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年级中国名人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五年级中国名人故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五年级中国名人故事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烈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五年级中国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查阅。 五年级中国名人故事1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见,提倡学习西方先
2、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他的着作海国图志向中国人介绍了世界地理概况,他也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观点,主见向西方学习,被誉为“开眼看世界得第一人”。 魏源在革新变法,反对侵华,兴办实业,推崇民主赋税思想上都有自己的见解。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斗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见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主动的推动作用。魏源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华活动,提出“义民可用”的主见。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很好贯彻并发挥了林则徐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师夷
3、长技以制夷”的正确口号,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来相识,使之在当时社会上发生了振聋发聩的重大影响,为此,他提出一套详细方案,不但包括了官办军事工业,改进军队武器装备的内容,而且提出了兴办民用工业,允许商民自由兴办工业的主见。 魏源主见国家利用赋税手段爱护工商业的发展,认为“士无富民则国贫,士无中户则国危,至下户流亡而国非其国矣”。他所强调的富民主要是指工商业者。提出这一思想,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魏源还对生产经营成本凹凸的缘由及其对财政税收的影响作了肯定的分析。魏源的这一观点在我国19世纪以前的经济思想中是
4、极为罕见的。 五年级中国名人故事2 郭子仪是历出名的唐朝大将,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丰功伟绩。 公元765年,曾为唐朝节度使的仆固怀恩唆使回纥和吐蕃两族的首领对唐朝发动叛变。十几万大军气概汹汹大举向唐都长安进攻,始终打到长安北边的泾阳。长安危在旦夕,朝野上下一片慌乱。 这时,郭子仪正在泾阳镇守,但他只有两万多军队,与敌军人数差距太大了。郭子仪下令坚守阵地,不准同敌军交锋。 营帐内,郭子仪与将领们商讨破敌的方法,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打探状况的侦察兵报告了一个好消息,说仆固怀恩暴病身亡。吐蕃、回纥已经分开扎寨,闹得很不团结。郭子仪听后,心头一喜,机会来了,回纥与吐蕃内部冲突极深,他确定采纳分化瓦解的
5、方法。 郭子仪派手下的大将李光瓒去见回纥王,说郭子仪情愿和回纥王一道攻打吐蕃。回纥王听说郭子仪还活着,半信半疑:“从前仆固怀恩说郭公已被奸人害死了,你不是骗我吧?假如他还活着,你能让我见见他吗?” 李光瓒把状况向郭子仪汇报了。郭子仪听后,对众将领说:“眼下敌我力气悬殊,难以用武力取胜。从前我和回纥有很深的交情,不如我去劝服他们退兵。” 将士们担忧他的安危,主见选500名精锐骑兵随身爱护他。郭子仪坚决拒绝,“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郭子仪就要动身,儿子郭晞挡住父亲的马劝道:“他们是虎狼,父亲是三军元帅,怎么可以把自己送入虎口呢?” 郭子仪说:“目前要是开战,不光咱们父子性命难
