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答案 .pdf
《2022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答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答案 .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答案【篇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ss=txt 世界上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文字以汉字为最古老。汉字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代?汉字从古到今发生过哪些重要变化?这是关心中国文化史的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事物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文字也不例外。以别的语言的文字为依傍,有时能为一种语言很快地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文字来。但是就完全或基本上独立创造的文字来说,从第一批文字的出现到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最后形成,总是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的。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可以称为原始文字。汉字是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它无疑是在经历了相当长的原
2、始文字阶段以后,才发展成为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所以汉字起源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下述两方面的内容:汉字是怎样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由于缺乏原始汉字的资料,对这两个问题目前都还无法作出确切的答复。下面先对已有的关于汉字起源的一些说法略作讨论,然后简单谈谈我们对汉字形成的过程和时间的一些初步推测。一、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这一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晚期的文献: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包羲氏就是伏羲氏。“ 书契 ”据汉末郑玄注,指写有文字的木质契券。后来这个词往往用作“ 文字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3、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的同义语。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 叙” 通 “ 序” 文的第一段,是根据上引系辞文改写的。比较重要的改动是把“ 结绳而治 ”归在晚于伏羲氏的神农氏名下,并指实“ 后世圣人 ” 为“ 黄帝之史仓颉” 。不过不管是系辞还是说文“ 叙” ,都没有直接把八卦跟文字联系起来。尚书伪孔传的“ 序” 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这篇序的作者大约是魏晋时人。他认为三皇时代就已出现文籍,所以把 “ 造书契 ” 这件事提早到了伏羲之世,与“ 画八卦 ” 并列,同时不得不把为书契所取代的“ 结绳之政
4、” 推到了伏羲王天下之前。但是他也还没有直接把八卦跟文字联系起来。据易经的象传和说卦传,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分别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象征。易纬乾凿度进一步认为八卦就是“ 天”“地” 等八个字的 “ 古文 ” 。易纬本出汉代,但是今所传乾凿度一般认为是宋代伪书。上引说法究竟出于何时尚难确定。如果撇开此说不管,最先明确主张“ 天”“地”等字出自相应卦形的,似是一些宋代学者。下面举比较有代表性的郑樵的说法略加评论。有近取:取 天于 乾体。取 地,亦为坤字于 坤体。取 水于 坎体。取 火于 离体。 .有远取:取“ 山” 于 艮体取 “ 雷” 于 震体。取 “ 风” 于 巽体
5、。取“ 泽” 于 兑体。在 “ 论便从纵 ” 节中又说: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故 必从而后能成 “”, 必从而后能成 “ 火” , 必从而后能成 “”。清末民初的刘师培也认为“ 八卦为文字之鼻祖,乾坤坎离之卦形即天地水火之字形 ” 中国文学教科书“ 象形释例 ” 节。他还把结绳也扯了进来,说 “ 字形虽起于伏羲画卦,然渐备于神农之结绳” 同上“ 论字形之起源 ” 节。这种很没有道理的说法,在当时却产生过不小的影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在商代和西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和陶文等资料里,屡见一
6、种用三个或六个数字组成的符号,如 八一六 六一八六一一等。近年来经过张政烺等学者的研究,证明是一种易封张政烺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之易卦,考古学报1980 年 4 期。相传的周易卦形中的阳爻应是由数字“ 一” 变来的,阴爻应是由数字“”六变来的参看楼宇烈易卦爻象原始,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6 年 1 期。这种爻形出现的时代,无疑是比汉字起源的时代晚得多。从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来看,文字之形出自八卦的说法的荒唐性就更明显了。二、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情况在已发现的各种性质既明确、内容也比较丰富的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约前 14前 11 世纪的殷墟甲骨文。它所代表的是已经能够完整
7、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以后,主要是50 年代以来,陆续发现了少量商代前期约前17前 14 世纪的汉字以及一些跟汉字的起源可能有关的考古资料。后者主要指刻划或绘写在原始社会时期遗物上的各种符号以及被有些学者认为是夏代文字的一些符号。这些资料还不足以解决汉字起源问题,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大的推进作用。根据外形上的特点,大体上可以把原始社会时期遗物上的符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象实物之形的,一类是几何形符号。有些虽非几何形但也不像是象实物之形的符号,可以附在后一类里。下文称后一类为甲类,前一类为乙类。就已发现的情况来看,甲类符号绝大部分刻划或绘写在陶器上,小部分刻在龟甲、兽
