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植物生物学总复习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植物生物学总复习 .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XX 年植物生物学总复习一.名词与概念1.地衣植物:由真菌类和某些真核绿藻或原核蓝藻形成的共生体。2.先锋植物:生长在极地、高山冻原,是裸荒地上最先长出的植物。它们可以加速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并为苔藓和其他植物的生存打下初步基础。对二氧化硫极为敏感,是环境指示植物;可作制药原料、香料、染料等;极少数为病原植物。3.低等植物:植物中起源较早,构造简单的一类植物。形态上无根茎叶分化,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 营养体由单细胞向多细胞过渡,生殖器官单细胞, 合子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直接发育成植物体,又叫无胚植物。包括藻类植物、地衣植物门。4.高等植物: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有组织分化,生
2、殖器官多细胞,合子在母体发育成胚,再发育成植物体,又称有胚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5.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的生物及其与环境所形成的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的多样化。生物多样性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其中研究较多、意义较大的主要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6.物种多样性:指一定地区内物种的多样化。物种多样性显示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又是构成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7.颈卵器:苔藓、蕨类和绝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多细胞结构,具有由不育细胞构成的保护壁层。上部柱状,称颈部;中央有颈沟生有一串颈沟细胞;下部膨大,称腹部,内有腹沟细胞和卵细胞,
3、受精前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解体。8.精子器:苔藓、蕨类的雄性生殖器官,棒状或球形,外有一层不育细胞组成的精子器壁,其内精原细胞发育成精子。9.顶枝学说:在 1930 年由德国植物学家齐默尔曼提出,是现在被广泛接受的解释陆生植物孢子体形态结构演化的理论。其要点为:(1)原始的植物体为连续的二叉分枝体系,其最末级分支称为顶枝。分为能育顶枝和不育顶枝。 (2)顶枝系统在进化中可发生越顶、扁化、联合、弯生、退化等现象,因此形成大型叶和小型叶等。(3)能育顶枝的演化形成孢子叶球等。 (4)二叉分枝系统极度合并即形成各式中柱。10.孢子叶球:裸子植物的孢子叶大多聚生成球果状,称为孢子叶球或球花。孢子叶球单生
4、或多个聚生生成各种球序,通常都是单性,同株或异株。雄球花又称小孢子叶球,由小孢子叶(雄蕊)聚生而成;雌球花又称大孢子叶球,由大孢子叶(心皮)丛生或聚生而成。11.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是由单倍体的孢子叶直接萌发产生的。配子体均很微小,生活周期短,无根茎叶分化,具有单细胞假根。从营养方式上可分两类:一类不含叶绿体,埋生土中,与真菌共生(松叶蕨类);另一类为绿色、光合自养型配子体(石松类楔叶类和真蕨类) 。12.小型叶:有一条叶脉或无脉,无叶隙、叶柄,诞生起源或顶枝起源。13.大型叶:多为二叉分枝的开放脉序,有叶柄、叶隙,顶枝起源。14.中柱鞘:紧接内皮层之下的几层薄壁细胞是中柱鞘,其细胞排列
5、整齐,分化程度比较低,可以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与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和侧根的发生有关。15.原形成层:原形成层是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在芽尖或根尖部位分化出的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细胞层。这些细胞的分化分化出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16.维管形成层:一般指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茎和根中,位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经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可以不断产生新的木质部与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 ,使茎和根加粗。17.木栓形成层: (根)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使根加粗,中柱鞘以外的成熟组织被
