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特征,即博大精深、色调纷呈、具有宏大的主体包涵性。那你知道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我给大家共享的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嵇绍卫帝 诗曰:嵇绍卫帝,独力依依,飞箭雨集,血溅御衣。 晋朝的嵇绍,字延祖,谥号忠穆,是嵇康的儿子。嵇康是晋朝的名士,闻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所写的养生篇等佳作,流传于后世,影响深远。嵇康才华横溢,以丝竹音乐著名于世,像闻名的广陵散是他的代表作。当时他和六位挚友常常聚集在竹林吟诗、畅谈,特别的悠然。他们都是四方的贤达之人,对时局有醒悟的认知,对人生有着不同流俗的
2、志节与追求,被后人尊称为竹林七贤。 嵇康在很年轻的时候,由于遭遇陷害,被司马昭杀害。他在临刑前,非常从容,将年幼的儿子嵇绍,托付给了好友山涛,希望他能够专心培育这个孩子,有山涛在,你就不会孤苦无依,就似乎父亲还在你的身边一样。这是嵇康临别前留给儿子的话,当时的嵇绍才十岁。嵇康临刑的时候,抚着手中的琴,沉痛而又感慨地说:广陵散在世间就要从今绝响了。在场的人都感到非常悲恸。 嵇康被杀害之后,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和王戎,对嵇绍始终特殊地照看。他们尽到了挚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使得这个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还拥有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育,不再那么无依无靠,这就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挚友之间感人至深的信
3、义与友情,也成为了千古传播的佳话。 嵇绍特别孝顺,他在父亲去世之后,小小的年纪,就担负起持家的重任,他细致爱护地关怀照看自己的母亲,用倍于常人的孝行,抚平母亲内心至深的哀痛和苦痛。嵇绍自幼饱读诗书,而且跟他的父亲一样富有音乐家的禀赋。父亲嵇康通晓五经,擅长书画,深具非凡的艺术气质,这些特质也都能够在嵇绍的身上见到。嵇康的从容就义,在他幼小的心灵当中,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禀承着父亲的风范,嵇绍最终也是为了保卫国家,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当时,河间王与成都王起兵叛变,京城告急,晋惠帝与成都王交战于荡阴一带。不料晋兵打了败仗,眼见兵败如山倒,随驾惠帝的官员们仓皇逃遁,各自保命,卫兵们跑的跑,逃的逃
4、,连个影子都找不到。兵荒马乱之际,举目茫茫,就在最为紧要的关头,只留下了侍中嵇绍一人,独自护在皇上的身边,爱护着他的平安。这时,多数的飞箭从四面八方射了过来,嵇绍护在惠帝的身上,用身体拦住了雨一般的流箭,一时间,鲜红的血液,喷洒在惠帝的御衣上,留下了一片片殷红的血迹,嵇绍倒在了血泊中。他用最为壮烈的牺牲,呈现着对父亲精神的持续,如此地从容而又忠烈!动乱平定之后,左右侍从看到皇上的衣服,溅满了多数的血迹,就打算拿去洗,但是被惠帝拒绝了。他无限感伤地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掉语不成声,至为悲切。战场上的那一幕还恍若昨日,而节烈的忠臣,却恒久不会再回来了。惠帝要恒久保存这件血衣,作为对嵇绍永志不忘
5、的追思。 自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嵇绍不惜生命,坦然就义,独自保驾护卫,如此忠烈的壮举,其深厚的根源,正是源于内心至诚的孝顺之心,所谓移孝作忠,这正是最为真实的写照。 南宋的文天祥,曾经在正气歌中赞美了嵇侍中血。多少年之后,就犹如嵇康给儿子伴随一生的影响那样,嵇绍忠烈的精神,也曾深深激励过同是国之才俊柱石的文天祥,激励着他,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自告奋勇,壮怀激烈,保家卫国,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注释】嵇(j)绍:(鹤立鸡群与进退有节的嵇绍)史书中记载,曾经有人对王戎说:我昨天在市集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见到了嵇绍,看到他气质风度不同凡俗,就像是一只鹤站在鸡群当中一样。
6、王戎说:嵇绍的确是一位品行高尚、气宇非凡的青年才俊,看到他,就犹如看到他的父亲当年一样,父子二人,竟然如此地相像。这是成语鹤立鸡群的由来,也是嵇绍卓绝品操真实而又生动的写照。 有一次,几位大臣聚集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有人提议,请嵇绍为大家呈现一下他的音乐才华,于是就把琴端了出来,可是被嵇绍拒绝了。他说:诸位都是朝廷的大臣,肩负辅佐君王、报效朝廷的重责,一举一动都是世人的榜样。而今我们身穿礼服,在厅堂当中探讨着朝廷的大事,怎么能在这么庄重的地方,像艺人一样当庭弹唱呢?今日假如是身穿便服,在家里闲聊,那我当然不敢推辞,能为大家助兴一番,何乐而不为?可是现在,这样做是失礼的。由此可知,嵇绍是多么地讲
