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5篇.docx





《2022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5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5篇 新的一年已经起先了,各位挚友在新的一年也要接着努力啊。今日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导引,自主阅读材料,探讨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状况,在分析归纳中驾驭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及主要措施,培育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
2、影响的探讨,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务的评价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相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建的,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沟通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 正确相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和56个民族大合照图片,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谐相处,共同旺盛发展。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 那么,他们到哪里去
3、了呢?假如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状况吧! (二)新课 1.淝水之战 东晋建立的同时,北方地区重新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出现了十六个不同的政权,统称十六国。 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是何时结束的? 过渡:苻坚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带兵南下,与东晋政权大战于淝水。 (1)布置任务:在教材上找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作战双方、兵力、结果、影响。 (2)故事会: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讲解并描述淝水之战的大致过程。播放动画。 (3)动脑筋:为什么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 (4)从以少胜多方面考虑,淝水之战同此前哪几次斗争相
4、像? 讲解并描述: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短暂稳定,为经济发展供应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姓快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 过渡:在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中,假如你是北魏的皇帝孝文帝,你会怎么做? (1)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他首先第一件事情是迁都。 动脑筋: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 讲解并描述:从迁都洛阳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很大。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措施,实行改革。 阅读史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北魏孝
5、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行哪些措施?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四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许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材料五 孝文帝复原汉族礼乐制度;接受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材料六 孝文帝时,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而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纳“孝”字。 (3)阅读材料,探讨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一 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6、。”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闻名史学家陈寅恪 (4)动脑筋 孝文帝之后,北魏的皇帝死后多用“孝”字作为谥号,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折服者,他为什么肯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 3.北方地区的民族的融合 (1)民族融合的表现 展示教材第89页学问拓展“北魏时的洛阳”和北魏陶瓷、胡床等图片,提出问题:当时北方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族人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 (2)影响 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
7、术上相互学习,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联系日益亲密,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 为了加强国力,三国都进行了治理与开发。请同学们看书,完成自学提纲。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淝水之战产生于4世纪的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闻名战役 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 2.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实行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下图是某一同学整理的其措施要点,其中正确的有( ) A. B
8、. C. D. 3.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均能获得胜利的根本缘由是( ) A.符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代表了广阔人民的利益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阔地区的统治 五板书设计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驾驭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缘由。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驾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缘由、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
9、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详细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探讨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驾驭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从而顺当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育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相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沟通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融合的前提条件。 (2)通过本课的学习相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
10、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正确相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块内容通过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222 年,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80 年,西晋短暂统一。316 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历经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十六国时
11、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彼此攻战,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发展。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本民族旧俗难以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社会内部冲突重重,特殊是民族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冲突尖锐。如何化解民族冲突,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境内充溢民族冲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汲取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2
1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图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探讨法等。 教学打算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和56个民族大合照图片,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谐相处,共同旺盛发展。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 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假如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状况吧! 观赏音乐,观看图片。 回答问题
13、:没有。 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淝水之战 东晋建立的同时,北方地区重新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出现了十六个不同的政权,统称十六国。 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是何时结束的? 过渡:苻坚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带兵南下,与东晋政权大战于淝水。 (1)布置任务:在教材上找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作战双方、兵力、结果、影响。 (2)故事会: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讲解并描述淝水之战的大致过程。 播放动画。 (3)动脑筋:为什么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 (4)从以少胜多方面考虑,淝水之战同此前哪几次斗争相像?
14、讲解并描述: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短暂稳定,为经济发展供应了条件。 学生思索问题,回答问题:北方的混乱局面始终持续到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统治者苻坚。他重用汉人王猛,励精图治,前秦快速强大,歼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1)时间:公元383年。 地点:淝水。 交战双方:东晋前秦。 兵力:东晋8万,前秦80万。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影响:为南方经济的发展供应了条件。 (2)学生代表讲解并描述“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故事。 观看动画。 (3)从前秦方面看: 军队的民族成分困难,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
15、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前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前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 从东晋方面看:广阔将士在保卫江南、复原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昂扬,团结作战;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4)回忆已学的内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了解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了解记忆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了解一些典故的由来,相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培育学生的理解分析实力以及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相识到“骄兵必败”道理。 归纳以少胜多的有关战役。 2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姓快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
16、以来分裂割据局面。 过渡:在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中,假如你是北魏的皇帝孝文帝,你会怎么做? (1)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他首先第一件事情是迁都。 动脑筋: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 讲解并描述:从迁都洛阳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很大。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措施,实行改革。 阅读史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行哪些措施?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如图) 汉族服饰俑和鲜卑服饰俑 材料三 鲜卑族姓氏变革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元 丘穆棱 穆 步六孤
17、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贺楼 楼 材料四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许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材料五 孝文帝复原汉族礼乐制度;接受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材料六 孝文帝时,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而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纳“孝”字。 (3)阅读材料,探讨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一 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
18、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闻名史学家陈寅恪 (4)动脑筋 孝文帝之后,北魏的皇帝死后多用“孝”字作为谥号,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折服者,他为什么肯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 回答问题。 学生甲:“顺者昌,逆者亡”,我要顺应潮流,实行汉化措施,消退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从而稳固我的政权。 学生乙:汉族文化比我们先进,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祖母冯太后的很多改革措施不也是向汉人学习的吗?只有向汉族学习,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相反,假如我们目光短浅,思想保守,停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22 年初 年级 上册 北魏 政治 北方 民族 交融 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