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docx
《2022年小学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小学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小学课题探讨方案范文,欢迎参阅。 小学课题探讨方案范文1: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探讨课题探讨方案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化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学问,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
2、文章的现状,减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忱,也严峻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调查发觉由于老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动身,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好像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簇新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我们的教化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化倾向严峻,学生的动手实力、实践实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实力。 2、时代的呼喊。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
3、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试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育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实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学问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长和接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学问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非常必要。从课改精神动身,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特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
4、性的相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探讨,旨在通过探讨,变更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动身,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探讨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探讨,着眼于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老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育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实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驾驭数
5、学学问,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育学生实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学问,娴熟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综合实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理解学问、驾驭技能技巧、培育主动的情感和看法、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老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细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
6、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详细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打算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打算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打算。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觉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育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
7、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学问,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学问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状况。 (3)探讨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探讨,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依据不同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留意前后学问的联系,要留意对后继学问的延长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没有爱好的地方就没有才智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学问
8、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爱好、思维实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相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供应更多的思索和探究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育学生思维的广袤性和敏捷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
9、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学问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需要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学问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改变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改变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化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视察现实世界,分析探讨处种详细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觉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相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
10、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验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老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须要老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老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须要老师驾驭有关的策略性学问,以便于自己面对详细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探讨,就是在这一
11、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探讨对象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八、探讨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阅历,供应事实依据。 个案探讨法:选取具有肯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探讨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探讨档案,以此作为探讨资料。 阅历总结法:对试验中出现的胜利阅历和失败的阅历都要进行刚好的总结, 九、探讨时间:20x年2月至20x年7月 第一阶段:打算 时间:20x年2月至20x年3月 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安排 2、制定试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打算阶段工作状况汇报 其次阶段:实施 时间:2
12、0x年3月至20x年4月 主要工作: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探讨安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x年4月至20x年7月 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探讨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探讨组成员 课题组长:黄静 组员:高小贤蔡秋香李素娟 小学课题探讨方案范文2: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课题探讨方案 一、本课题探讨的背景: 教化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洁地说,教化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化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化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
13、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起先就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化效果;并且,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殊是小学素养教化的一项基本要求。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化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内化于其中。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须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长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德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
14、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育学生创建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全部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习惯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探讨价值。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变更。长期有规律地支配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示人自觉地去做应当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刚好起床,自觉地为工作、学习做好一切打算。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限制的
15、。假如不是靠习惯,这许很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不安。 二、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的特点是干脆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根据平常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潜意识的特点是干脆受人的情感和须要支配,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醒悟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
16、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剧烈的玩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须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过。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心理学探讨表明,习惯的培育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简单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简单保留这种习惯。因此,在小学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育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探讨,探究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从而让学生驾驭开启学问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学问,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实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本课题的探讨目标、探讨内
17、容、培育目标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探讨目标: 1、补充、完善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形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行为标准,使学习习惯行为准则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细微环节入手,把学习习惯的工作抓细,抓实,从分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训练内容的细化能够看出这一点。 4、创设良好的学习习惯氛围,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老师都做了支配,时刻激励着小学生去做好。 5、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定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探讨内容: 一、
18、课前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按老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找寻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培育目标: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学问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打算。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资料找寻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旧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上做不同的标记,如:在重点内容下面标,在有疑问的地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育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中习惯 1、用心上课的习惯 基本要求:课堂上仔细听讲,
19、主动主动地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主动思索。 提倡中高年级的学生仔细做好课堂笔记。 培育目标: (1).课前做好打算,按要求摆放课本及文具。 (2).课堂上仔细接受老师指导,用心致志地参加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有疑难问题时,刚好举手发言。 (4).要擅长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试验、动手操作、课外嬉戏等活动时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2、擅长合作的习惯: 基本要求: 合作前要独立思索,合作中要会沟通与倾听,合作后要表述和反思。擅长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培育目标: (1).乐于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小学 课题 研究 方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