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老师要仔细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开出现学问性错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尝文章的语言美。 2.培育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培育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致词句,品尝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终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们一家人常常一起漫步吗?漫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好玩的
2、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解并描述经验,与大家共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泛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识课文的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漫步的人有哪些? B.漫步的季节呢? C.漫步的地点? D.漫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谁有真正的确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原委听谁的呢? 由“爱”确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
3、是“尊老”。 3.文章最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慎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终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沟通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持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厚、庄重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探究课文,品尝语言: 本文语言美丽,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
4、面我们采纳鉴赏法来细致品尝一下。 同学们读课文,采纳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致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听从,儿子的恳切、孝敬。“正因为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漫步教案,来自网! 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相互衬托,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5、,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终归幼小,自然也轻。 五、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美丽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当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留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厚。 2.“我”的语气、语调应当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
6、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漫步中,到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柔,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验中,肯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沟通。 留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七、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
7、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爱护,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华蜜!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终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妙的感情亲情。老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八、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举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致的细微环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富
8、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华蜜的家是美妙的、温馨的,华蜜的家庭的生活细微环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进入漫步的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感情。今日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的“美点寻踪”。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体会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A、作者以“漫步”为线索,把几个镜头联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B、欢愉,深厚。 2、阅读课文,思索沟通: A、用不同的表述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9、(4)老年人、中年人、幼儿(5)慈爱的奶奶、孝顺的儿子、天真可爱的孙子 B、从不同角度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1)三代人之间深厚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亲情、真情、责任感、生命感(4)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5)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6)华蜜的家庭是美妙生命的摇篮(7)相互爱惜、敬重、爱护和理解的一家人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把实力的训练渗透到教学中,不应当追求答案的。) 三、品读课文,赏析美点。 1、在文中选取“漫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线索,逐步呈现了一家祖孙三代人的和谐、敬爱的关系。文中通过几个细微环节描写,浅显而有深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的美
10、德。 小组合作把它们找出来,探讨沟通体会它们的深意。 (1)母亲听信劝告,和我们一起去漫步,说明“我”是个孝子,从小听话,现在母亲很信任“我”。 (2)儿子发觉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儿子天真可爱、聪慧才智,话语中充溢情趣。 (3)为选择行走路途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4)“我”背起老母,妻子背上儿子,走过他们走不过去的地方,揭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肩负着生活的使命。 (作者通过这几个传神好玩的细微环节描写,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谐的生活情趣,写得既明快又含蓄,几浅显又深刻,读来使人引起共鸣,掩卷催人玩味深思。) 2、描写细
11、微环节的同时,还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仿照下列例句,试作赏析。 A句:“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义。” 赏析:祖孙的对举,表明子孙间有不同的要求,语句对称,富有情趣。 B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峻关头时那样。” 赏析:在严峻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状况也相像。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兴奋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可见我确定选择“委屈儿子”,听从母亲,是因为对母亲的敬重和孝顺。 B、学生书面完成,然后沟通。 明确:课文运用结构大
12、致相同,内容相关或相对的对称句式,显得整齐匀整,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增加了表达的效果;用词精确,富有浓重的情味,充溢了“我”对慈母的真诚和孝敬之情。 四、口头作文,表露真情。 家庭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例如过生日、走亲戚、逛商店、游景点,都能体现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反映了生活之美。你在生活中,体验到家庭生活的“浓浓亲情”和“生活之美”了吗? 学生略作思索后,当堂口头作文。 师生评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爱好,提高审美和鉴赏实力。 重难
13、点: 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精确把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 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 4、天净沙秋思中干脆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 观沧海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尝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雄伟壮美景象。 4、体会诗人广袤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袤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探讨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
14、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_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 1、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
15、“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背景: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卷土重来。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无敌,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美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疾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三、解题: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步出夏门行是乐府旧题,又名陇西行。夏门,是洛阳的一个城门。曹操
16、的步出夏门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四章。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颂的。诗的最终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四、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但有时也要依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开读破词语。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 四言句_/_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五言句_/_/X或者(_/X/_) 七言句_/_/_/X或者(_/_/X/_) 2、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及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