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质实习心得体会范文.docx
《2022年地质实习心得体会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地质实习心得体会范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地质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一周的地质实习,我们圆满的结束了实习任务,其中的经验也算丰富,老师带我们去了许多地方,我们也学到了不少学问,共享心得体会范文。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地质实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 砂岩、夹粉砂岩;在西江南岸侵蚀低山、侵蚀台地和冲积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在断层线旁边还有老虎坳组(d2l)的砂砾岩、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估计是上覆新地层被侵蚀掉而出露表层的。 另有两组为晚泥盆世地层,分别为帽子峰组(d3m)的页岩、粉砂岩、砂岩互层、夹灰岩和天子岭组(d3t)的灰岩和泥质灰岩、夹钨质页岩。 4. 石炭系(c) 石炭系的
2、地层广泛出露于西江北面的冲积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动身,向北岭方向分别从岩关阶(孟公坳组)(c1y)砂页岩过渡到测水段(c1dc)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夹煤层。 七星岩地区也主要为石炭系的地层,石牌旁边为石磴子段(c1ds)微粒灰岩夹泥质页岩,阿波岩为壶天群(c2+3ht)白云石化灰岩、微粒灰岩、夹角砾状灰岩。 5. 二叠系(p) 龙潭组上部(p2lb)石英砂岩、页岩与粉砂质页岩互层、夹煤层只在图中西江东南的冲积平原上找到一处,位于高要市东北部。 6. 三叠系(t) 这一时代的岩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布。为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质页岩互层、夹灰质页岩及煤层(t3r-
3、j1a) 三叠纪时期比较重要的地层是晚侏罗世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32(3),这是在发生在三叠纪的燕山运动中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西江南岸,形成黑云母花岗岩群;另外在羚羊峡旁边的西江沿岸和鼎湖山区也有较多出露。 7. 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为现代河床沉积。其中南岸主要是砾石、砂夹红黄色粘性土,北岸主要为砂、砂砾、夹粉砂质粘土;另外在市区北部马路旁边还有砂、砂砾、砂质粘土、夹泥炭及淤泥层的第四系地层。 (二)构造 1. 褶皱 肇庆地区的褶皱是在构造运动中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几乎整个肇庆地区都处于这一大型褶皱构造之上。北岭、栏柯山是桂头群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系灰岩
4、为主的复式向斜谷。 肇庆平原的沉积主要来自西江对凸岸的沉积,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 2. 断层 从地质图上看到,在北岭山有一段连续的正断层,还有一些性质不明的断层和岩层不整合面。 我们知道,北岭山地层岩性主要为泥盆系的砂页岩,七星岩为石炭系的石灰岩,根据地层时代来看,年头老的泥盆系地层应当在较新的石炭系地层之下,但是北岭比七星岩高出很多,缘由就在于地壳发生过断裂,上升一侧突起成山,低降一侧形成低
5、地。北岭断裂时上升成山,露出了古老地层;肇庆平原就断陷成为西江谷地。北岭山脚就是一条断裂带。 我们在七星岩公园能够看到明显的大型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北岭南坡和鸡笼山北坡的断层崖事实上是由抗蚀强岩石形成的断层线崖。北岭南坡的断层三角面事实上是该背斜山的向南倾斜的蚀余层面;该断层在北岭林场场部、西江高校的北面洪冲积地形基底通过,并无错断这类地貌。 这一断层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北西向断层,它的形成定型于喜山期末期,即新构造运动的主要活动时期。 三、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一)侵蚀低山 由于肇庆地区的岩石多为石灰岩、煤系砂页岩、红色岩系以及风化强的花岗岩。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峻,
