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篇介绍江苏灵山的导游词范文.docx
《2022年5篇介绍江苏灵山的导游词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5篇介绍江苏灵山的导游词范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5篇介绍江苏灵山的导游词范文 无锡市灵山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太湖之滨,占地面积约30公顷,由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天下第一掌、百子戏弥勒、佛教文化博览馆、万佛殿等景点组成。集湖光山色、园林广场、佛教文化、历史学问于一体,是中国最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园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江苏灵山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江苏灵山的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江苏灵山参观巡游。灵山自然风景区距京城122公里,其顶峰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的第一峰。西与龙门森林公园毗邻;东与龙门涧景区相连;南与109国道相通,由于其海拔高度所致,使灵山
2、在方圆25平方公里内形成北京地区集断层山、褶皱山为一体,奇峰峻俏、花卉无垠的自然风景区。灵山自然风景区位于京西门头沟的西北部,距京城122公里,奇顶303米,是北京的第一高峰,北京的屋脊。北接河北的涿鹿县;西与龙门森林公园毗邻;东与龙门涧景区相连;南与109国道相通。由于海拔高度所致,使灵山在方圆25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北京地区集断层山、褶皱山奇峰峻峭、花卉无限的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自然景观独特,夏季气候变化莫测,山间云雾缭绕,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生长着杜鹃、丁香、白桦林和榛子、黄花、玫瑰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为闻名,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藏牦牛在北京唯一的自
3、然繁衍养殖场。灵山无霜期短,四季气候改变与京城出现极大的变异,呈现春秋短、冬夏长的独特气候,日温与京城的差值是10-12摄氏度。 灵山的植被也是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改变。这里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其中19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最为出名,他是新疆细毛羊、伊梨马、青藏牦牛在北京生活的唯一自然繁殖养殖场。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山林里活跃着松鼠、野兔、山猪、狍子等野生动物,还有可能见到稀世珍禽褐马鸡。 北京第一峰灵山,景色秀丽,夏季气候怡人,是游人休闲、度假、避暑的良好场所。进入景区沿途既能见到古代的烽火台,又能饮到四季不涸的干泉水,您还能品尝到灵山特产的莜面卷以及当地的山榛、山韭
4、菜、野黄花和簇新的菌类。与此同时,卡拉OK、歌舞厅、小酒吧、篝火等消遣活动将向游人供应服务。 衣:灵山无霜期短,四季气候改变与京城出现极大的差异,呈现春秋短、冬夏长的气候特征。由于高山低温,游客夏季登顶,需穿长袖杉、带雨具,其余季节需穿厚棉服类服装。灵山景区有军用外套出租,10元/件。食:灵山景区烤全羊800元/只,淡季250元到300元/只。团体餐标有200元1000元/桌不等。景区内的私人饭馆菜价较高,味道一般。住:灵山的旅游旺季是每年六、七、八、九四个月,十月中旬至来年四月为封山期。每年在北京最热的七八月的周末时,灵山景区的宾馆客房经常爆满,行前肯定要提前预订。灵山冬、春季旅游依旧开放,
5、但由于游客数量骤减,景区宾馆不能正常营业,所以游客仅限吃住于江水河村(北京最高居民点)旁边的农家中。村里有很多供游客食宿的个体农家院和私人旅馆(网友比较推崇的有“三兄弟”、“山里人”等),淡季人很少,但在旅游旺季状况就大不一样了,今年八月的某个周末就有房价被炒到七八百元一间的状况。 5篇介绍江苏灵山的导游词范文(二) 欢迎来到第一批5a级国家旅游景区灵山风景区!灵山风景区位于无锡市太湖之滨,是一座规模宏大、文化底蕴深厚、精神风貌浓郁的佛教主题公园。 首先,墙上。 在进入风景秀丽的文化公园之前,被誉为“中国第一堵墙”的灵山大昭碑,首先会给您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昭比大约40米长,它的最高点是8米。