6、保,而且整个国家也难免遭殃。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去同回纥谈判。万一不胜利,我也算捐躯报国了。” 郭晞不听,拉住马缰不放,郭子仪扬起马鞭,在儿子手上猛击一鞭,喝道:“走开。”跃马出了军营,直奔回纥军营。 看到郭子仪,回纥人大惊,回纥王出来了,弯弓搭箭站立在军营前。郭子仪来到回纥军营门前,不慌不忙翻身下马,摘下头盔,脱去铁甲,放下刀枪,向回纥营中走去。回纥王也赶忙放下弓箭走出来迎接。 郭子仪握着回纥王的手说:“你们替唐朝立过大功,唐朝也对你们不薄,为什么违反盟约,向唐朝进攻呢?” 回纥王原本也不情愿和唐朝作对,听了郭子仪的一席话,答道:“我们是受了仆固怀恩的骗了,他说皇帝已死,郭令公你已被奸人所害,
7、因此,我们才跟着他进犯长安。” “仆固怀恩是个叛贼,遭人唾骂,像他这样不知廉耻的人,能替你们做出什么好事呢?”郭子仪说。 回纥王有些害怕了,说:“郭令公说得有道理,我们哪敢与唐军作对呢?” 郭子仪见事已成,喜上心头,但仍旧不动声色,劝回纥王道:“吐蕃王不讲道义,趁唐朝有乱党,便抢占土地,掠夺财物。假如你们肯和唐军合作,一道战胜吐蕃,唐朝就把吐蕃抢去的东西全部送给你们,千万不要错过良机啊!” 回纥王既感谢又惭愧:“令公的话开导了我,我愿帮助唐军,戴罪立功。” 回纥王设下酒宴款待郭子仪,酒席上,两人举杯盟誓,肯定精诚合作。 吐蕃王得到这个消息,连夜带着队伍逃跑。郭子仪派精兵同回纥兵一道追击,大败吐
8、蕃军。 不久,回纥也撤兵西去。 就这样,郭子仪用他的才智与胆略瓦解了回纥与吐蕃的联盟,长安之危也就顺当解除了。 五年级中国名人故事3 李嘉诚白幼丧父。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化。她和全部和善的潮汕妇女一样,始终信任“善恶必有报应。” 有一次,小嘉诚犯了个小错,不想让母亲知道,担忧会遭责骂,于是在母亲面前撒了谎。因为心里有愧,小嘉诚显得神色惊惶,一下子就被母亲看了出来,马上询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只好如数家珍地把自己犯的错误讲了出来。一向态度温和的母亲突然便得特别严厉,小嘉诚吓得哭泣起来。母亲生气地对他说:“你犯了错,只要照实说出来,我都可以宽恕你。可你小小年纪竟然学会了撒谎,这
9、还了得,将来长大了,还不知要做出什么样的坏事呢?这一点我是绝不能宽恕你的。”母亲一边说一边伸出手,将小嘉诚拉到身旁,在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几巴掌。小嘉诚哭得更大声了。母亲的眼神中含着不忍,却还是严厉地问道:“你以后还敢不敢撒谎骗人了?假如再犯,就打得更重。”小嘉诚连连点头,抽泣着回答说:“我再也不敢撒谎了。” 这是幼小的小嘉诚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次挨打的经验。慈祥亲善的母亲因为自己撒谎而大为生气,这一幕使得李嘉诚一生深记诚恳,并以诚恳作为自己的立世之根本。 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李嘉诚把塑
10、胶花作为重点产品,他利用从意大利偷师学来的生产技术,提高了塑胶花的品质,一时间生意火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订单的状况。结果很多客户对低质量的产品要求退货。银行追债,客户追款,塑胶厂忽然陷入逆境,面临破产。 这天,母亲叫来李嘉诚:“儿啊,给妈妈泡一道功夫茶。”李嘉诚依言泡好了茶。母亲叮嘱他坐下来,品了几口茶后,问:“你相识老家丌元寺法号叫元寂的那个住持吗?”未等他回答,母亲接着说道:“元寂年事已高,希望找个合适的接班人。候选人是他的两个徒弟,一个法号一寂,另一个法号二寂。”李嘉诚静静地听着母亲说,并不捅话,只是给母亲满上一杯功夫茶。 母亲呷了一口茶,义接着说:“元寂把这两
11、个徒弟都叫到跟前,说:我现在给你俩每人一袋稻谷,明年秋天以谷为答卷,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我的接班人。其次年秋天到了,一寂挑来渐渐的一担谷子,二寂则两手空空。元寂却当众宣布二寂担当接班人。”李嘉诚打断母亲的话:“不是说好谁收获的谷子多,就选谁当接班人吗?”母亲笑了笑,说:“是的。所以一寂听了,不服气地说:分明是我收获了一担谷子,二寂颗粒元收,怎么能让他担当住持啊!元寂微微一笑,高声对众人说:我给一寂和二寂的谷子都是用滚水煮熟的。明显,二寂是诚恳的,理应由他来当住持。于是,众人悦服。”她突然话锋一转:“经商犹如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 李嘉诚听罢母亲的话,深有感悟。不久,他的诚信打动了银
