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朱自清描写如面谈的散文.docx





《2022年关于朱自清描写如面谈的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朱自清描写如面谈的散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关于朱自清描写如面谈的散文 朱自清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下面是学习啦我带来关于朱自清描写如面谈的散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如面谈原文: 挚友送来一匣信笺,笺上刻着两位古装的人,相对拱揖,一旁题了如面谈三个大字。是明代钟惺的尺牍选第一次题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恰说出了写信的用处。信原是写给你或 你们几个人看的;原是我对你或你们几个人的私人谈话,不过是笔谈罢了。对谈的人虽然亲疏不等,可是谈话总不能像是演说的样子,教听话的受不了。写信也不能像作论的样子,教看信的受不了,总得让看信的觉着信里的话是给自己说的才成。这在乎各等各样的口气。口气合式,才能够如面谈。但是写信原
2、委不是面谈;不但不像面谈时可以运用声调表情姿态等等,并且老是自己的独白,没有穿插和掩映的便利,也比面谈难。写信要如面谈,比面谈须要更多的心思和技巧,并不是一下笔就能做到的。 可是在一种语言里,这种心思和技巧,经过多少代多少人的运用,慢慢的程式化。只要熟习了那些个程式,应用起来,如面谈倒也不见得怎样难。我们的文言信,就是久经程式化了的,写信的人利用那些程式,可以很省力的写成合式的,多多少少如面谈的信。若教他们写白话,倒不简单写成这样像信的信。两般秋雨随笔记着一个人给一个妇人写家信,那妇人要照她说的写,那人周章了半天,终归搁笔。他没法将她说的那些话写成一封像信的信。文言信是有样子的,白话信压根儿没
3、有样子;那人或许觉得白话压根儿就不能用来写信。同样心理,测字先生代那些不识字的写信,也并不用白话;他们宁可用那些不通的文言,如来信无别之类。我们现在自然信任白话可以用来写信,而且有时也实行写白话信。但是常写白话文的人,好像除了胡适之先生外,写给挚友的信,还是用文言的时候多,这只要翻翻现代书简一类书就会信任的。缘由只是一个懒字。文言信有现成的程式,白话信得句句斟酌,似乎作文一般,太费劲,谁老有那么大工夫?文言至今还能苟偷懒,渐渐找出些白话应用文的程式,文言就真死了。 林语堂先生在论语录体之用(论语二十六期)里说过: 一人修书,不曰示悉,而曰你的芳函接到了,不曰至感歉甚,而曰很感谢你特别惭愧,便是
4、噜哩噜苏,文章不经济。 示悉,至感,歉甚,都是文言信的程式,用来确是很经济,很省力的。但是林先生所举的三句噜哩噜苏的白话,唯恐只是那三句文言的直译,未必是实在的例子。我们可以说来信收到了,感谢,对不起,对不起得很,用不着绕弯儿从文言直译。-若真有这样绕弯儿的,那肯定是新式的测字先生!这几句白话好像也是很现成,很经济的。字数比那几句相当的文言多些,但是一种文体有一种经济的标准,白话的字句组织与文言不同,它们其实是两种语言,繁简当以各自的组织为依据,不当同日而语。白话文当然不必全合乎口语,白话信却总该是越能合乎口语,才越能如面谈。这几个句子正是我们口头常用的,至少是可以上口的,用来写白话信,我想是
5、合式的。 麻烦点儿的是敬启者,专此,敬请大安,这一套头尾。这是一封信的架子;有了它才像一封信,没有它就不像一封信。敬启者犹如我们向一个人谈话,开口时用的我对你说那句子,专此敬请大安相当于谈话结束时用的没有什么啦,再见那句子。但是面谈不肯定用这一套儿,往往只要一转脸向着那人,就代替了那第一句话,一点头就代替了那其次句话。这是写信原委不如面谈的地方。现在写白话信,常是开宗明义,没有相当于敬启者的套头。但是结尾却还是装上的多,可也只用此祝健康!祝你进步!祝好!一类,像专此敬请大安那样分截的形式是不见了。敬启者的渊源是很悠久的,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开头一句是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再拜言就是后
