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中考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中考必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中考必备 理解实力和语言组织实力的要求也较高,难度较大。对比各地各年中考语文阅读。我们可以发觉。有些题目的答题技巧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学习啦我梳理了下中考语文的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套路供大家参考!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说明。也就是说肯定要结合详细语境来考虑。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关键句子主要有五个方面 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争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
2、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殊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看法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析记叙文语段中的一句话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美丽或讲求对称或精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化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说明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详细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留意两点: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
4、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别含义。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需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端庄极了一句中的端庄。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纳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留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补写心理活动 1、必需用第一人称; 2、必需细致研读详细语境。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需包含两个要素:人
5、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头)、地点、环境假如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划分概括段落 (1)划分段落、层次:要留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务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改变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改变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留意人物出场的先后依次。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纳下列方法: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
6、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词语的比较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肯定要细致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调的方面的区分。 (2)、选好之后应当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记叙文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绽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
7、人物、事务、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留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其次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事实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加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沟通。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微环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
8、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需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记叙文的提炼中心 要留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留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
9、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记叙文中的争论 记叙文中争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行舍本逐末;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行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争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索;点明人物或事务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记叙文中的抒情 分干脆抒情和间接抒情。 干脆抒情是指作者或主子公干脆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
10、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留意:阅读散文时,要特殊留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厚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奇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看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
11、答。 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指代词指代对象的推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干脆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示意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当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纳下列方法
12、: 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状况; 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说明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运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状况。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开放型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实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依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依据生活、学习阅历,推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
13、)、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学问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长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记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记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显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晰,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