7、求尊敬,重视礼节,知道进退,他尽其一生,立身处世都特别端严。 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元方举知 诗曰:元方免官,荐书复上,举其所知,不问仇党。 唐朝陆元方,当时任监察御史,他常常到地方巡察。所到之处,定要明查暗访,选择能效忠国家的栋梁志士来辅佐朝政。他在任天官侍郎时,也屡屡举荐贤士。这时候,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正做着女皇帝,有人向武则天说:陆元方举荐的人才都是他的亲戚或好友。武后耳根软听信了谣言,特别生气,想把陆元方免去官职,又怕别人说闲谈,就令他穿白色的衣服(白衣是当时庶民的服色)接着作官。陆元方仍旧赤胆忠心,接着举荐贤人。武后发觉陆元方没有因此而怠慢他的职责,就当面问他,陆元方对答道:我
8、所举荐的人,都是我了解的人,所以我不分仇人或亲人,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穿白衣时举荐了一个叫崔玄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之才。武后对崔玄业有所了解后,承认陆元方是大公无私的,就又封他为鸾台侍郎。他在临终时取出曾经向皇上举谏的草稿,一概用火烧掉,说:我在人间积下了阴德,我的后代也肯定有像我这样举荐人才的人出现。后来他的三个儿子都继承父亲的遗志,为朝廷效忠,毫不为己,无私举荐人才。 在过去,一个良相贤臣,必需为国家举荐人才来辅佐朝政,国家才能安定、发展、壮大。虽然武则天那样残忍,也被陆元方感动了。 【注释】鸾:luán,传闻中凤凰一类的鸟。 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敬德瘢痍 诗曰:敬德忠主
9、,赠金固辞,人言其反,解衣示痍。 开唐名将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青年时以勇武著名乡里,隋朝末年参与了刘武周起义军,大败唐高祖李渊军队,俘虏了永安王李孝基及五名唐将。后被秦王李世民战败,经劝降,他和另一将领寻相归附了唐朝。李世民让他当右一府统军。时隔不久,寻相等又相继反叛李世民,一些部将对尉迟恭也产生了怀疑,就把他囚禁起来,并对李世民说:敬德骁勇绝伦,今既囚之,心必怨恨,留之恐为后患,不如遂杀之。世民笑着说:假如尉迟恭真要叛变,他哪能在寻相之后呢?于是令人释放了他,引入室内,赏赐了不少金银财物,并说:大丈夫处世以义气相投,小小误会你不必介意,我怎能听信那些谗言加害于你呢!请多
10、体谅。假如你真的想走,这些东西就算我送给你的,也不枉我们交往了一场。 尉迟恭擅长避矛,又能夺敌矛返刺。齐王李元吉知道后,请去掉矛头与之较量。元吉多次突刺都不能中,反而被敬德夺走三次,内心感到莫大耻辱,但也发觉尉迟恭的确是员猛将。齐王李元吉为了和太子李建成共同应付李世民,就用重金收买尉迟恭,尉迟恭很坚决地辞谢了。他们看这种方法不成,决计铲除李世民的这个羽翼,派人多次行刺。尉迟恭知道后,爽性大开门户,安稳而卧,刺客数次入室,始终不敢下手。继而元吉又在其父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恭,使他被下狱问罪。经世民多方面周旋,才免于被害。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二月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问尉迟恭:有人常说你要造反,
11、这是什么缘由?尉迟恭回答说:我能反吗?我跟从皇上征讨四方,身经百战,能够幸存,实在是锋镝余生。今日决心已定,还怀疑我反叛吗?说罢脱衣扔地,露出身上枪箭伤疤。唐太宗是一特性情中人,也是懂得知恩图报的,他看到敬德身上的伤痕,想到他受尽了很多苦头,竟流下了眼泪,摩挲着他的伤痕,劝慰他说:请你赶快穿上衣服,正是由于我不怀疑,才对你说这番话哩。不久李世民又想把女儿嫁给他,尉迟恭叩首: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 尉迟恭晚年闲居,学延年术,修饰池台,谢绝来宾。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二月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李治亲为他举哀,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前去哀悼。敬德忠诚之至,没有能超过他的。 【注释】瘢痍:bnyí,伤痕。镝:dí,箭头。 猜你感爱好: 1.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2.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