、林业科学探讨所(旧址)、肇庆党校等就建在该阶地上。该阶地高出倾斜平原1040m,且多在海拔70m 以下。可见红土漂石、卵砾石,砾径多在30cm以下,最大达1m以上,呈次棱状和次圆状,岩性为该山区河流流域内的砂页岩,常深度风化,用手可抠动。东岗村西北侧海拔26.2m 的高地是源自北岭山的河流所形成的洪冲积阶地。 新洪冲积阶地呈半埋藏状态,没有完全出露,与山前倾斜平原属同一地貌面,在扇顶部位可呈埋藏阶地。该阶地由晚更新世(距今12.8-1万年间)的红、深黄、灰黄色粘性土与漂卵砾石组
18、成。该漂卵砾石的大小、岩性和磨圆度与老洪冲积阶地相像,但风化不剧烈。如七星湖北岸与禾婆岩北侧的缓坡地、林业科学探讨所新址、肇庆学院(原西江高校) 等就位于新洪冲积阶地上,常为水稻田景观,地面坡度5°1°,并与冲积平原中的第一级半埋藏阶地在七星湖旁边连接过渡。该阶地是山前倾斜平原的主体。由于植被茂密,半埋藏的冲洪积阶地在野外不易被察觉。 (七)洪(冲)积扇 在北面山地的麓部谷口发育着洪冲积阶地和洪冲积扇,具下述条件时规模大:谷底与平原高差大;溪流的汇水面积大;山前平原宽度不能限制洪冲积扇发育;河流对洪冲积地形侵蚀弱。 洪(冲)积扇一般形成于全新世(1万年以来),尚未被切割成阶地状
19、态,它仅在上述新洪冲积阶地的扇顶旁边发育,在肇庆学院北面可见, 到扇中、扇缘, 全新世的洪冲积物一般成为新洪冲积阶地被蚀低后的补偿性积累。正像西江冲积平原由q3 第一级半埋藏阶地与q4 河漫滩共同组成那样, q3 半埋藏的新洪冲积阶地与小型的q4 洪冲积扇共同组成山前倾斜平原。 (八)喀斯特地貌 1. 喀斯特丘陵 七星岩就是喀斯特丘陵,原来的很多喀斯特峰林都被后来的流水冲积作用破坏了,现在仅仅残余下七座石灰岩石峰。 这七座喀斯特石峰是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波岩(119.6
20、m),肇庆平原上的喀斯特丘陵尚有禾枪岩(124.0m,与阿波岩合称禾婆岩),东湖的校杯石(38.8m),石牌、狮岗出米洞和水泥厂的几座石峰。上述石峰均由壶天灰岩或石磴子灰岩组成。 我们考察经过的石峰有阿波岩、石室岩和天柱岩。 阿波岩地形上东西走向,呈条状石山;岩性上为白云质石灰岩,是石炭纪中上统壶天群的岩石。浅灰色,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岩石颜色内浅外深;地质构造上为七星岩背斜的北翼,岩层向北倾斜,倾角在45°-70°之间。 石室岩呈长条状,由坚硬厚层的石灰岩构成,有灰白色、纯白色两类,且夹有二十米以上的石灰角砾岩一层。它属于七星岩背斜构造南翼。 天柱岩与石室岩的地质构造相
21、同。它的地层倾角较大,山坡陡峭壁立。这里岩层倾角达80-86度,几乎垂直。 2. 洞窟 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窟,即溶洞。我们考察的为地下河脚洞性质的双源洞。另外还有经过构造抬升与河流下切而形成的高位水平干溶洞。在七星岩的天柱岩岩壁,保留着四层水平溶洞。 第一层高度3-12米;其次层高度25-30米;第三层45-50米左右;第四层65-75米。在天柱岩考察的溶洞为第一至第三层的水平溶洞。 3. 溶蚀凹地 肇庆还有许多由溶蚀凹地形成的湖泊。溶蚀凹地的形成是由多个溶斗渐渐扩大融合而成。因此,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溶蚀凹地面积越大。有时溶蚀凹地积水,可形成湖,称岩溶湖。如七星岩公园内的星湖(包括波海湖、青
22、莲湖、中心湖、红莲湖、里湖),以及水泥厂旁边的一些零散凹地湖就是溶蚀凹地积水所成的岩溶湖。它们四周多被峰林围绕,山水缠绕形成了秀丽迷人的风景。 4. 落水洞 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窟。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蚀作用,还有侵蚀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汇合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与倾入洞内的砂砾同时冲击和磨蚀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顶板倒塌,使之快速扩大。 在七星岩还能视察到一些落水洞的形态。其中有一些由于石山和岩洞间的岩层不厚,当石山上的落水洞扩大后倒塌,形成天窗洞。我们在马栏岗看到的就是落水洞,这里正好是岩层层面和岩层裂隙交接地点,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蚀较强,顶板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地质 实习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