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大全30篇(3).docx





《2022年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大全30篇(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大全30篇(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大全30篇(3)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篇21 近期我读了中国古内四大名著之一由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使我深有感受。 三国演义讲解并描述了在三国时期,三个大国:魏、蜀、吴中的明征暗斗,但最终全归于晋国。其中我最喜爱诸葛亮,因为他聪慧机灵。 当读过诸葛亮草船借箭后,我的心为这一震。三天呐,三天内交出十万支箭,那要动用多少人手才行呢?但诸葛亮第一天没有行动,其次天没有行动。我暗暗地为他捏了一把冷汗,他可是立了军令状,三天交不出箭可就要人头落地了,一代英才就这样死了吗?还是他另有妙计?往下看,第三天四更有毋分,诸葛亮最终行动了,但他只是用草船,我心想:这跟箭又有什么关
2、系呢?我也像鲁肃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急不行待地往下看,原来诸葛早有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诸葛亮可真是聪慧绝顶啊! 当读完诸葛亮空城退敌后,我不禁呼道:“妙计,妙计!”虽然马谡自负失街亭,但诸葛亮则胆大心细,以空城退城外百万之兵,这一计不伤一兵一卒,用得妙,用得巧,用得准,司马懿也是对孔明心有余悸,不敢冒然进攻,可见诸葛亮做事情当心谨慎,熟知敌人的弱点。 读过三国演义之后,我会向诸葛亮学习,多读一些书,多积累一些学问,酷爱自己的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很多重担还等着我们去挑,我们应当酷爱国旗、国徽,酷爱祖国漂亮的一山一水,肯定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我
3、们的内政,肯定不容许敌人侵扰我们神圣的领土,长大后用我的满腔热忱去报效祖国。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篇22 以前电视上常常放三国演义,我心里就有个想法,想看看原著是怎么写的。最终放假了,可以有机会实现我的想法了。妈妈带我去书店给我买了一套三国演义的书,回到家我就兴趣盎然的看了起来。由于是半白话写出来的文章,所以我的阅读的时候有很多都不是太明白,还好有爸爸在一旁指导讲解给我听,花了好长时间我才看完一本,爸爸说以后有时间再细致揣摩。 通过阅读,这本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著作想我绽开了一幅汹涌澎湃的画卷,本书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应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冲突的渗
4、透于转化。书中刻画了进两百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胜利的有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物。历史跨度大,人物众多,要把这些都写得绘声绘色,前后关联,可真不是件简单的事,由此可见作者的文学功底是相当深厚的。 尽管这只是一部小说,有很多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我对那个遥远的时代也有了肯定的相识和了解。书中许多人物的聪慧才智,他们的文学才识都让我非常的佩服,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毫不气馁,仍旧努力奋斗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另外书中描写了许多斗争场景,也让我感觉到了不管哪个朝代,老百姓都希望有个安定和平的坏境去生活。但是在那个战乱的年头这种安定和平的生活却成了一种奢望。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去怜悯的,也提示我们要更加珍
5、惜今日的华蜜生活!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篇23 读书与不读书,你的世界差别会很大。在这个寒假里,我再次阅读了一遍三国演义这本书,目前为止我已经阅读过第三遍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至今始终激励着我前行。我也要学习并发扬_宠爱阅读的好习惯。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书可谓是英雄荟萃: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单刀赴会的关云长、乱世_雄曹阿瞒、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书中人物特性显明,有的胆大包天,有的大人大德,有的笑里藏刀,故事的连续性极强,有许多地方耐人寻味。给人们留下了一种荡气回肠,无法释怀的感受。我想_当年读这本书的时候,应当也跟我一样爱不释手吧! 该书中我最喜爱的人物便是“武圣”
6、关羽了。他在“过五关斩六将”中,颇有大将风范。仅凭一批赤兔马,一把青龙堰月刀,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曹军的六员大将斩于马下。他那英勇无畏、坚持不懈的品质真是让我佩服得心悦诚服。回想我自己,在学习上,我有时会知难而退;在生活中,我做事亦会有头无尾,半途而废。但了解了关羽的这种坚韧、无畏的品质后,我深深感觉到他就是我效仿的好榜样。 想必诸葛亮的足智多谋都已经家喻户晓了。他让我最钦佩的便是草船借箭了。诸葛亮足智多谋,懂天文,又有很多过人之处。他答应刁难他的吴军大督周瑜三天就能借到十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信念满满地去草船借箭。借箭时身边还带着鲁肃,竟然不担忧鲁肃会抢自己的战功。最终他凭借自己的聪慧才能,
7、利用曹军胆小的软肋,顺当智取了十万支箭,连始终嫉妒他的周瑜都不得不服他。诸葛亮的这种宽广胸怀和满满自信,让我无法释怀。我知道我不能仅有钦佩之情,我更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敬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多读书,多看报,秉承_的传统精神,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篇24 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我都看了N遍了。 它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胜利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解并描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
8、,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威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本书人物描写活灵活现,故事叙述绘声绘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其中,我最喜爱,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虽然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聪慧过人,足智多谋,但是,他心胸狭窄,到处犯难诸葛亮,想尽方法加害于他.竟然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枝箭,还要他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按军法处置.而诸葛亮却以国家大事为重,顾全大局,从容应对,既奇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当地完成了任务,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无人能比。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充溢才智的了不得的人物。书中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
9、示。曹操一生都属于非常大胆型的人物,也是非常_诈的。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酷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_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注意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典韦,祭祀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典韦。当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举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
10、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篇25 我到现在读过许多本好书,有论语三字经还有海底两万里和八十天环游地球可是这些都不是我最喜爱的,我最喜爱的还是在中国畅销了几百年的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 要提起三国演义这本文学名著就不得不提起写他的小说家罗贯中了,罗贯中生于元末,猝于明初,据说在朝廷更替的变动中,它曾参与了张士诚的起义活动,在写三国演义一书时,他一方面剔除了司马仲相阴断狱,刘备太行山落草之类荒诞的情结,添加了一些正史和诗词书表以加强历史性,另一方面又对艺术进行了大量加工。使得文字流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上丰富多彩,他作为一个杰出的小说家与戏剧家,罗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三国演义 读后感 400 大全 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