6、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在这一地区内,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的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山都看作是侵蚀低山,最高的是鸡笼山(海拔高度1000.3m),在正断层下降盘,由桂头群(d2g)组成,这是由于岩性抗蚀性差异形成的。在地貌类型图上,我们把北岭山(从西郊三榕峡以东直至鼎湖山的一段大山)都划分为侵蚀低山。 (二)侵蚀丘陵 在西江南岸高要市地区,多为坡度较高的侵蚀丘陵,甚至有些悬崖。与侵蚀低山相比,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也有个别超过200米的。在这里一般发育有较厚的红色风化壳。 (三)侵蚀台地 零星分布于西江北岸的冲积平原上,高度在十米上下,坡度一般小于15度。很
7、多村庄和城市建筑就位于侵蚀台地上,在洪水时期,它们不会被沉没。这也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一个典型示范。 (四)河流阶地 在西江两岸可以视察到保留下来的三级河流阶地:第一级河流阶地多呈现半埋藏状态,且多被交通线路和工农业生产占据,不易于视察其上的冲积物,习惯上把它归于第七类冲积平原中;其次、第三级阶地都属于基座阶地,即河流下切时切过了原先河谷的底部。 其次级阶地分布在上南岸码头马路旁小山咀、新兴江江口和鼎湖等地,高程25至30m,基座高程15至25m,冲积物与第三级阶地相像,时代属中更新世。 第三级阶地位于西江大桥南桥头东侧沿江四路的自来水厂高地,是中山高校地理学系刘尚仁、王鸿寿教授近年发觉
8、的阶地。高程50m,冲积层是2m厚混有红土地河床相磨圆卵砾石,属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粒径多小于5cm,现已被蓄水池遮盖住,下伏为中泥盆统桂头群砂岩。 (五)冲积平原 从地貌类型图可看出,其它的很多地貌类型,如侵蚀台地、喀斯特丘陵、溶蚀凹地等都分布于冲积平原之上。肇庆冲积平原由全新统的高河漫滩和上更新统的半埋藏阶地组成,并以后者为主体。 高程约为311m,在西江两岸都有分布。 河漫滩(t0)。由全新世灰黑、灰褐、灰黄色粘性土和砂层组成。河漫滩的分布,在西江北岸为城中路以南至西江河岸,南岸为高要沿江二路、沿江三路。 第一级半埋藏河流阶地(t1),主要由晚更新世冲积层组成。当地半埋藏阶地的形成,是原先
9、形成的阶地由于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而引起的。由于阶地基面相对改变,使原先的阶地面与高河漫滩类高,能被数十年一遇的大洪水沉没,但阶地面可露出地表,除了被蚀低的地方有补偿沉积外,基本上没有被新沉积连续覆盖,或约有一米的新沉积盖层。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它占踞了肇庆冲积平原大部分面积,我们所看到的西江北岸的冲积平原大部分都属于第一级半埋藏河流阶地。在西江北岸主要为城中路以北至星湖、旱峡旁边。 (六)洪冲积阶地 西江的洪冲积阶地主要分布在北岭山、鸡笼山、龙门山和栏柯山的山前地带。大致可分出老、新两级洪冲积阶地。 老洪冲积阶地为出露的,高出山前倾斜平原,形成于中更新世(距今73-1
10、2.8万年间),少量可持续至晚更新世早期,很多属基座阶地类型。广东省电力职工养息所、933冶金地质队、肇庆地质队、林业科学探讨所(旧址)、肇庆党校等就建在该阶地上。该阶地高出倾斜平原1040m,且多在海拔70m 以下。可见红土漂石、卵砾石,砾径多在30cm以下,最大达1m以上,呈次棱状和次圆状,岩性为该山区河流流域内的砂页岩,常深度风化,用手可抠动。东岗村西北侧海拔26.2m 的高地是源自北岭山的河流所形成的洪冲积阶地。 新洪冲积阶地呈半埋藏状态,没有完全出露,与山前倾斜平原属同一地貌面,在扇顶部位可呈埋藏阶地。该阶地由晚更新世(距今12.8-1万年间)的红、深黄、灰黄色粘性土与漂卵砾石组成。
11、该漂卵砾石的大小、岩性和磨圆度与老洪冲积阶地相像,但风化不剧烈。如七星湖北岸与禾婆岩北侧的缓坡地、林业科学探讨所新址、肇庆学院(原西江高校) 等就位于新洪冲积阶地上,常为水稻田景观,地面坡度5°1°,并与冲积平原中的第一级半埋藏阶地在七星湖旁边连接过渡。该阶地是山前倾斜平原的主体。由于植被茂密,半埋藏的冲洪积阶地在野外不易被察觉。 (七)洪(冲)积扇 在北面山地的麓部谷口发育着洪冲积阶地和洪冲积扇,具下述条件时规模大:谷底与平原高差大;溪流的汇水面积大;山前平原宽度不能限制洪冲积扇发育;河流对洪冲积地形侵蚀弱。 洪(冲)积扇一般形成于全新世(1万年以来),尚未被切割成阶地状态,