6、破坏,这时根的中柱鞘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茎)木栓形成层起源于表皮和外围皮层,因此皮层保留。18.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3 部分的叶。19.两面叶:植物的叶片一般为扁平体,有背腹面之分在两面叶中,叶肉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上下表皮也发生差异,如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叶表面近轴面颜色为深绿色,远轴面为浅绿色。20.花:花是适合于繁殖功能的变态短枝,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21.柔荑花序:花序轴柔软下垂或直立,花后整个花序一起脱落,无花柄或具短柄,单性花,无花被或具花被。22.心皮: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23.胎座:胚珠通常沿心皮的腹缝线着生在子房上,着生的部位就
7、是胎座。24.中轴胎座:合生雌蕊多室子房、胚珠着生在中轴上。25.侧膜胎座:合生雌蕊心皮边缘愈合形成一室子房、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26.特立中央胎座:多室子房纵膈消失,胚珠着生在中央轴上。27.双受精:指被子植物花粉粒中的一对精子分别与卵和中央细胞极核的结合。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双受精在被子植物中普遍存在。28.真果:仅由子房发育来的果实。29.假果:子房以外的其他结构参与了果实的形成。30.聚合果:离生雌蕊的每一枚雌蕊形成一个小果,这样一朵花内有多枚小果聚合在一起,称聚合果。31.真花说:毛茛学派认为原始的被子植物具有两性花,是由已灭绝的具有两性孢子叶球的本内苏铁演化
8、而来的,该理论称为真花学说。32.假花说:恩格勒学派认为原始的被子植物为单性花、单被花和风媒花植物,次生的进步类型为两性花、双被花和虫媒花植物,他们的观点是建立在设想被子植物来源于具有单性花的裸子植物中的弯柄麻黄的基础上的,这种理论称为假花学说。二不同类群的特征与比较1.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高等植物指具有根茎叶分化,有胚产生; 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各门植物的总称。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高等植物又叫茎叶体植物和有胚植物,其营养体均为多倍体,营养体孢子体的分化明显。低等植物指无根茎叶分化,无胚产生, 生殖器官大多为单细胞,营养体由单细胞向多细胞过度的各门植物的总称。包括藻类、菌类
9、、地衣,低等植物又叫原叶体植物和无胚植物。2.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植物界两大类植物的划分主要根据植物的生活史中其特殊的繁殖细胞孢子和繁殖器官种子来一分为二进行划分的两大类植物类群。种子植物: 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生活史中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衍后代的一大类植物。 他们具有很强的适应陆生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它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因其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开花所以称为显花植物。孢子植物: 孢子是无性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生活史中能产生孢子并以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叫孢子植物。它包括藻类植物、菌类
10、、地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因其生活史中无开花结实的现象,故称为隐花植物。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1)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2)原核细胞中的DNA为单链共价闭合, 环状, 不缩聚成染色体,无组蛋白, 无核膜、 核仁、 真核; 真核细胞中的DNA分裂期缩聚成染色体,有组蛋白,有核膜,核仁,真核。(3)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着丝粒,无减数分裂现象;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体和着丝粒,绝大多数有减数分裂现象。 (4)两者都有核糖体,但真核细胞还具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膜细胞器。4.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体多为高大乔木;有发达的维管组
