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成语故事初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成语故事初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国成语故事初二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成语故事初二,欢迎查阅。 中国成语故事初二1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名叫伍举。有一次,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谣说,伍举的岳丈畏罪潜逃,是伍举向他通风报信并送他逃走的。伍举怕楚王听信谣言治他的罪,便带着一家老小逃到接近的郑国去了。 伍举在郑国住了一段时间,觉得担心全,便打算再逃往晋国。 正在伍举将要逃亡的时候,伍举的好友、蔡国大夫声子恰巧出访晋国。他在路过郑国时遇到了伍
2、举,便问:“你怎么到郑国来了?发生了什么事?” 伍举把自己外逃的前因后果和打算逃往晋国的想法告知了声子。声子听后为伍举抱不平,说:“你短暂到晋国去躲一段时间也好,但我肯定使你早日回到楚国!” 于是,伍举又带着一家老小,跟着声子一起前往晋国。 声子在晋国办完事后,特地来到楚国。楚国的令尹子木接见了声子,并询问他说:“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你以为哪国的大夫才能要胜一筹呢?” 声子回答说:“晋国的人才没有楚国多,晋国虽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不过他们多半都是楚国人。这些人因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所以到了晋国。楚国不少有用的人才都被晋国收走了。就像杞梓、皮革等,在晋国都受到了重用。有人说,这叫楚材晋
3、用!” 声子接着说:“楚国不珍惜人才,让人才外流,所以同晋国交战,好几次被晋国战胜。这就是因为有不少楚国人在为晋国出谋划策。”子木听后大吃一惊。 声子接着又说:“这次你们大夫伍举因受到别人的诬陷,不得已出走他国了,我听说他现在也到了晋国。惋惜,楚国的又一个人才将被晋国利用,这对楚国来说是一个损失啊!” 子木觉得声子说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复原伍举的职位,并派人把他接回到楚国。 中国成语故事初二2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绽开了一场斗争,这就是历的楚汉相争。 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原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
4、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有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纳。韩信感到非常悲观。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汉王,被刘邦拜为大将。为了战胜项羽,夺取天下,他向汉王详具体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肯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兴奋,只懊悔没早点发觉这个人才。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慢慢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接着挺进,攻击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即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对大将陈余说
5、:“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严,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行挡。不过,他们运输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这样你短暂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应,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状况,特别兴奋。他吩咐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知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藏前进,要他
6、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快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行。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绽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舍命追击。这时,韩信吩咐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马上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无法取胜,刚要回营,突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成功
7、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战胜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信任,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留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假如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舍命呢!” 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方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表示在没有退路的状况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中国成语故事初二3 春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手下有两位宠臣,一个是以仁孝著名天下的老将军颍(yng)考叔,另一个是英俊倜傥的青年将军公孙子都
8、。孟子曾赞扬这位青年美男子说:“不知道公孙子都长得好看的人,就是没长眼睛的人。” 公孙子都平常恃宠骄横,又武艺高强,箭术超群,百发百中,无人能比。他一直对颍考叔特别不服气,总想显示自己比颍考叔更有才能。 有一年,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安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这年夏天的五月,郑庄公在王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但是颍考叔和公孙子都却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考叔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始终都瞧不起颍考叔,当然不愿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
9、了秋天,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靠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指挥士兵攀上城墙,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攻破城门,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嫉妒。他觉得这么大的功劳不能让颍考叔一个人给占了,于是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的后背就是一箭。颍考叔当时一心只顾攻城,没有料到背后会射来暗箭,只见这位英勇善战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下来,气绝身亡。 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国的士兵杀死的,抓紧捡起大旗,指挥士兵接着战斗,最终胜利破城。郑国 军队全部入城,而许国的国君许庄公则逃往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日后,人们便把像公孙子都这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状况,称为“暗箭伤人”。不过
10、,做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实行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找寻机会损害别人的,都可称为“暗箭伤人”。 后来,尽管郑庄公知道是公孙子都射死了颍考叔,但却狠不下心严惩公孙子都。同时呢,郑庄公又觉得假如不惩处这个暗害颍考叔的美男子,自己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左右犯难之下,郑庄公只好在颍考叔灵前拜祭,诅咒那个暗箭伤人的卑鄙小人不得好死。 中国成语故事初二4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四周还有好几个政权。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先后攻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接着又把攻击的目标对准南唐。 这时统治南唐的是李煜(yu),世称李后主。他在政治、军事上昏庸无能,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才能,诗词、音乐、书画等
11、无所不能。他从小在深宫里长大,过着奢侈的生活,因此他的作品也大都描写宫廷生活的情景。李煜的妻子周后娥皇,容貌出众,擅长书画歌舞,但不幸早逝。后来,李煜又与娥皇的妹妹小周后相爱,在花前月下饮酒作乐,而把国家大事置之脑后。 宋朝的威逼越来越严峻,但李煜痴迷于歌舞升平的生活,只想求得眼前安逸,并不作抵挡的打算,而一味向宋朝屈服。宋朝在哪里作战成功或者有什么喜庆活动,他就抓紧命人向宋朝进贡财宝。后来,又主动向宋朝上表,希望取消南唐国号,作为宋朝的附庸。 公元974年秋,宋太祖赵匡胤两次派使者通知他到开封朝见。李煜怕赵匡胤杀他,称病不去。于是赵匡胤以此为借口,派十万大军征伐南唐。 其次年初,宋军抵达长江
12、北岸,南唐都城金陵紧急。但李煜以为宋军无法渡过长江,成天在宫内和一班和尚道士讲经说法。 一天李煜间或外出登城,见城外都是宋军的旗帜,才连忙去召援军,但为时已晚。挨到这年冬天,宋军歼灭了南唐最终一支援军,最终攻破金陵。李煜被 迫倒戈,被押到开封去。 李煜穿戴着白衣纱帽,战战兢兢地接受赵匡胤的召见。赵匡胤没有杀他,羞辱性地封他为违命侯,把他安置在城里。他名义上是侯,事实上过着囚犯一样尴尬的生活。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人,降宋后的苦痛生活,自然使他抑郁不堪。不久赵匡胤去世,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世称宋太宗。太宗取消了李煜违命侯的封号,封他为陇西郡公。但是,太宗比太祖更为猜忌。一次,李煜后悔当时不该杀了两
13、个忠臣,太宗得知后特别愤怒。 一天,李煜做了一首名为虞美人的词。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其中的意思是,过去美妙的一切不能再回顾,回顾了只能使人更感到苦痛。 这首词传到太宗那里,太宗对他至今还在恋念故国特别忌恨。后来,又有一些怀恋故国的词作传到太宗那里,于是太宗派人将他毒死。 中国成语故事初二5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辛弃疾曾拜当时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打算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肯定要到朝廷里
14、去做大官;假如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兴奋,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迥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家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夫耿京组织的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协作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但由于倒戈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
15、居在江西上饶一带。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探望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争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胜利。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看法。”辛弃疾把这件事告知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兴奋。 为了激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 长诗赠给他。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激励他为复原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最终在忧愤中去世。 中国成语故事初二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