12、它仅在上述新洪冲积阶地的扇顶旁边发育,在肇庆学院北面可见, 到扇中、扇缘, 全新世的洪冲积物一般成为新洪冲积阶地被蚀低后的补偿性积累。正像西江冲积平原由q3 第一级半埋藏阶地与q4 河漫滩共同组成那样, q3 半埋藏的新洪冲积阶地与小型的q4 洪冲积扇共同组成山前倾斜平原。 (八)喀斯特地貌 1. 喀斯特丘陵 七星岩就是喀斯特丘陵,原来的很多喀斯特峰林都被后来的流水冲积作用破坏了,现在仅仅残余下七座石灰岩石峰。 这七座喀斯特石峰是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波岩(119.6m)
13、,肇庆平原上的喀斯特丘陵尚有禾枪岩(124.0m,与阿波岩合称禾婆岩),东湖的校杯石(38.8m),石牌、狮岗出米洞和水泥厂的几座石峰。上述石峰均由壶天灰岩或石磴子灰岩组成。 我们考察经过的石峰有阿波岩、石室岩和天柱岩。 阿波岩地形上东西走向,呈条状石山;岩性上为白云质石灰岩,是石炭纪中上统壶天群的岩石。浅灰色,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岩石颜色内浅外深;地质构造上为七星岩背斜的北翼,岩层向北倾斜,倾角在45°-70°之间。 石室岩呈长条状,由坚硬厚层的石灰岩构成,有灰白色、纯白色两类,且夹有二十米以上的石灰角砾岩一层。它属于七星岩背斜构造南翼。 天柱岩与石室岩的地质构造相同。
14、它的地层倾角较大,山坡陡峭壁立。这里岩层倾角达80-86度,几乎垂直。 2. 洞窟 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窟,即溶洞。我们考察的为地下河脚洞性质的双源洞。另外还有经过构造抬升与河流下切而形成的高位水平干溶洞。在七星岩的天柱岩岩壁,保留着四层水平溶洞。 第一层高度3-12米;其次层高度25-30米;第三层45-50米左右;第四层65-75米。在天柱岩考察的溶洞为第一至第三层的水平溶洞。 3. 溶蚀凹地 肇庆还有许多由溶蚀凹地形成的湖泊。溶蚀凹地的形成是由多个溶斗渐渐扩大融合而成。因此,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溶蚀凹地面积越大。有时溶蚀凹地积水,可形成湖,称岩溶湖。如七星岩公园内的星湖(包括波海湖、青莲湖
15、、中心湖、红莲湖、里湖),以及水泥厂旁边的一些零散凹地湖就是溶蚀凹地积水所成的岩溶湖。它们四周多被峰林围绕,山水缠绕形成了秀丽迷人的风景。 4. 落水洞 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窟。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蚀作用,还有侵蚀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汇合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与倾入洞内的砂砾同时冲击和磨蚀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顶板倒塌,使之快速扩大。 在七星岩还能视察到一些落水洞的形态。其中有一些由于石山和岩洞间的岩层不厚,当石山上的落水洞扩大后倒塌,形成天窗洞。我们在马栏岗看到的就是落水洞,这里正好是岩层层面和岩层裂隙交接地点,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蚀较强,顶板崩落后
16、便形成了。 (八)滑坡体 我们考察的滑坡体遗址,位于在高要市西江南岸渡口上游(紧贴渡口),此处曾于1983年11月26日,晚上9时40分突然滑坡,塌方长200米,沉降深度10米,马安煤场及一幢大楼下沉水底,3人失踪。 滑坡舌伸入西江,由于规模不大,没有造成河道淤塞。 在西江干流一些河段,由于河砂过量超采,导致河床下切,有些堤段因河床不稳定而易于产生滑坡,特殊是一旦遇到特大洪水(如今年六月我国南方的特大暴雨引起的洪水,威逼了高要市的人民生命平安),后果不可思议。另外,由于长期开采,形成边坡过陡,部分悬空,上部岩体(土体)失稳而倒塌,或矿山开采形成采空区,也是产生滑坡和倒塌的主要缘由。从地质构造上
17、看,滑坡后壁为泥盆系中统粉沙质砂岩、泥岩,而滑坡体为第四系松散积累物,这样在二者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不整合面,更增加了滑坡形成的几率。 四、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发展历史 (一)地质发展史 肇庆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是与广东省的地质史无法分割的。根据广东省地质史看,肇庆地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验了早古生代地槽、晚古生代地台和中新生代地洼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形成褶皱基底、沉积盖层和上迭盆地三个基本构造层。10本区地质史上发生的主要运动有郁南运动、加里东运动、东吴运动、印支运动以及燕山运动。 1、震旦纪晚志留世,早古生代地槽发展阶段(pz1) 震旦纪及早古生代(pz1),广东地域为一个地向斜,属于华夏古
