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历史小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历史历史小故事.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历史历史小故事 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我在此整理了历史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历史历史小故事一 抱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其次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非常紧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战胜。魏国没有方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斗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
2、也因此失踪。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担心。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非常恐惊,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恳求罢兵议和,安厘王原来就对秦军的进攻非常胆怯,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见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见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反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意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安厘王不愿听从苏代的话,仍旧一
3、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最终被秦国灭亡。 毛遂自荐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爱供给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加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须要有人出看法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浩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惊奇,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特别紧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告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打算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平原君正伤
4、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情愿跟从公子前往。”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锐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即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锐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平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平原君说明白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劝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方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值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驾
5、驭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战胜,夺去了很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逼,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即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今,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始终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鲁庄哀姜,鲁桓文姜,卫宣姜。留意区分】。 历史历史小故事二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仿照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旁边,他经常玩筑
6、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嬉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旁边,孟子又仿照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嬉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学问。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当学习的,心里很兴奋,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化,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望见孟子逃学,特别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缘由。孟母责怪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
7、需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假如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训诲,深感惭愧。从今以后用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训诲,最终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历史历史小故事三 大义灭亲 这个故事就比较出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左传因此赞扬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恶
8、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东施效颦 出自庄子 天运:说越国有一个绝色美女名叫西施。她长得特别美丽,无论怎样装扮,一举一动都是漂亮动人的。西施有个心口疼的毛病,犯病的时候,总是用手按着胸口,皱紧眉头。有一天,她在村中的道路上行走,突然,胸口难受起来,疼得紧皱眉头,便不知不觉地用手按着胸口处,咧着嘴似笑非笑的。正好,迎面走来一位叫东施的丑姑娘。东施望见西施皱着眉头,用手接着胸口在笑,觉得样子非常好看。于是,就照样仿照起来。东施原来没有胸口疼的毛病,却也用手按住胸口咧嘴笑,把
9、眉头也照样紧皱起来,自以为这样就漂亮了。村民们看到她一反常态的样子,稀里糊涂的多看了她两眼,丑姑娘东施却以为人家喜爱上她了,于是她更加紧皱眉头咧开大嘴强笑,这一下,把别人都给吓跑了。后以“东施效颦”来比方“丑拙”盲目机械地效仿“美巧”,结果适得其反,闹出笑柄。李白就有: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历史历史小故事四 呆若木鸡 庄子达生: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
10、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又过了几天,纪渻子最终对来人说:“请你告知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庄子用这个故事,情愿是指为了说明有些事情不必亶承天生自然之理,经过人为的训练,也能积习成性,达到改造“物”的目的。但是传到了后世,却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人因恐惊或惊异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盗憎主子 出自左传成公十五年:春秋时,晋伯宗(晋大夫孙伯纠之子)为人正直,在朝常直言不讳,妻子常劝他说:“盗憎主子,民恶其上,好直言,必及于难。”后
11、来伯宗果真因为结怨过多而被杀。“盗憎主子”是说盗贼憎恨被他盗窃、抢劫的主子,后来就比方坏人怨恨正直的人,无道恨有道,恶恨善,丑恨美,坏人恨好人。 得鱼忘筌 出自庄子外物:庄子说:“筌(就是一种捕鱼的竹器)所以能捕到鱼,是因为得鱼而忘筌;蹄(捕兔的哭具)都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指语言,言词)所以在意(要表达的意思、事理),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人言哉(就是说深悟其道、用心致意却并不侈于言辞的人,其实难得,故庄子希望能找到这样的人和他交谈)!’”庄子在这里以“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为比方,并不从消极的意义上运用,承上启下,目的在于比照说明“得意忘言”的道理。后世用“得鱼忘筌”却变更了原本的本意,一般都是有在消极的意义上,比方办事情一旦达到了目的,便把赖以达到目的的手段忘掉或抛弃。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