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学会整合学问点。把须要学习的信息、驾驭的学问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学问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醒悟,便利记忆、温习、驾驭。同时,要学会把新学问和已学学问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学问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初二下册物理学问点归纳苏教版,仅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学问点归纳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或者降低)1汲取(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
2、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时汲取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上升(或降低)1,汲取(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状况下,水的温度改变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耀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上升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改变小,内陆地区温度改变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燥热,冬季内陆比沿海
3、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常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淌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汲取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变更,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改变的多少而变更。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变更了,比热容随之变更。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t。式中,t叫做温度的改变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留意:物体温度上升到(或降低到)与温度上升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4、。比如:水温度从lO上升到30,温度的改变量是t=30-lO=2O,物体温度上升了20,温度的改变量t=20。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八年级物理学问点归纳 1、质量 (1)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态、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变更而变更。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和毫克(mg) 1t
5、103kg103g103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试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天平的运用方法: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调整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整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复原平衡。 (2)运用天平的留意事项: 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整横梁平衡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秤量 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干脆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
6、物体。 (3)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质量叫天平的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试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义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详细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发生力时,肯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7、(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肯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肯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肯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推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探讨对象变更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变更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更。运动状态的变更包括运动快慢变更和运动的方向变更。 (2)可使物体的形态与大小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级 物理 知识点 归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