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至的注意事项及含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冬至的注意事项及含义.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冬至的注意事项及含义 冬至始终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熟识古代历法的挚友,就会知道我们国古代有所谓的“改正朔,易服色”的传统,到了汉代的董仲舒,对之进行了进一步总结,上升到理论形态,进而提出“三统三正”的说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2022冬至的留意事项及含义,欢迎阅读! 冬至养生留意哪些? 1、宜进补,要先引补 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养分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实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 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按部就班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此外,冬季喝热
2、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2、寒伤肾,留意养肾 冬每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损害肾的阳气。 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损害:一是简单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非常重要。 养肾不妨多泡脚,常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苍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
3、木等症。 3、多运动,强身健体 冬季熬炼不行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加身体反抗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熬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依据天气状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刚好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应选日照足够的时间段外出熬炼,避开寒冷的刺激,以免诱发旧疾。 4、调情志,平和心神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宁静。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心情,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心情,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
4、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 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心情的一个缘由,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加,能影响人的心情,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冬至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来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起先。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
5、地带便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渐渐缩短。冬至日虽然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汲取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起先“数九”,每9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起先,也是一个吉日,应当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
6、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风向预料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以冬至冷暖预料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冬至养生保健须知 1.留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刚好增加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松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整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心情要稳定、开
7、心,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熬炼,如平常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实力。 5.随时视察和留意病情改变,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限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季节还要留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苦痛,所以往往简单被忽视。 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刚好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实行防寒保暖措施。 2022冬至的留意事项及含义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