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x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照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溢将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这里我给大家共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运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得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实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育视察实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育再造想象实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
2、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化;相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化;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相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视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肯定的时间依次)。调动学生的参加爱好 学生阅读课 主动参加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依次。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
3、(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头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觉,有何重要意义?” 老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细致探讨,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头、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运用、火的运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相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视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自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视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得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
4、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运用火有何意义? 老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视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骄傲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留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年头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爱好。 学生阅读教材,
5、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日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 书后“学习测评”。 【教学后记】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实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育视察实力;通过视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育审美实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育学生驾驭、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相识中国对世界农业
6、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化。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建的价值,相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相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 利用学生熟识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河姆渡遗址 该遗址是何地发觉的?发觉了些什么?这些发觉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 除此以外,他们
7、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 学生看书、找寻、发觉 理解生活的须要制造相应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 过渡,引起学生接着探究的爱好。 三、半坡遗址 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视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运用的? 你能依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
8、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 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 大胆揣测、想象 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四、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泰安旁边,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觉。 五、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仔细听,骄傲感。 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当堂测评、
9、巩固。 巩固学问、激发爱好。 【教学后记】 【第3课远古的传闻】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闻,了解传闻和史实的区分。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闻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闻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实力和方法:培育从传闻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实力、帮助学生驾驭以传闻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育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闻和华夏族的形
10、成。禹治水的传闻。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打算】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闻故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牢靠,传闻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闻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闻来相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闻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听,集中留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爱好。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闻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闻(或抽学生来讲) 整
11、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加爱好 听或自己讲 清楚明白,便于驾驭。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闻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洁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闻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闻。 要求学生讲解并描述大禹治水的传闻。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然后小结:禹治水胜利,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
12、、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供应表现的平台,取得胜利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闻故事,要说出传闻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供应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 【教学后记】 【第4课夏朝和商朝】 【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化。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也许时间和标记,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旺盛的主要表现。 实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
13、点的概括,培育概括实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育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实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学问,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化。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化。培育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记;国家的含义。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终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化的呢? 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起先于何时吗? 仔细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
14、学习了解的爱好。 从谈论学生熟识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根据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说明”公元“纪年法。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仔细听讲。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示学生留意“奴隶“两个字。为什么把禹起先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
15、己课外了解的学问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老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斗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缘由、状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相识是非善恶,斗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视察插图说明白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缘由。培育读图实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育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实力,同时相
16、识到国家兴亡与-的关系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培育综合、概括的实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 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问与实力 驾驭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务、时间;相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实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实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实力的熬炼。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建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探讨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
17、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日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起先。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干脆友好往来
18、的起先。 四、小结。展示课件学问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起先。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干脆友好往来的起先。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
19、的贡献。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实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相识。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育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探讨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老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
20、。 3)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沟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成功。 三、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沟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成功。 四、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级 历史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