11、织和次生结构,输导组织中的输导分子主要是管胞、筛胞;产生异型孢子。孢子体进一步发达,形态、结构、生活型更加多样化。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自养,异养、半异养(附生、腐生、寄生、共生); 许多一年生植物能适应极端环境,或是依靠强大的地下根茎以无性系形成密集的群体。大型叶,闭和脉序,多样化的根茎叶空间分布格局。以导管和筛管为主的维管组织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和强大,植物体中软组织成分增多,结构更加合理。花样繁多的内、外分泌结构, 能更好地调节体内、外环境平衡,更加有利于繁殖,保持居群稳定,抵御不良环境。大孢子囊特化成胚珠,雌配子体和幼孢子体在其中发育,形成种子。胚乳为非受精产物,即雌配子体(单倍体)。心
12、皮闭合形成雌蕊、果实 心皮 (carpel)即特化的大孢子叶,是构成雌蕊的单位。被子植物的心皮闭合包被胚珠,使种子的发育受到更加妥善的保护,为种子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柱头和花柱的分化也为传粉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大、小孢子叶集生成孢子叶球,大孢子叶不闭和,种子裸露。隐花植物。具有真正的花 由营养叶和孢子叶变态形成复合器官-花,在其上完成孢子体-配子体 -新孢子体的发育过程。风媒、虫媒传粉方式更加完善化。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 雄配子体 (四-十多个细胞)即花粉粒;雌配子体(几百-几千个细胞)即胚囊,多数具有颈卵器。配子体进一步退化 雄配子体(花粉粒)只有3 个细胞,雌配子体 (胚囊
13、)最多只有10 多个细胞。寄生于孢子体上。无颈卵器。形成花粉管输送精子。不动精子, “ 接合生殖 ” 。受精作用完全脱离了对水的依赖。具有双受精现象 由于胚乳为受精产物(3n) ,可以为胚的发育提供更加充足和丰富的营养。同时,这种具有双亲遗传物质的营养基变异机会大大增加,甚至可能影响胚的变异。具有多胚现象。多胚现象不普遍。系统演化上来自前裸子植物。中生代曾繁盛,现在多数种类已经灭绝。系统演化来源不详,很可能来自已经灭绝的裸子植物。白垩纪突然爆发,新生代繁盛,现存种类最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5.双子叶
14、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胚常具有2 片子叶胚内仅含1 片子叶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主根不发达,常形成须根系茎内维管束常呈环状排列,具有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有网状脉叶常具有平行脉花部常 5 或 4 基数,极少3 基数花部常 3 基数,极少4 基数,绝无5 基数花粉常具有3 个萌发孔花粉常具有单个萌发孔6.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相同点:孢子生殖,受精过程还离不开水。雌性生殖器官是颈卵器,都属颈卵器植物,都属高等植物。不同点:苔藓植物:配子体发达,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配子体矮小,也可称为原叶体,孢子体配子体均可独立生存。有根茎叶
15、的分化,出现输导组织蕨类:高等植物、维管植物(孢子体 )、颈卵器植物 (配子体 )、隐花植物。孢子型生活史,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孢子体较大,为茎叶体,形态结构逐渐复杂。配子体较小,无维管组织分化,同型孢子类群为叶状体,异型孢子类群简化为球状。现存的种类也被称为羽叶植物、羊齿植物(不准确 ) 。(孢子囊集生于叶腋松叶蕨。孢子叶球(穗)石松、卷柏、木贼。孢子囊穗瓶儿小草、紫萁。孢子囊群多数陆生真蕨。孢子囊果水生真蕨。) 茎尖的初生分生组织具有 1-几个顶端原始细胞。木质部管胞(环、螺、梯纹等)、纤维和木薄壁细胞。韧皮部 筛管(无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原生中柱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周围是初生韧
16、皮部,无髓。管状中柱 与原生中柱相似,但具有髓。网状中柱 由于叶隙重叠将中柱分隔成网状。每个分枝中央为初生木质部, 周围为初生韧皮部、中柱鞘、内皮层,又称“ 分体中柱 ” 。真中柱 和散生中柱 。(见于种子植物) 同型孢子发育的配子体:较大,独立生活,称为原叶体。异型孢子发育的配子体:较小,结构简化,通常只局限于大、小孢子壁中发育。苔藓:孢子型生活史,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结构简单,寄生于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颈卵器、原丝体、胞芽。配子体: 叶状体或拟茎叶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只有薄壁组织分化。体形小,大的不过50 厘米(巨藓)。 “ 根” 单细胞或单列细胞。 “ 茎”
