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docx
《2022年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 人类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一个类似于唯一性标示ID的字段型的代号可以囊括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欢迎借鉴参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一 这本书是写给15岁的孩子们看的。我今年才看到,嗯,所以我今年15岁。 这本书有两条线,一条线介绍了从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到战后存在主义哲学的漫长的西方哲学史历史进程,一条线讲解并描述了少校为了给女儿过生日,通过写作创建出苏菲这个人物以及她的故事后,将苏菲的故事装订成册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女儿,但他笔下的苏菲却产生了自我意识,从书中逃离的奇异故事。 这两条线的交织和相互推动,使得这漫长的哲学课也变得
2、生动好玩。对于孩子们来讲,在窥探苏菲的隐私的过程中,顺便了解了整个西方哲学史,是一箭双雕的阅读体验,获得学问的过程轻松开心。所以这本书的科普价值很受世界各国推崇,比如德国这个哲学家的国度,就毫不吝啬的给了这本书许多高级别的文学奖。 像我这种非哲学专业的门外汉,虽然二十年后才读这本书,读完也收获许多,一点儿也不觉得此书无趣而且我读了好久呢,因为信息量太大,没方法一目十行。 回想我学生时代,那时候我就很喜爱哲学,初中和中学的暑假我都会买一堆哲学书自发性的学习,但缺人指引,因此学的也很不成体系。不过我通过这本苏菲的世界捋了一遍西方哲学史后,发觉自己除了英国阅历主义哲学没深化接触过以外,其他学派从冷门
3、到热门都自学过了,给自己鼓个掌。 然而哲学和我探讨生读的文学一样,都是在这个功利社会中受人冷落的学问。文学的地位甚至比哲学还高一些。哲学已经很过时了,就像拉丁语一样,早在一百多年前,哲学的时代就已过去,现在的哲学只剩落日余晖,靠反射往日的辉煌苟延残喘。 借用熊逸老师在“得到”哲学的尴尬与时髦的废话序言的所说的: 原本属于哲学范畴的探讨被细分到其他各学科里。比如,以前哲学探讨的“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现在在遗传学家手里,以前哲学探讨的“宇宙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现在在物理学家手里,即便是那些偏于文科的哲学内容,也被语言学、逻辑学、政治学、心理学瓜分掉了。 但在功利的社会里,研读哲学对个人来讲也还
4、是有些用处的。它可以让你在各种生活境遇中保持一种“抽离感”,有助于在遇到各种不顺的时候能保持较为良好的心态(终归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对吧?),这点儿其实很重要。有些人遇到有些坎儿,翻不过去,气出毛病,花钱治病,全家受累。读点儿哲学,想想我们都是宇宙大爆炸后飘落的一些些星尘,想想庄周梦蝶,焉知谁在梦中,想想哲学世界之高远与人生之渺小,再回头看许多生活中让人心浮气躁的小事情,就会超脱很多。不过都是星尘而已。所以哲学家们普遍长寿,比如康德,那个年头活到了75岁,堪比当今时代活到150岁。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二 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是在大四上学期。当时许多人起先打算找工作,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对于
5、刚要从学校走进社会大熔炉的我来说,这个时候读到这本书,是一种幸运。记得当时从学校图书馆的借这本书的时候,图书馆的管理员阿姨还对我半开玩笑的说道:“怎么,改学哲学了?”“我看这本书比较新。”我当时这样回答她。就这样,苏菲的世界成为了我读过的第一本哲学书。 本书的开篇,15岁的主子公苏菲就收到了一封信,而信中却只有一个问题“你是谁?”。现在想想,这三个字的简洁的问题,想要回答,也着实须要一番思索。是的,我是谁?我是杨喜名。可是这个简洁的陈述句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了吗?很明显,没有。因为叫这个名字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三个字的代号是表明不了什么的。那么换成另外一种回答:我是在北京飘着的一个Java程序员,
6、我的名字叫杨喜名。这样好像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过也仅仅是好像而已,谁知道宇宙中有没有另外一个星球上也有一个叫北京的城市,Java又是什么东东呢!况且仅仅确定了身份就回答了苏菲一样的问题吗?并没有。 人类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一个类似于唯一性标示ID的字段型的代号可以囊括的。 书中笛卡尔说过一句话: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 从这句话的表面意思上看,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会思索。人这个会思索的灵长类动物加上自己的行动就构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有句话:“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里所谓的江湖就是世界。用我
7、们现在处于的大数据环境来说明这句话,那就是一个人有自己的真实身份,真实身份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同时也在各种网站上留下了不同的虚拟身份和虚拟的关系,不同身份和关系的存在就组成了整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思索成就了人类的文明,同时也时时加快着世界前进的脚步。可是,放眼当下的社会,科技虽然发达,人们却越来越缺乏哲学性的思索的主动性。读书笔记就像如今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网络来说,它给我们带来信息阅读的便利的同时却也造成了学问创新的匮乏,因为既然网上的东西唾手可得,不费吹灰之力,为什么还要去探究思索,总是不如CTRL+C和CTRL+V来的便利。这种做法,干脆导致的就是思维的懒散,哲学的悲伤。 说道
8、这里,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一句话: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这又是为什么呢?查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就不难发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类应当知道自己的渺小与无知,在此基础上去扩展发散自己的思维。 书中有这样一个比方-人生如星尘。在整个宇宙中,人就是一个类似星尘形式的存在。渺小的微乎其微。而苏菲的哲学导师艾伯特把宇宙比作处在魔术师变戏法时从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的身上的毛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人活着活着就钻进了兔毛的最深处而不再为戏法感到惊异,而哲学家们则是爬出兔毛干脆与魔术师对视,寻求这个戏法即我们的世界的种.种答案,假如我们主动思索人生的意义,就犹如坐在了白兔毛的最顶端
9、。那样才会看到世界的精彩纷呈。 图书馆里那本苏菲的世界之所以历久弥新,我想也正是因为在许多人看来,哲学是遥不行及的。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去翻开这本书。苏菲的世界,从一个小女孩的经验作为入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我们通常认知上的那种高不行攀、晦涩难懂哲学原理,而是以故事情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哲学的别样魅力。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三 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从古至今都披着神圣的面纱。人们虽满怀仰慕之心,却很少能看到它的真实面目,因为它博大精深,融人类千年之史,汇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赐予的精神遗产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高深莫测。多数哲人前赴后继著书立传,试图为世界呈现一幅壮美雄浑的哲学全景图。百家
10、争鸣,丰富了哲学的内涵,勾画全景图又增加了新的难题。于是,千百年来,哲学似滚动的雪球不断变大,而人类只能管中窥豹似地观赏奇峰一角。 然而有这样一本书,它并没有用崇论宏议来说明哲学的深邃,而是以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了一位又一位哲学家,以深化浅出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这本书就是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作者在文中创建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这两对人物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我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索“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问题。 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奇的来信,不知不觉地起先了她的哲学课。我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踪迹阅读历
11、代哲人的精辟论述。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动身,感受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魅力,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观赏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沉醉于巴洛克剧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宏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会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极致。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
12、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当你把一个又一个哲学家和他们的故事及理论连接起来,就会发觉西方哲学史已经变成一条河,虽曲折蜿蜒,但源远流长,静静流淌,而且澄澈得一眼就可以见底。 读完这本书,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实在是一位阐释与表现的高手,他尽然让人像读侦探小说般地把几千年的哲学史一口气读下去。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在公元前400多年时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超之处在于和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揭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菲的世界 2022 年关 世界 读后感 15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