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中学学习容量大,要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高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三学问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三学问点1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爱护伞,汲取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聚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改变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
2、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样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减弱大小的主要缘由: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减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剧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
3、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减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相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3高一地理的学问点详细的总结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洁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缘由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干脆缘由: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确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
4、线,高压指向低压 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留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匀称-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匀称-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志向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旁边,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
5、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说明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改变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
6、区;冬干冷;夏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柔少雨;夏湿热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留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限制)和雨季(西南季风限制)交替 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凹凸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改变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
7、西岸;冬受西风限制,暖湿;夏受副高限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限制,干季受信风限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限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旁边;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限制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 冷锋暖气团限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冷气团限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凹凸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高一地理必修三学问点
8、2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改变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环境创建了生物,生物又创建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
9、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有,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高一地理必修三学问点3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 2.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 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 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确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需有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 6.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确定性的。 高一地理必修三学问点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