17、无中柱或任何维管组织,最多有简单的“ 中轴” 分化。 “ 叶” 单层细胞,无叶脉,只有 “ 中肋 ” 。雌雄同株或异株:株 产生精子器 (antheridium) ,株产生颈卵器 (archegonium) 。由孢子(减数分裂)萌发形成的原丝体(protonema) 长成。营养繁殖 胞芽、断裂。 孢子体: 由孢蒴、蒴柄、基足构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基足连接配子体,吸收营养;孢蒴即孢子囊,其中产生减数分裂孢子(四面体形的 3 缝孢子),孢子通过一定机制散放出去,萌发成原丝体-配子体。7, 藻类和真菌藻
18、类真菌单细胞多细胞群体丝状体片状体、管状体、多核体假组织体原植体,无维管组织分化。细胞壁为纤维素质,光合色素系统各异,单细胞的生殖结构,游动细胞具鞭毛。形态结构,单细胞(如: 酵母菌)。菌丝体 mycelium : 由菌丝 hyphae 构成,低等种类菌丝无隔 (多核体,如:水霉);多数种类为有隔(多细胞)菌丝体,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隔膜端壁有各式孔道。各式孢子萌发营养体(菌丝、根状菌索、菌核、子座)子实体(最终完成有性生殖过程)细胞壁:除少数种类有纤维素细胞壁外,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由几丁质构成。生活环境:水生。淡水产或海产。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寄生、共生繁殖方式多样: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
19、殖。同宗配合、异宗配合。生活史类型多样: 有不具有性生殖的生活史( 如:) 。合子型生活史( 如:轮藻、水绵 ) 。配子型生活史 ( 如: 硅藻、马尾藻 ) 。孢子型生活史( 如: 石莼、水云,海带等) 。生活史与繁殖方式真菌的生活史为合子型生活史,只有单倍植物体,但在子囊菌、 担子菌中会形成双核菌丝。其生活史类型简单, 而过程较复杂 (常出现:质配、核配,各式孢子,多种孢子器,转主寄主等等)。生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三种。营养繁殖有藻体断离,营养繁殖小枝、珠芽等方式进行。无性孢子包括:游动孢子、不动孢子、似亲孢子、四分孢子、单孢子、果孢子有性生殖结构多为单细胞, (轮藻除外,藏
20、精器或精囊球,藏卵器或卵囊球)有性生殖的方式与特点配子交配 (planogametic copulation) :鞭毛菌亚门。同配、异配或卵式生殖配子囊配合(配子囊及其内容物全部融合为一个囊。见于接合菌亚门)配子囊接触配合(见于子囊菌亚门)体细胞配合(体细胞之间、或体细胞与孢子之间、或孢子与孢子之间直接配合,形成双核菌丝。)在高级类群中,质配和核配不同时进行,因此产生双核菌丝。质配 (plasmogamy) 受精过程中细胞质相互融合的过程。核配 (karyogamy) 受精过程中细胞核相互融合的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5 页,共 14 页三简答题1.植物结构的复杂化和发育规律复杂化:单细胞多细胞群体丝状体片状体、管状体、多核体假组织体组织体(维管植物)植物总体的演化规律: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多样性与生物圈整体演化相适应。植物演化规律植物类群形态结构生活史藻类单细胞、丝状、片状、假组织体简单,无组织分化。生殖结构单细胞。类型多样。无胚。菌类单细胞、丝状、或具子实体(假组织体)由菌丝缠结而成。生殖结构单细胞。单倍植物体,无世代交替。苔藓有假的根、茎、叶无维管组织。生殖结构多细胞。有原丝体和胚。异形世代交替, 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蕨类有(根)、茎、叶有维管
22、组织。生殖结构多细胞。有胚。异形世代交替, 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独立。种子植物有(根)、茎、叶有维管组织。生殖结构多细胞。形成种子保护胚。异形世代交替, 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蓝藻主要特征藻体形态:单细胞、非丝状群体、丝状体(不分枝或分枝)。可形成胶群体。细胞结构: 细胞壁 肽葡聚糖构成 ,外包胶质鞘 (胶鞘)。可形成各式胶群体。 原生质体 中央区 (核区),含有裸露的环状 DNA 分子,无核膜、核仁。周质( 色素质 ),含有多层类囊体、气泡、核糖体、颗粒物。光合作用器官和机理: 由类囊体膜上的藻胆体进行。 光能藻红素 藻蓝素 别藻蓝素 叶绿素 a。无鞭毛。少数可通过滑行或颤动运
23、动(如:颤藻属 Oscillatoria )。异形胞heterocyst: 某些丝状蓝藻细胞列中分化的一种特殊细胞,个大、壁厚、光学显微镜下呈淡色半透明状。功能主要是分隔藻殖段进行营养繁殖和固氮。繁殖方式:营养繁殖裂殖(schizogeny) ,无丝分裂。断裂。藻殖段。无性生殖内生孢子、厚壁孢子 (有孢子囊 ),或外生孢子 (无孢子囊 )。没有有性生殖,无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原绿藻特点:单细胞,翠绿色。直径6-25 微米。色素系统与蓝藻明显不同,与绿藻相似。 Chla:chlb=5:6,含有叶黄素、胡萝卜素,不含藻胆素。具有PSI 和PSII 。细胞壁含胞壁酸。原核,类囊体表面无颗粒,常局部垛
