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 历史可供应今人理解过去,作为将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1:时代特点显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相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珍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
2、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学问;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相识,培育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缘由,从而培育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明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殊是清朝时,发展已
3、停滞下来,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 (一)宏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索回答: 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起先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珍宝。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嘉峪关、鸭绿)
4、 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B:位置-明朝靠南。C:长度-明朝更长,西端从临洮延长到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长到鸭绿。过度讲解:这些古建筑成就当时世界上仍旧居于地位,同时也涌现出的科技巨著。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现。学生阅读122-124页本目课文以及插图,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列表并思索回答: 1、列举表格,老师举荐表格,填表。 2、依据123页“动脑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学生探讨作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志气,刻苦钻研的坚毅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虚心
5、看法,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3、李时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属于哪一类?(本草纲目,医药学著作) 4、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 5、依据124页“动脑筋”: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协作对不对?你的看法怎样?(宋应星说得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类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或者破坏了生存环境。 假如无法适应环境,不要说发展人类本身,就是当年人类的出现也不行能,假如人为地破坏生存环境,不就等于自寻绝路吗?人类相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力是无限的,但这种实力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相识,对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
6、,不行能超越自然。) 三、巩固小结 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及感想。 四、活动与探究 1、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 2、都堰,长城,大运输河,赵州桥,北京故宫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请你为其中的一处历史遗迹创作一段具有历史韵味的旅游广告词,将它们介绍给旅游爱好者,100字左右。 3、小调查:你的家乡现今是否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或工程?你对这些建筑和工程的爱护工作满足吗?有什么建议? 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2:时代特点显明的明清文化(二)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
7、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主动内容,体现了显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珍宝,在世界文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育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3分钟) 上节课我们领会了明朝的建筑
8、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今日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20分钟) 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洁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并讲一个自己熟识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探讨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分。 4、 指导学生列表(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比较归纳出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 “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夫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9、 5、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水浒传 施耐庵 (3)西游记 吴承恩 二、戏剧的旺盛(6分钟) 1、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2、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类书。 3、小组学习,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探讨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剧片断,学习了解京剧的产生。 课后习题 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课后习题 板书 一、小说:“明代三大奇书”: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二、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3: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
10、要状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讨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缘由、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育学生从详细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实力。通过采纳小组探讨的方式,培育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实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渐渐完善的过程。 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改变的进步意义。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
11、必需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举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爱好,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探讨隋文帝废除旧制的缘由。留意引导学生相识这种旧制对中心政权的不利之处。 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老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果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改变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
12、总结科举考试的干脆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心。 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依次各有侧重地绽开学习活动。例如: 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相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视察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旁边课文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诗人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的诗句,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科举考试的获益者是封建统治者皇帝。 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 提问学生“假如你是一个打算参与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
13、化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4、学习“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目时,可以在前两个子目学习的基础上,干脆组织学生分小组总结、探讨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留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化、社会冲突、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日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旺盛的关系角度分析。 5、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活动。 6、老师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自己讲解并描述还是引导学生活动,都要把握好对隋唐科举制度评价的分寸。 四、小结:指导学生按人物依次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并观看反映科举制度的多多媒体资料 五、练习: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六、作业: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旺盛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