6、它是雄伟的,雄伟的。赵朴初,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题写于昭比正反两面。 朴老与灵山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们给灵山留下了很多奇妙的诗篇。昭比面朝太湖,一面刻有“万亩湖光清釉”七个字,是佛经上常提及的“七宝”之一。公园的古诗示意,与太湖相交的灵山风景区,就像一面纯净漂亮的琉璃世界。面对风景名胜区的诗词小灵山,是朴老对灵山的赞美和殷切期盼。“去天竺观雕,留念法华”是指他到印度(原名“天竺”)和释迦牟尼的“灵珠山”(简称“灵山”、“九峰”)的旅行,但印度佛教已经衰落。灵九山呈现出一幅“空荒”的景象,回想起当年佛经的盛况,朴感到非常难受。“没想到,久风飞来了,天花把我的家都散了。”这两句话的意
7、思是他1994年去无锡灵山,亲眼目睹了灵山大佛景区香客们佛教的兴盛。他仿佛觉得印度的鹰山“飞”到了无锡山,“天花散在我家”寓意着佛教的传播。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赵朴饶对佛教文化和佛教圣地灵山的殷切希望。 二世。了武鸣桥 在昭比对面,松软的“吴明桥”横跨玉戴河。韩白玉大桥美丽的桥身,彰显了古朴高雅。“五明”是古代印度对人类文化的总结,是对人类学问和学问的分类。“明”是指学问和学科,“五明”是指人类文化的五高校科。它们分别是1。内在明:相识自己的学问和生命的真理。2. 声明:音韵学和语言学;3.殷明:逻辑论证4. 医疗处方:医药、体育、养生;5. 公侨明:农业、商业、工业、建筑、音乐、文学、军
8、事、管理等各行各业的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每座桥都以“五名”中的一名命名,桥栏杆由来自北京房山的韩白玉制作。这些都体现了灵山打造“一流景区”、“一流工程”的坚决目标。通过“五明桥”进入灵山风景区,我们才意识到佛教不仅提倡寺庙与山林之间的禅修,而且不关切社会现实和广阔人民群众。相反,虔诚的佛教主动提倡开发和利用一切有益的学问和技术,造福于一切众生。“五明桥”反映了灵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游客挚友可以选择不同的桥梁来满意你不同的愿望。 3.灵山风景区门户 通过五明桥,你可以看到一个雄伟、庄重、精致的“风景门”。门户结合了原始而凝重的徽派建筑、北方皇家建筑的雄伟氛围和西藏建筑独特而活跃的风格。大门口悬挂的
9、“灵山风景区”牌匾上也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题词。灵山景区作为中国第一批4A级景区,不仅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还拥有优秀的旅游软件服务,包括导游、小块存储、广播、医疗等。游客手中独一无二的明信片票,体现了灵山“服务家园”的匠心。当你享受巡游灵山的乐趣时,你可以把明信片上的票连同你的祝愿送给亲朋好友,也可以把灵山独特的精神和财宝送给千千万万的家庭。 通过灵山景区大门建筑,让我们了解丰富的佛教历史,体验灵山独特的文化。 5篇介绍江苏灵山的导游词范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灵山胜境。灵山胜境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主题园区,以传承历史、彰显时代的特色,将传统的佛教文化与科技文明相互交
10、融,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 随着灵山三期开园,灵山胜境形成了佛、法、僧三宝的格局,“佛”是呈现了佛祖四相成道的过程:诞生、降魔、说法、涅盘;“法”代表佛法,是佛教中的精髓,以灵山梵宫、五印坛城、梵宫广场等景观呈现。“僧”是以灵山禅修中心、慈恩宝塔、灵山佛学院等禅修为代表;整个景区以灵山大佛的“大”、九龙灌浴的“奇”、灵山梵宫的“特”构成了三大奇观。 刚刚我们了解了佛的一生,现在看到的就是佛法的呈现,有金色梵宫、红色坛城、绿色广场、蓝色圣海。灵山梵宫是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筑,因世界级佛教盛会应运而生。站在世界的高度,灵山梵宫不仅是一座全新地标式的会址建筑,更以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精美绝
11、伦的建筑形态、品类繁多的艺术珍宝以及感受心灵的全新体验带给人们太多的感叹与震撼。走近她,以一种始终仰视的姿态。 站在梵宫广场,佛教三大语系的汉传、南传、藏传的特色建筑艳丽夺目。在梵宫的正南面,与梵宫遥相呼应的建筑就是“五印坛城”。坛城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藏传佛教风格的建筑,“五印”代表五方五佛,也代表佛的五种手印相,分别为:施无畏印、与愿印、说法印、触地印、定印。坛城代表佛的世界,我们在这建立五印坛城就是让大家感觉到佛的完备世界,登上坛城大家可以依据地面所画的标记围着坛城走一圈,代表对佛的敬重。 东南面是南传佛教中代表建筑-曼飞龙塔。矗立于曼飞龙塔基座上的主塔与子塔的整体造型,都是多层
12、葫芦相垒形成的圆锥形体。 主塔居于塔基中心,8座小塔分布在主塔四周,形成八角之状。8座子塔的基座都有屋宇状拱门佛龛,佛龛宇沿有很多浮雕,人字形檐边上有很多装饰物,塔脊顶有一装饰小塔,龛内供有佛像。小塔中部主葫芦体上端是个莲花座,莲花座上又是一个长嘴葫芦体,极顶是一根穿着3个铝环罩的风铃杆。主塔下部是形似大葫芦底的圆形台阶,层层相叠,渐上渐小,形成一圆葫芦细腰,其上托着一只两台宝葫芦。 塔身以白色为基色,显示出多层立体感,造型美观,玲珑精致。 在坛城四周一圈的水面是香水海,这是依据佛经上记载大千世界中其中的一海,大千世界有九山八海,中间的为须弥山,香水海是中间的海,据佛经记载是注满香水的海,也代