24、叠。黏菌:营养体为裸露的原生质团(plasmodium) ,多核或单核,无细胞壁,作变形虫状运动 变形体 (amoeboid body)。分割后可正常生活。无性生殖时形成子实体,具纤维素质外被并分隔,产生具有纤维素壁的有丝分裂孢子,萌发后形成粘变形体或鞭毛细胞。单倍体,没有有性生殖。但可进行同宗或异宗的胞质融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2.植物器官结构的差异1.根和茎的初生结构有明显的差异:(1)根的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均为外始式(向心发育);而茎的初生木质部为内始式(远心发育) 、初生韧皮部为外始式(
25、向心发育)。 (2)根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为相间排列;而茎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为相对排列。(3)根的皮层与中柱之间界限较明显,中柱鞘和内皮层有明显的分化。而茎中的中柱鞘和内皮层则一般不明显。 (4)根多缺乏髓,茎中常有发达的髓分化。(5)根的表皮为吸收薄壁组织,茎的表皮是真正的保护组织。2.根和茎的次生结构格式相同。差异主要是茎的生长轮更明显,茎的周皮、维管射线和髓射线发育得更好。周皮产生后根的中柱鞘以外部分枯萎脱落。由于次生木质部内始式发育,根、茎初生结构的格式不同,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的排列和位置也不同。3.叶是两侧对称器官,结构格式与根和茎明显不同,有背
26、腹之分。绝大多数叶发育时间短,次生结构得不到很好地发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3 生活周期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生活周期 也称生活史 ,指生物从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发育过程,繁殖产生下一代后又重现了该阶段的现象。(2).生活史类型:1.不具有有性生殖的:无核相交替(原核生物、粘菌门、半知菌亚门等:可分为只有营养繁殖和营养繁殖+无性生殖两种类型) 2.具有有性生殖的:有核相交替。多数也可进行无性生殖/营养繁殖。根茎初生结构次生结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27、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2-1. 合子型生活史:合子减数分裂,生活史中只有单倍植物体,如:衣藻、轮藻门、多数具有性生殖的真菌。2-2. 配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直接形成配子 受精,生活史中只有双倍体,如:硅藻门、褐藻门无孢子纲、多数动物。2-3. 孢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形成孢子,有世代交替。2-3-1. 同型世代交替(等世代型)如:褐藻门等世代纲、石莼属、多管藻属等。2-3-2. 异型世代交替(不等世代型)如:褐藻门不等世代纲、多数红藻、高等植物。高等植物:1.配子体占优势的:苔藓植物,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2.孢子体占优势的:蕨类植物、种子植物。2-1. 孢子体
28、、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蕨类植物2-2. 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均为不等世代型。4.什么是植物?生物体中那些一般以自养、固着方式生活的,在细胞水平上具有细胞壁、质体、液泡的真核生物谓植物。(1)老师现在给出的“ 植物的概念 ” 绝对严谨吗?为什么?如果认为不严谨,请举例反驳。衣藻(运动) ,猪笼草(食虫) ,蛇菰、草苁蓉(异养),黄花狸藻(水生食虫)(2)所谓“严谨”的生物学概念A 规律性:一般适合B 相对性:内涵/外延 C.发展性:不断完善D 切忌死板教条。(3)Botany 和 Plant Science有什么不同?传统植物学可分为: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
29、遗传学,植物化学,植物资源学和分子植物学。但现代的植物科学研究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多学科交叉渗透,它既包括传统植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又包括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兴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植物界, 基本任务是研究和认识植物界各个层次的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新原理, 探索新技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以传统学科为基础,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由植物学(botany)研究发展到植物科学 (plant science)研究的时代,以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为主要热点5.植物个体发育单细胞植物由细胞形成个体;多细胞植物由细胞集合形成个体,个体由器官组成。维管植物孢子体结构最为复杂,器官中还可
