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概括.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概括.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概括 人生没有真正的完备,只有不完备才是最真实的美。可以失败,不行以失志。可以悲观,不行以无望。只要眷恋奇迹,才会得到奇迹的眷恋。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必修三学问点概括,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三地理必修三学问点概括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即使在陆半球上,陆地也仅占48%。 2.面积广阔的陆地叫大陆,面积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的岛屿是格陵兰岛,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3.大陆和它旁边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依次是亚非
2、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所处纬度的是南极洲。 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输河、红海、曼德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北美、南美巴拿马运输河;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4.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欧两洲)、巴拿马(南北美洲)、埃及(亚非)、美国(北美和大洋洲)、印度尼西亚亚洲和大洋洲。 5.四大洋面积:太平洋(渐小)、大西洋(渐大)、印度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是北冰洋;所处纬度的是北冰洋。 6.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缘由是
3、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也可引起海陆的改变。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交界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属于板块碰撞处;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属于板块张裂处。 7.七大洲地形特点:(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包括海拔凹凸、地势起伏、地形类型及分布。) 亚洲-地形困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阔,平原分布在大陆四周地区; 欧洲-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中部多平原,北部及南部为山地;北美洲、大洋洲-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4、(西部、中部、东部);南美洲-西部高山,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 8.海底地形: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大陆隆、海沟、洋盆、海岭。 高三地理必修三学问点概括2 1、对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天气困难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温度上升;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汲取、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淡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5、6、大气的保温效应:剧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改变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
6、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上升,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干脆缘由,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依据等压
7、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
8、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
9、中心随季节改变而改变的状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难、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亲密关系。 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地理 必修 知识点 概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