12、行、供货商和员工,形势因之好转,危机成就了商机。李嘉诚从今在商界站稳了脚跟。 五年级中国名人故事4 鸦片斗争那会儿,英国商人把鸦片卖到中国,不仅赚取了大船大船的白银,还使许多中国人染上毒瘾。 因为吸鸦片烟,中国人体质日渐衰弱,被洋人称为“东亚病夫”。 当时有个大臣名叫林则徐,他主见禁止鸦片买卖,皇帝同意了他的看法,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他到广州去禁烟。 刚到广州,英国的大使便发来请柬,请林则徐到醉仙楼吃饭。 醉仙楼是广州当时最出名的酒楼,既有做中餐的名厨,又有煮西餐的大师。 话说林则徐刚刚坐下,英国大使就说:“林大人,难得你远道而来,我们肯定要好好款待我们英国有一道甜点,味道甜蜜可口,象征甜
13、蜜欢乐的生活请大人品尝。” 大使一挥手,英国厨师端上来一盘冰淇淋,他在英国大使面前放一套刀叉,在林则徐面前放一双竹筷子。 林则徐从没吃过冰淇淋,见它在冒烟,以为这东西确定很烫,于是他把嘴巴凑近冰淇淋,用劲吹用劲吹,等冰淇淋不冒烟,就溶化了。他用竹筷子挑了一点放进嘴里尝,发觉它跟冰雪一样凉。 在场的洋人齐声大笑,讪笑他说:“林大人,你不免太谨慎了。” 吃过冰淇淋,林则徐说:“我们中国人重视礼仪,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要请你们吃一道甜点。” 林则徐把中餐厨师叫过来,叮嘱他做一道福建甜点“芋泥”。 过了一会儿,中餐名厨端上来一盘“芋泥”,那“芋泥”看上去跟雪糕倒有几分相像,闻起来香喷喷的,只是不冒
14、烟。 英国人一见芋泥,食欲大开,立刻大口吃起来,没想到,那“芋泥”外冷内热,里面原来是滚烫的,洋大使被芋泥烫伤了舌头,呲牙裂嘴,忙不迭把芋泥吐了出来。 林则徐微笑说:“大使大人,你不免太心急了。” 吃过甜点,便要上正菜,林则徐让厨师做了一盆发菜,他向洋人介绍说:“这道菜是出名的海味,它的名字叫发菜,谐音发财,意头很好,是广东人爱吃的名菜。” 发菜细细的,软软的,用筷子夹非常便利。 林则徐一夹一小把,吃起来兴致勃勃。 洋人用刀子和叉子,无论怎么切、怎么叉,都不能把发菜弄到碗里,洋人手忙脚乱,忙得满头大汗,连一丁点发菜也吃不着。 “一道好菜讲究色、香、味三美,这发菜黑不溜秋,卖相不佳,即使味道鲜美
15、,也说不上名菜。”英国大使说着,把洋厨师叫上来,叮嘱他做一道大青鱼头。 不一会儿,大青鱼头烧好了,每人面前都摆上来一份,每一份都是一个圆骨碌的大鱼头,洋人用刀子切开鱼头,用叉子一块接一块吃,吃得得意忘形。他们一边吃,一边想看林则徐出丑。 圆骨碌的大鱼头,用两根竹筷子,怎么吃呢? 林则徐拿起竹筷子,想了想,先挑鱼眼睛吃了,然后拿筷子从鱼眼眶戳进去,就这样他夹起了整个鱼头,夹得比洋人用刀叉还要稳当。 林则徐用竹筷子夹着青鱼头,渐渐地吃,稳稳当当地吃,他吃得很有风度。洋人讪讪地笑了。 五年级中国名人故事5 有一天,孔子师徒从卫国返回鲁国,在桥上停车欣赏河上风景。河上的瀑布高悬,水流旋转,鱼鳖不能游动
16、。这时,他们却望见一个男子刚要从那里泅渡过河。孔子担忧,连忙让人去阻挡。男子却坚持泅渡,最终游了出来。孔子感到惊奇,问:“你在如此湍急的水流中泅渡,有什么技巧吗?”男子说:“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措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以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也。”意思是说遵循水性,听从水流,没有任何差池,这就像用“忠信”托着身躯,在急水湍流中平稳前进一样,所以能游入水中而又平安游出。 这一场景,连见多识广的孔子都感到惊讶。于是,他告知弟子说:“你们记住,用忠信成就自身尚且可以用来亲近水,更何况人呢?”这里的“忠信”便是驾驭自然规律,顺势而为,不行不尽心竭力,不行偏离规则。这就是“忠信
17、”的本义。 弟子谨记孔子的训诲,并在为政生涯中加以实践。子路治理蒲地三年后,孔子经过那里说:“好啊,仲由尊敬而有诚信。”进入城邑,孔子说:“好啊,仲由忠信而宽厚。”孔子到了子路的官署,说:“好啊,仲由明察而坚决。”子贡拉着缰绳,怀疑地问:“夫子还没有看到仲由怎样施政,就如此赞扬,说来听听?”孔子说:“进入蒲地,看到田地都得到了整治,沟渠都得到了深挖,这说明他为政尊敬而诚信,因此百姓尽力劳作。进入蒲邑,看到城墙房屋都很坚实,树木很茂密,这是因为他忠信宽厚,因而百姓毫不懈怠。进入蒲地,看到官署内很悠闲,手下人都听从吩咐,这说明他明察而坚决。”子路为政,以“忠信”治理蒲地,不仅自己尊敬诚信,而且以“忠信”教化百姓,使他们毫不懈怠,尽心竭力。 五年级中国名人故事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