8、骨或骨器上。这类符号分布得很广,在仰韶、马家窑、龙山、良渚等文化的遗址中都有发现参阅拙文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语文 1978 年 3 期。下文引作 “ 探索” 。我们所说的 “ 遗址 ” 包括墓地在内。它们行用的时间也很长久。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上限来说,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早于仰韶文化的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和接近裴李岗文化的“ 贾湖” 遗址里,都已发现了这类符号。大地湾一期文化的符号发现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是用颜料绘写在陶钵形器内壁上的文物 1983 年 11 期 2225 页。 “ 贾湖 ” 符
9、号发现于河南舞阳县贾湖,是刻在龟甲等物上的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六次开掘简报,文物1989 年 1 期。就下限来说,这种符号不但直到原始社会末期还在使用,而且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在汉字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仍然在某些领域延续使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商代以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陶器上,都可以看到不少这一类的符号参看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36 页。甚至在某些西汉陶器上都还可以看到这类符号,参看广州汉墓上册8991、210211 页。在甲类符号里,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遗址出土陶器上的符号,时代既比较早距今约六七千年,资料也比较丰富,因此在关于汉字起源的讨论中最受人注意。我们就以它们为例来讨论一下甲
10、类符号跟汉字的关系。在半坡类型各遗址中,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这两个遗址发现的符号数量最多。下面是半坡遗址发现的符号的一些例子引自西安半坡 197 页图 141,又图版 167171:临潼姜寨遗址发现的符号,有不少跟半坡的相同或相似,此外还有一些形体比较复杂的例子,如引自考古与文物 1980 年 3 期15 页:半坡类型符号一般是单个地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或黑色倒三角纹上的,例外很少。对半坡类型符号的性质存在不同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它们是文字。有的并且把它们跟古汉字直接联系了起来,如认为 是“ 五” 字, 是“ 七” 字, 是“ 十” 字, 是“ 示” 字, 是“”字, 是“ 阜” 字,等等于省
11、吾关于古文字研究的假设干问题,文物1973 年 2 期32 页。有些学者则认为这种符号还不是文字,而“ 可能是代表器物所有者或器物制造者的专门记号” 西安半坡 198 页。还有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者认为它们只不过是制造陶器时“ 为标明个人所有权或制作时的某些需要而随意刻划的 ” 汪宁生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考古学报 1981 年 1 期 23 页。下文引作 “ 汪文 ” 。这种符号所代表的显然不会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它们有没有可能是原始文字呢?恐怕也不可能。我们丝毫没有掌握它们已经被用来记录语言的
12、证据。从同类的符号在汉字形成后还在长期使用这一点来看,它们也不像是文字参看上引高明书3536 页。把半坡类型的几何形符号跟古汉字里象实物之形的符号相比附,更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这两种符号显然是不同系统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前一种符号跟后一种符号里形体比较简单的例子如草的象形符号或某些经过简化的形式如殷墟甲骨文里的“ 示” 和某些 “ 阜” 旁偶然同形,就断定它们之间有传承关系。但是已发现的半坡类型符号,绝大部分都刻在同一种陶器的同一个部位上,规律性很强。有些符号不但重复出现在很多个器物上,而且还出现在不同的遗址里。看来这种符号,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已经比较固定地用来表示某些意义了。除了用作
13、个人或集体的标记之外,这种符号也有可能用来表示其他意义。没有文字的民族往往已经知道用符号记数。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甲类符号估计也不会没有这种用途。古汉字除了使用象实物之形的符号之外,也使用少量几何形符号。 、 、 、此外还应该指出一点。由于构成甲类符号的要素一般比较简单,不同地区的人很容易造出相同的符号来。这种同形的符号,其意义往往并不相同。所以虽然古汉字有些数字的外形跟半坡类型符号相同,我们仍不能得出这些数字就源于半坡类型符号的结论。它们完全有可能出自其他原始文化。商代和西周时代主要是西周前期的铜器上常常铸有族徽这里所说的族徽包括族名。大部分族徽具有象形程度明显高于一般铜器铭文的特点,而一小部
14、分则跟原始社会的甲类符号很相似,例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它们也有可能源于这类符号参看郭沫假设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考古学报1972 年 1 期 45 页。原始社会里用作个人或集体的标记的符号,是很容易变成族徽的。在商周时代,这一部分族徽符号是否已经成为文字,还是一个问题参看汪文39 页。它们的性质也许就跟后代的花押差不多。总之,我们认为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普遍使用的甲类符号还不是文字。除了有少量符号主要是记数符号为汉字所吸收外,它们跟汉字的形成大概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了。而且即使是那些为汉字所吸收的符号,
15、也不见得一定是来自半坡类型符号的。有些学者以半坡类型符号为据,说汉字已有六千年以上历史。这是不妥当的。近年在西安市郊区长安县花楼子的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里,发现了一些刻在骨片和骨器上的甲类符号陕西长安花楼子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开掘,考古与文物1988 年 5、6 合期。有人称之为甲骨文,认为跟殷墟甲骨文有渊源关系。这恐怕也是不妥当的。在田野考古中,乙类符号主要发现于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一般都刻在一种大口的陶尊上。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年代约为前2800 前 2500 年。近年王树明在谈陵阳河与大朱村出土的陶尊“ 文字” 一文中,集中发表了大汶口文化乙类符号的资料文见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齐鲁书社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答案 2022 汉字 起源 演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