18、陆华南地台(加里东地槽)一部分,早古生代之前为海水所淹。晚震旦世晚期全省发生明显的海退,出现含炭质沉积层。寒武纪(∈)是一个由海进到海退的过程,但仅表现在海盆中海水深浅改变而已。肇庆地区的海槽沉积物来自华南的华夏古陆(即今潮洲一带)。 寒武纪末(∈)、奥陶纪的早奥陶世初(o1)在广东省范围内发生了郁南运动,造成粤西、桂东之间的云开大山一带的升起。志留纪(s)起先,地壳明显上升,肇庆地区奥陶系地层不整合于寒武系地层上;海相同时发生了改变:海水由深变浅。 志留纪末,席卷华南的加里东运动发生,肇庆地区抬升为陆地,形成了如今的基本形态复式背斜带,而高要、德庆、罗定等地还残余狭长的海
19、湾。 2、泥盆纪中三叠世,晚古生代准地台发展阶段(pz2) 从泥盆纪(d)起先进入相对稳定的准地台发展时期。七星岩地区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早泥盆世(d1)为陆地相,肇庆地区已形成山地丘陵,没有沉积。中泥盘世(d2)有桂头群石英岩和粉砂岩(d1-2gt),海陆相交互,有浅海相沉积。海水从广西方向涌来,发生海侵现象,肇庆地区由陆地向海洋转移,沉积物自西向东由粗变细,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形成了老虎坳和桂头群的不整合地层。 到了距今3.42.8亿年的石炭纪时期(c),整个肇庆地区接着沉积成浅海环境。初期气候暖和,贝壳类生物繁殖很快,由于海水碳酸钙浓度高,含量大,形成沉淀,石磴子灰岩(c1ds)由此
20、形成。后来又发生海退,很多地区都形成了滨海环境,出现滨海和沼泽,形成含煤碎屑岩-测水灰岩(c1dc),存在煤系。到了中石炭世时期,气候燥热,海水运动不剧烈,流淌性差,开阔的浅海台地生物不发育,在化学作用下,生物化学风化、海水蒸发浓缩形成层理不发育的白云石灰岩,即壶天组灰岩(c2+3ht)。 早二叠世(p1)晚期(茅口期) 是东吴运动的前奏,地壳普遍上升,陆地范围扩大,海盆范围缩小,形成早二叠世煤层。早二叠世末,东吴运动发生,表现为大范围、大幅度的地壳上升,而在晚二叠世(p2)的早期,东吴运动以后,地壳又稍微下沉,此时呈海陆交相互,肇庆地区成为滨海沼泽。 三叠纪(t)是印支运动的前奏,整个广东地
21、域以大面积大幅度上升为标记,海水急剧向北和东北撤出。 3、晚三叠世近代,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 三叠纪末,印支运动发生,结束了广东大规模海浸的历史,肇庆地区也从今脱离了海洋环境,并由相对稳定的准地台阶段转入剧烈活动的大陆边缘发展阶段。 早侏罗世(j1)末期,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加剧,导致燕山运动首幕的发生,表现为大范围陆升和断裂,岩浆活动也相当活跃。侏罗纪末,燕山运动其次幕发生,使中侏罗世连同以前的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晚侏罗世的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其上。 晚侏罗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进一步加剧,剧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席卷广东大陆,这是燕山运动的第三幕,也是燕山运动的主幕,距今1
22、.551.35亿年。这一时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入侵,熔岩侵入,后来钙质被剥蚀使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现在西江南岸的花岗岩群。 晚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k1)这段时间,板块俯冲速度减慢,故使早白垩世成为燕山期内的相对稳定时期。至此,肇庆地区的地质发展也趋于稳定。 (二)地貌发展史 第四纪中更新世以前,即距今1.5亿至70万年之间,由于燕山运动与喜山运动的构造作用以及以后的的侵蚀,溶蚀,使中更新世以前形成了肇庆地区的基本轮廓:北面侵蚀低山,南面丘陵,中间东西向的西江以及宽敞的西江低地、旱峡、羚羊峡等。在早更新世末期某一阶段的地壳相对稳定时期,形成了北岭南坡的洪积扇,西江两岸则形成河漫滩,在七星岩的水平流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地质 实习 心得体会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