13、表佛教中的八功德水,正所谓“太湖三万六千顷,八功德水绕灵山,如来百福庄重相,无量光明照世间”。 梵宫广场面积16000平方米,正前方金色的建筑就是灵山梵宫,作为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筑,整座梵宫共有三层,呈退台式布局,面宽150米,进深约180米,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建筑外观以华藏塔风格为主,糅合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及传统佛教建筑元素,集成了世界佛教三大语系的建筑精华,庄重神圣,宏伟壮丽。顶部依次错落的五座巨大的莲花圣塔,是整个梵宫建筑的精神象征,其造型以敦煌壁画中的“华塔”为原型,并以现代建筑材料和意象造型手法传达着佛教经典中“五智”的意理,五智代表佛教中五方五佛,以毗卢遮那佛为首的五
14、尊佛来阐释佛的功德。中心最高的佛塔代表最高境界的毗卢遮那佛” (法身佛),以右至左分别是东方药佛(发菩提心之德)、南方宝生佛(修行之德)、西方阿弥陀佛(成菩提之德)、北方不空成就佛(入涅盘之德)。至高可达60余米高的华塔高耸云端,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生辉,意念流转间,佛教经典华严经中描绘的“莲花藏世界”的意境和气息迎面而来,这依山而建的梵宫,更给人一种耸立山巅般的壮丽与神圣之感。 走进灵山梵宫,首先是彰显修行功德、表达美妙志向的“三德门”。依据佛经记载三德(智德、断德、恩德)是赞扬佛的功德,形容佛具有无上才智、能够破除一切苦恼,救济一切众生的高尚品德。在“三德门”边的两侧,是“福”、“慧”门,祝
15、愿福慧双增。 带着神圣走进梵宫,震撼才刚刚起先。从门厅进入,经廊厅、主塔厅直至圣坛,一幅展示千年佛教文化的立体画卷缓缓铺绽开来,每走一步都是开阔,每看一眼都是惊异,每观一景都是感受。进入梵宫,我们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及精妙的艺术创建,里面汇合了当代知名艺术家和工艺大师的佛教艺术品,涉及绘画、雕塑、书法、木雕、铜雕、景泰蓝、金银器等,梵宫内部主要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几部分组成,主要特点是美仑美奂、气概磅礴、神圣震撼。 来到门厅,站在两层的门厅中心,门厅采纳大量精品汉白玉雕琢而成,抬头仰视一面十余米长的刻漆贴真金心经书法壁画悬挂在门厅南立面的墙上,这是唐玄奘当年奉旨翻译的,是佛经中最短
16、的一部经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是依据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在扬州大明寺石碑篆书拓本与精湛的刻漆技艺揉为一体的作品,来不及细细体会,清净之意早已油然而生。 它采纳了扬州漆器中的刻漆贴真金工艺,在制作过程中经过刻、铲、批、作、贴、撒等六大程序,首先在制作好的漆坯件上,运用各种刀具刻成各类画面,然后依据画面要求填选所需色调,采纳贴金箔、撒螺屑等装饰手法使其成为精致的艺术品。而每项程序都持续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自有其细致精妙之处。它耐水、耐热、耐磨,光泽度好,在灵山梵宫内将给大家呈现多处这样精致的漆器工艺作品。在门厅的顶部还有四个藻井,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顶装饰,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
17、斗形。一般藻井处于石窟内中心顶部,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深邃的感觉。这四个藻井采纳的是传统的东阳木雕工艺,选料为楠木,在整个三期灵山梵宫的内部装饰中运用了大量的楠木进行了东阳木雕的呈现。 我们现在进入辉煌的佛教文化艺术长廊廊厅,近百米长的廊厅为拱顶结构,两侧高大宏伟、雕刻精致的廊柱,向上看,廊厅藻井色调变化,在东阳木雕构建的卷棚间高悬的仕女飞天容貌秀丽,体态丰盈、飞袖飘逸,或弹琵琶、或吹玉箫,或捧香花,活灵活现似携彩云飞之欲出,思绪也随之翩跹。在它的两侧墙面上,大家可以看到十二幅具有史诗意义的大型油画,以时间为序列,以佛教的传播、沟通和当代佛教发展为主题,从鹿野苑“初转xx”、“灵山说法”的佛教思
18、想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起先,到佛教传入中国的东传、西求的传播发展进程,再到近现代中国佛教中兴、传播、发展的概貌以及向欧美等西方国家传播的史实,一幅幅气概磅礴、庄重明朗的巨幅油画,清楚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乃至世界佛教文化沟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壮阔场景,具有剧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这组大型油画组图,它由众多着名文化探讨专家、着名画家联合组成的创作团队历经两年的艰辛付出后完成。画布宽3米、高6.82米,分为四大板块,每个板块由3幅作品组成,每幅作品独立成篇。前廊厅分别是六幅油画: 第一幅 初转xx图 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悟道之后,在鹿野苑首次讲法,为曾经伴随他六年苦行的五位侍者宣说“四谛”、“十二因缘”、
