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秋节的古诗词鉴赏2022年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中秋节的古诗词鉴赏2022年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秋节的古诗词鉴赏2022年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秋节的古诗词鉴赏2022年5篇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又到中秋节了,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你知道有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文有哪些吗,我在这给大家带来中秋节的古诗词鉴赏2022年5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中秋节的古诗词鉴赏【篇一】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遇_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殊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2、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妙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调,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其次句“天际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劲,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远隔天际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挥而就。这两句采纳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
3、气韵。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愿,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或许能在梦中与你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异,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唯恐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中秋节的古诗词鉴赏【篇二】 十五夜
4、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呈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聚,为寄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华蜜,成为丰富多彩、弥足宝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古诗词鉴赏【篇三】 半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点评:半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
5、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斗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中秋节的古诗词鉴赏【篇四】 朝代:唐朝|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
6、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建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犹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醉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当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起先的惊惶热闹到最终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
7、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宁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到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给予它美妙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闻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假如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
8、俱寂的深夜,仰视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肯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快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惊奇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详细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好像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实行了突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古诗词 鉴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