30、以划分出有相似细胞构成的结构和功能区域组织。高等植物多形成分生组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分生组织在不同部位循序产生,使个体发育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程中的结构变化具有明显的层次。各种器官在植物体上循序发生,相互连接,协同发育,构成有机的整体。植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最先发生的是营养器官,营养器官构成以积累营养物质为主要任务的植物体。然后才会发生繁殖器官或生殖器官,消耗营养体积累的营养以繁殖后代。与动物有所不同。器官的个体发育与环境密切相关。形态结构、发生时序、发育状态都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出多样性。维
31、管植物孢子体后来演化出根和叶。原始的叶为小型叶,在较进化的类群中(真蕨、种子植物 )才出现了大型叶。孢子囊集生成各种形式,并进一步演化为花粉囊和胚珠,胚珠成熟形成种子。在被子植物中花粉囊和胚珠与一些变态的叶一起分化为 “ 花” ,胚珠被心皮包被,后来发育成果实。原始的维管植物孢子体(如:裸蕨 )也没有根、茎、叶分化,只有体轴(axon, axis cylinder),体轴上着生孢子囊或分化假根和假叶。真核藻类种类: 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硅藻门、褐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 红藻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32、页,共 14 页6、演化思路植物的总体演化规律是: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多样性与生物圈整体演化相适应。藻类植物在水生环境中演化,受重力、水分、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较小,结构简单,光合生理基础、形态、生殖方式、生活史类型多样。真菌虽然采取陆生生活得较多,但是其营养方式决定了其形态结构演化,结构和生活是类型都较简单。陆生植物植株必须承受重力,水分、温度等条件变化很大,因此在进化中孢子型生活史植物得到发展。蕨类植物为最早的陆生植物。孢子体发达,配子体较退化;很早就产生了具有发达次生结构的木本孢子体类型和具有异形孢子的类型。苔藓植物配子体发达,孢子体退化,在陆生适应
33、中缺乏发展前途,是陆生植物演化的一个盲支。种子植物配子体简化,依托孢子体发育;形成了花粉管和种子,使受精作用脱离了水的束缚,孢子体幼体得到更好的保护;孢子体形式多样,结构复杂精细,成为最适应陆生环境的高级类群四、比较思路:1、生活史类型与特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2、 植物体(孢子体 /配子体)营养结构(细胞 /组织 /器官水平)。3、植物体(孢子体/配子体)生殖(繁殖)类型与繁殖结构。薄壁组织 包括光合、吸收、储藏、通气等类型保护组织 包括表皮、周皮机械组织 包括厚角组织、厚壁组织输导组织(复合组
34、织)包括维管束等类型分泌组织即分泌结构,包括内部分泌、外分泌两大类型顶端分生组织也称初生分生组织。位于顶端,产生初生结构。使植物体伸长。居间分生组织 属于初生分生组织。一般位于节间基部。分离分生组织 与居间分生组织类似,一般位于叶腋等部位。侧生分生组织也称侧面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 是由初生结构细胞脱分化形成的,包括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位于植物体侧面,产生次生结构,使植物体加粗。三生分生组织也称额外形成层、副形成层。是次生结构中产生的分生组织,产生三生结构(异常结构),使植物体加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5、 14 页植物界蓝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红藻门褐藻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细菌门真菌界粘菌门真菌门地衣植物门藻类植物非维管孢子植物Seedless Nonvascular Plants 维管孢子植物Seedless Vascular Plants 孢子植物spore plants 维管种子植物Vascular Seed Plants 维管植物种子胚 以 原分 生 组织 和 初生 分 生组 织 为主。胚芽胚根胚轴根不同植物可以具有:初生结构初生+次 生结构初 生 + 次 生 +三 生 结构茎不同植物可以具有:初生结构初生+次生结构初生+次生+三生结构叶以 初生 结 构 为主。根/茎结合部着生子叶,结构具有过渡性。芽侧枝花具 有 初 生 结构。果实具 有 初 生 结构。被子植物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幼苗初生结成体初生结构初生 +次生结构初生 +次生 +三生结构胚受精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