19、“八正道”等真理,并为他们剃度出家,建立了第一个僧团。从今,佛、法、僧三宝具足,佛教初始形成。 其次幅 阿育王传播佛教图 公元前4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大力扶持并传播佛教,使佛教快速传播到印度次大陆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周一些国家和地区,佛教由此成为横跨欧、亚、非的世界性宗教。 第三幅 印度大乘佛教图 约在公元23世纪之间,被称为“其次释迦”的龙树菩萨,以及之后的无着、世亲等着名思想家,他们解经立论,各成体系,推动了佛教大乘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幅 佛教东传图。 依据魏略等书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经由中国西域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
20、汉明帝曾经夜梦“金人”,并于公元68年建立洛阳白马寺供给从西域请得的佛像、经卷、高僧。 第五幅 西行求法图。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东传西行者就川流不息。他们在求学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当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异花授粉,斑斓多彩。其中,朱士行、法显、玄奘、义净等高僧的动人故事和丰功伟绩,传颂至今。 第六幅 八宗祖师图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相继创立了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律宗、净土宗等八大宗派,各有思想传承,富有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佛教与文化的旺盛。其中,禅宗是最富中国文化特性而且影响深远的,禅净融合成为当今中国佛教的特点。 5篇介绍江苏灵山的导游词范文(四) 欢迎大家来
21、到首批5a级国家旅游景区灵山胜境!灵山胜境坐落于山清水秀的无锡太湖之滨,是一座规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灵的佛教主题园区。 一、照壁 进入胜境文化园区前,被誉为“华夏第一壁”的灵山大照壁将首先带给您前所未有的震撼。照壁长约40米,最高处达8米,气概恢弘,庄重大气。照壁南、北两面烫金大字均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 朴老与灵山的因缘颇深,赐予灵山很多绝妙诗句。照壁面对太湖的一面题有“湖光万顷净琉璃”七个大字,“琉璃”是佛经中常提到的“七宝”之一。朴老诗句寓意 着与太湖交相辉映的灵山胜境,就如同一方晶莹剔透的琉璃世界纯净美妙。而面对胜境那面 “小灵山”一诗,则是朴老寄予灵
22、山极高的赞誉和殷切的期望。“昔游 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是自述他当年曾出访印度(古称“天竺”),去寻访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灵鹫山”(简称“灵山”、“鹫峰”),但印度佛教早已 衰落,灵鹫山呈现一片“空荒”景象,追忆当年佛祖讲经说法时的盛况,朴老感慨万分。“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这两句话峰斗转,说他94年来到 无锡灵山,目睹灵山大佛景区香客云集佛教兴盛,仿佛感到印度的灵鹫山“飞”到了无锡马山,“天花烂漫散吾家”寓意正信佛法的传播。从这首诗足以看出德高望 重的赵朴老对佛教文化和对佛教圣地灵山赐予的殷切希望。 二、 五明桥 照壁对面,优美的“五明桥”横跨玉带河上,精致的汉白玉桥身凸显
23、高雅、古朴。 “五明”是古印度对人类文化的总括以及对人类学问、学问的分类。“明”指学 问、学科,“五明”是指人类文化有五高校问,分别为1、内明:明白自己、明悟人生真相的学问。2、声明:声韵、语言之学;3、因明:逻辑、论辩之学;4、 医方明:医药、体育、养生之学;5、工巧明: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各行各业的技艺学问,如农业、商业、工业、建筑、音乐、文学、军事、管理等等。每座桥分别以 “五明”之一命名,桥栏杆则选用北京房山的精品汉白玉,这些无一不体现了灵山创建“一流景区”,打造 “精品工程”的坚决目标。走过“五明桥”进入灵山胜 境,正是要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佛教绝不只主见在寺庙、山林间闭目打坐、不问世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介绍 江苏 灵山 导游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