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名人故事高中.docx





《2022年中国名人故事高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名人故事高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国名人故事高中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烈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名人故事中学,欢迎查阅。 中国名人故事中学1 蔡锷,字松坡,诞生于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湖南保庆(今湖南邵阳市)人。他十五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后人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在江西、湖南主办军事学堂,不久任广西兵备道。1910年调云南任督署参议,时年二十八岁;1911年为云南都督,1915年发动护国起义,以讨袁护国著称于世。1916年,因病赴日就医,不久病逝,时年三十四岁。 蔡锷
2、小的时候,有不少机警聪慧的故事流传着,故在当地被称为“神童”。 蔡锷出身于一个一般的农夫家庭,由于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地方官吏巧取豪夺,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蔡锷的家庭也是如此,虽然父母舍命干活,家中仍旧入不敷出,生活非常艰难,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孩子去上学的事了。但是,小蔡锷却酷爱读书,可没有书又怎么办呢?他便让上学的孩子教他认字。为了使上学的孩子能痛快地教他识字,他便想了个法子,每当上学的孩子下学后玩的时候,他便凑上去和他们玩,由于他擅长动脑,玩的花样多而好玩,所以大家都喜爱和他一块玩。时间一久,这些孩子不但主动教他识字,还乐意把书借给他,让他拿回家去自己读。由于借来的书受时间限
3、制,他不得不抓紧时间读,有时头天下午把书借来,其次天一早须还给人家,他便彻夜不眠。就是靠这种方法,用了两年的时间,小蔡锷到八岁的时候,便读完了千字文、诗经、论语和大量名家诗词,还学会了作诗、联对、写文章。 这年春季的一天下午,小蔡锷等几个上学的孩子下学后,一起去邵阳城外放风筝。正值他们玩得快乐的时候,突然有一只风筝的线断了,大家便飞速地朝着风筝落下的方向追去。 不料,那风筝飘来飘去,竟然飘落在邵阳知府的后院中。当时,大家都感到胆怯,不敢去讨,但小蔡锷却对大家说:“那是我们的风筝,落到了他的院中,我们只不过是去讨回来,有什么可怕的呢?” 于是,在蔡锷的带领下,他们一块来到了知府门前。 蔡锷跨前一
4、步,对门卫说:“请你进去通报,就说邵阳有个叫蔡锷的向你们老爷反映个状况!” 知府正在房内喝茶,听说有个叫蔡锷的孩子找他反映状况,觉得新颖,便走出来问道:“你有什么状况要反映呀?” 蔡锷道:“我们的风筝落到了你的后院,请大人还给我们!” 知府一听,不由得生了气,心想,因为要找一个风筝,竟也敢惊动知府,这孩子也太放纵了!可又一想,这孩子确也有些胆识,我倒要乘机考他一考。于是,知府对蔡锷提出,要出个对联,蔡锷如对得上,就把风筝还给他,如对不上,就赶他走。 知府出的上联是: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 意思是说:在你们六七个儿童中,谁都赶不上你狡猾。 蔡锷一听,这是有意取笑于他,便也不甘示弱,眼珠一转,顺口
5、对道:“知府二千石,唯有公” 下面的一个字,蔡锷有意停下不说。 知府连忙问道:“公后面是什么?快说呀!” 蔡锷这才不慌不忙地道:“你还风筝,我就说个廉字,你不还风筝,我就说个贪字!” 知府见还有些差人在场,能叫他说成“贪”字吗?所以,抓紧命人找来风筝,还给了他。 蔡锷“智讨风筝”的故事传出后,乡里的人们都大为惊异:一个穷得连饭也难顾上的人家的孩子,怎么学会作诗联对了?莫非真是无师自通吗? 在他们了解到蔡锷自学读书的过程后,又不禁大加赞美说:真是一个有心计的孩子。 当地有位学者,名叫樊雉,听到蔡锷的读书事迹后,主动上门,表示愿无偿地收他为徒。 从今,蔡锷才真正地读起书来。蔡锷在樊雉的悉心教育下,
6、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几年后,学识水平便有了飞速的提高,到十四岁那年,便考中了秀才。 中国名人故事中学2 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很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予在儿子身上。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范仲淹心里明白: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得自律严刻,自觉吃苦,自强不息。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忧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
7、是心中有数地说:“我有数,不少。” 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索,常常充耳不闻钟声,遗忘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为了读书便利,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办法,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半夜,他便和衣睡去。其次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
8、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四周的大山之中。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这就是“断齑”,齑ji,切成碎末的韭菜、葱蒜等。划粥断齑,既简约又清淡,省时、省力、省钱,可谓范仲淹的创建!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随着范仲淹在北宋历史舞台上光辉业绩的呈现,“划粥断齑”也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国名 故事 高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