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人物故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历史人物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历史人物故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历史人物故事 生动好玩的历史故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初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那你知道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我给大家共享的历史人物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人物故事:苏东坡游赤壁 司马光执政后,把宋神宗贬谪的很多大臣都召回朝廷,其中有两个是宋朝闻名的文学家苏轼(音shì)和苏辙(音zhé)。 苏轼兄弟俩,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岁刚出头的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苏辙到京城去考进士。主考官欧陽修,正在留意从考生中物色有才华的人。第一场考试下来,他在阅卷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兴奋得拍案叫好。 考卷是密封的,上面没有考生的名字。欧陽
2、修心里想,能写出这样精采的文章,肯定是一个文坛能手。京城里有点名气的文人,欧陽修多少了解一点,这篇文 章原委是谁写的呢?他猜想了半晌,觉得从文章的风格看,很可能是他的门生曾巩。他原来想把这篇文章评为第一名,但是曾巩是他门生,评得高了,怕人们说他偏 袒,就把它评为其次。 直到发榜的那天,欧陽修才知道,那个写精采文章的不是曾巩,却是刚到京城的青年考生苏轼。 苏轼考取以后,按例要去拜见主考老师欧陽修。欧陽修跟他谈了一阵子,觉得他气度大方,才华出众,打心眼里喜爱。苏轼走了以后,欧陽修跟他的老同事梅尧臣说:像这样出众的人才的确难得,我真应当让他高出一头呢!(成语出人头地就是这样来的。) 欧陽修这番话一传
3、出去,一些读书人听了都不服气。京城里这样多的人才,莫非比不上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后来,大家读到苏轼才气横溢的诗歌和文章,才不得不服输。 苏轼出了名,他的弟弟、十九岁的苏辙也在同年考取了进士,他们的父亲苏洵的兴奋劲儿就不用说了。但是苏洵另外有一番感受。原来苏洵也是个擅长散文的 人。他在少年时期,没仔细读书,到二十七岁那年,看到别人一个个都上进了,才发个狠劲读书。过了一年,考进士没考中,回到家里,一气之下把他过去写的文 章,一把火烧了,从头学起,果真进步很大。 这回,他带儿子到了京城,眼看儿子年轻轻的都考中了,怎么不感慨呢。他听说欧陽修是最重视文才的,就把他几年来写的二十多篇文章托人送给欧陽修,
4、请 欧陽修指教。欧陽修一看,苏洵的文章文笔老练,别具风格,就向宰相韩琦举荐,韩琦也很赞许。后来,没经过考试,破格把苏洵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这样,苏家父子三人在当时京城中都出了名。后来,人们把他们父子三人合起来称做三苏。 王安石实行新法的时候,苏洵已经死了。苏辙在王安石手下干过事,后来,因为跟王安石合不来,被降了职到外地去了。苏轼主动要求外调,先后当过杭州、湖州(今浙江吴兴)等地方的刺史。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提倡生产,做了一些对人民生活有益的事。 后来,苏轼在湖州看到了地方豪强官吏的横行无忌,很不满足,写了一些诗,讽刺这些事。没想到这些诗传到京城,几个反对苏轼的官僚从苏轼的诗
5、文里摘出几句话,诬陷苏轼诽谤朝廷,大逆不道。他们撤了苏轼的职,把他押解到东京,关在大狱里,想把他处死。 苏轼在牢监里足足被关了一百天,受尽熬煎。后来,因为实在算不上什么大罪,宋神宗才下令把他释放,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 苏轼到了黄州,挂了个小小的空头官衔,事实上过着流放的生活。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靠挚友的帮助,弄到一块地,自己耕种起来。他还亲自整理场地,在东边山坡上盖了一间屋。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东坡居士。后来,人们常把苏轼叫做苏东坡。 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的日子里,经常巡游山水,写作诗歌,抒发他的心情。有一次,他打听到长江边有个名胜古迹叫做赤壁,就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约了几 个挚友,
6、乘着小船到赤壁去巡游。在那里,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非常感慨。回来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壁赋。 苏轼不但是写散文和写诗的能手,而且在词的写作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写的词,有一种别出心裁的豪放风格。在游赤壁之后,他又写了一首念奴娇(词牌名)词的上半首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掠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却出了一个不小的差错。原来黄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地方。三国的赤壁在现在武汉的上游,而黄州却在武汉下游。不过,黄州的赤壁却因为苏轼这一个差错出了名。后来人
7、们为了纪念这位大文学家,就称它为东坡赤壁。 历史人物故事:李密牛角挂书 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发动其次次对高丽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陽督运粮草。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到炀帝猜忌,郁郁不乐地死去。杨玄感为这个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一回看到局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翻隋炀帝。 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发了年青力壮的民伕、船工八千多人,要他们运粮到辽东前线。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使,更加生气。 有
8、一天,杨玄感把民伕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状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们看怎么样? 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情愿,忽然响起一片欢呼声。 杨玄感把八千民伕编成队伍,发给武器,打算进攻隋军。他发觉他身边缺少一个谋士帮他出谋划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长安的好挚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敏捷,在值班的时候,瞻前顾后,被隋炀帝发觉了,认为这孩子不大醇厚,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沮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确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
9、一条牛,出门看挚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在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惊奇。 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 李密回过头来一看,认得是宰相,慌张跳下牛背,向杨素作了一个揖,报了自己的名字。 杨素问他说:你在看什么? 李密回答说:我在读项羽的传记。 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理想。回家以后,杨素跟他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事,可以找他商议。 打那以后,杨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挚友。 这回杨玄感要找谋士,想起他父亲的嘱咐,就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到黎陽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历 人物 故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