6、世的敬启者。少卿足下在再拜言之下,和现行的格式将称呼在敬启者前面不一样。既用称呼开头,敬启者原不妨省去;现在还因循的写着,只是遗形物罢了。写白话信的人不理睬这个,也是自然而然的。专此敬请大安下面还有称呼作全信的真结尾,也可算是遗形物,也不妨省去。但那套头差不多全剩了形式,这套尾多少还有一些意义,白话信里保存着它,不是没有理由的。 在文言信里,这一套儿有很多改变,表示写信人和受信人的身份。如给父母去信,就须用敬禀者,谨此,敬请福安,给前辈去信,就须用敬肃者,敬请道安,给后辈去信,就须用启者,专泐,顺问近佳之类,用错了是会让人嘲讽的-尊长甚至于还会生气。白话信的结尾,虽然还没讲究到这些,但也有很多
7、改变;那些改变却只是修辞的改变,并不表明身份。因为是修辞的改变,所以不妨掉掉笔头,来点簇新花样,引起看信人的趣味,不过总也得和看信人自身有些关切才成。如敬祝抗战成功,虽然人同此心,但是如面谈的私人的信里,原委嫌肤廓些。又如谨致民族解放的敬礼,除非写信人和受信人的双方或一方是革命同志,就不免不亲切的毛病。这都有些像演说或作论的调子。修辞的改变,文言的结尾里也有。如此颂文祺,敬请春安,敬颂日祉,恭请痊安,等等,一时数不尽,这里所举的除此颂文祺是通用的简式外,别的都是应时应景的式子,不能乱用。写白话信的人既然不愿扔掉结尾,好像就该试试多造些表示身份以及应时应景的式子。只要下笔时略略用些心,这是并不难
8、的。 最麻烦的要数称呼了。称呼对于口气的关系最是直截的,一下笔就见出,拐不了弯儿。谈话时用称呼的时候少些,闹了错儿,还可以马虎一些。写信不能像谈话那样面对面的,用称呼就得多些;闹了错儿,白纸上见黑字,简直没个躲闪的地方。文言信里称呼的等级很繁多,再加上称呼底下带着的敬语,真是数不尽。开头的称呼,就是受信人的称呼,有时还须要重叠,如父母亲大人,仁兄大人,先生大人等。现在仁兄大人等是少用了,却换了学长我兄之类;至于父母亲加上大人,依旧是很普遍的。开头的称呼底下带着的敬语,有的好像原是些位置词,如膝下,足下;这表示自己的信不敢直率的就递给受信人,只放在他或他们的膝下,足下,让他或他们得闲再看。有的原
9、指服侍的人,如阁下,执事;这表示只敢将信递给阁下的公差,或执事的人,让他们觑空儿转呈受信人看。可是用久了,用熟了,谁也不去留意那些意义,只当作敬语用罢了。但是这些敬语表示不同的身份,用的人是明白的。这些敬语还有一个紧要的用处。在信文里称呼受信人有时只用足下,阁下,执事就成;这些缩短了,替代了开头的那些繁琐的词儿。-信文里并有专用的简短的称呼,像台端便是的。另有些敬语,却真的只是敬语,如大鉴,台鉴,钧鉴,勋鉴,道鉴等,有道也是的。还有些只算附加语,不能算敬语,像如面,如晤,如握,以及览,阅,见字,知悉等,也许用于亲近的人或晚辈。 结尾的称呼,就是写信人的自称,跟带着的敬语,现在还通用的,却没有这
10、样繁杂。弟用得最多,小弟,愚弟只偶然望见。光头的名字,用的也最多,晚,后学,职也只偶然望见。其余还有儿,侄等:世侄也用得着,愚侄却少-这年头自称愚的原委少了。敬语是旧的顿首和新的鞠躬最常见;谨启太质朴,再拜太古老,免冠虽然新,却又不今不古的,这些都少用。对尊长通用谨上,谨肃,谨禀-叩禀,跪禀有些希奇了似的;对晚辈通用泐,字等,或光用名字。 白话里用主词句子多些,用来写信,须要称呼的地方自然也多些。但是白话信的称呼好像最难。文言信用的那些,大部分已经成了遗形物,用起来即使不至于觉得封建气,即使不至于觉得满是虚情假意,但是不亲切是真的。要亲切,自然得向面谈里去找。可是我们口头上的称呼,还在演化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关 描写 面谈 散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