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课的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课的教学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课的教学教案 在地理课堂打算过程中,老师可以考虑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留意力,并帮助学生克服地理学习中的困难。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举事例、运用数据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部分同学能精确表述人和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使学生都能具有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并能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在生活中留意节约资源,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做一个力所能及的大自然管理员。 教学难点 运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
2、发觉;学法:扮演角色、探究发觉(课内外结合)。 教学媒体 投影片、学生制作的简报。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 学习本章前几节内容后,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五组,其中四组选取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中的一类资源,搜集资料,办一期简报,以反映自然资源开采利用中的问题;一组编排反映环境问题的小话剧。 【导入 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发觉这些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自然资源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现在我就请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这些资源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请大家探讨一下会造成什么后果? 各小组代表展示简报,通过事例、数据、图片说明: (1)当前土地
3、资源利用多,疼惜爱护不够,造成耕地日益削减,水土流失严峻。 (2)用水量大量增加,水资源遭到污染,奢侈水现象严峻。 (3)对森林滥砍滥伐,使地球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失去调整作用,出现严峻的环境问题。 (4)对矿产资源乱采乱弃,即奢侈矿产资源,又破坏环境。 【概括总结】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能合理开采和利用,不仅使自然资源日益削减,导致资源短缺,而且还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 我们来看一组资料,它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相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出示投影片1】 小资料:地球一天中的环境灾难。 【启发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永久健康地发展吗?请同学们先观看一个
4、小话剧宁静的春天。 话剧大意是:春暖花开季节,一群小鸟欢乐地飞回久别的家乡。那儿山青水秀,百花争艳,有许多她们的好挚友。然而,当她们到达后发觉,一切都变了:荒山秃岭,远处烟筒冒着黑烟,近处小河散发着臭味,从前的挚友也不见了,小鸟们只好难过地离开了。那里的春天再也听不见鸟儿的欢乐声了。 同学们绽开热情探讨。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大自然是同我们生死相依的挚友。家园被毁,挚友灭亡,人类也将无法生存下去。 学生探讨,填空解答。 【概括总结】 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人类只有很好地疼惜,爱护环境,环境才能成为我们的挚友,同我们和谐发展。 【转折过渡】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子,可以为所欲为
5、,使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不断恶化,已经起先威逼我们的生存。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实行哪些措施进行补救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5页,第一、二、三段课文,分析概括。 (1)6月5日规定为世界环境日。 (2)我国环境立法。 (3)立足于宣扬教化,从我做起。 【启发提问】 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做一个大自然的管理员,你能够做些什么? 学生热情探讨,老师归纳如下: (1)向社会和自己熟悉的人宣扬爱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 节约用水和用电,收集废铁、废纸等物品,将它们送往废品收购站。 (3) 爱护环境,美化环境 (4)学生回答测试题,并进行探讨,懂得要用环境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再次
6、强调】 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做好爱护和发展环境的工作,才能为自己创建一个美妙的生存环境。 【课后实践】 (1)要求每一位同学针对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写一条爱护环境的广告宣扬标语。 (2)以小组为单位,编一期环境爱护手抄报。 小资料 (投影片1) 小资料:地球一天中的环境灾难 美国洛杉矶时报曾以“大地母亲生活中的一日”为题报道了整个世界一天中发生的事情: 1.世界各国70%的城市居民,即15亿人,呼吸着不卫生的空气,至少有800人由于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2.5600万吨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层,大部分是通过运用矿物燃料和焚烧、热带雨林排放的。 3.至少15000人死于担心全的水造成的疾病,其中大部分
7、是儿童。 4.12000多桶石油泄漏到世界的海洋,这足以注满25个游泳池;约1725万千克垃圾被从船上丢入海中。 5.180平方英里(约460平方千米)的森林消逝;多达140种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灭亡,主要缘由是森林和珊瑚遭到破坏。 6.世界上413座商用核反应堆的发电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5%,它们产生的核废料达20多吨。 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教案2 【教学内容分析】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探讨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相识。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
8、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相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相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相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的
9、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般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学问,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缘由。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探讨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找寻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找寻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惜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加关注人类将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
10、过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4.通过欣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相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相识地球是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方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沟通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相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沟通,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驾驭学问,培育实力,发展特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生
11、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须要相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相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须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引入相识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主题,进而以谈天说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导学、自主探讨、探讨沟通 先依据同学们过去的视察体验,沟通对天体和宇宙的相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相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视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相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紧扣谈天
12、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导 (引导启发)相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相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缘由。宇宙虽然无穷无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读图指导)图1.2体现了宇宙是按肯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
13、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描述层次要清楚。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依次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沟通点评 激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沟通、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意科学性,并使学生相识到人类相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究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
14、 探究引导 地球究竟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究和探讨成果。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殊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自学、探讨、点评 1.相识地球作为行星的一般性 (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探讨) 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相识地球。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其次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学问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态)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相
15、识地球。 (点评指导)点评侧重运用数理学问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实力。如,视察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依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依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依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殊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别之处的结论。最终,以上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2.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特别行星 为何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别的行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宇宙中只发觉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只提出,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球行
16、星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特点的相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导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索生命生存须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 自学整理、沟通点评 第一步:读图表分析。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其次步:阅读、理解教材。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改变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探讨沟通评议。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探讨,全班沟通。 点评侧重分析探讨的角度(即从地球的特别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
17、生存所须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一般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多学科学问的运用(留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利用图表信息的实力(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描述实力(即条理性和科学性);采纳集体评议与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 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找寻外星人的方向 (指导探究)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始终在为找寻“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觉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组P.7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找寻外星人的方向。最终全班沟通。 说明:这里所谓的“方向”,并不是“方位”,而是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地方。要分析这个问题,须
18、要依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加以推断。活动只是给出了一种思索的线索,同学们的思索要力争富有创意,敢于“异想天开”。 拓展 第一步,课堂围绕课本供应的思索线索探讨;再依据自己驾驭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其次步,感爱好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依据条件许可,参与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纳网上探讨、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化探究。 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相识,
19、提高学习爱好。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打算 书本插图和课件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论述太阳系的概括。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次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板书) 师: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一般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炙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
20、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万物生长靠太阳”,靠的就是太阳能够为地球供应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下面请大家看教材P8的四幅图,依据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 师:刚才几个同学回答的比较全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虽然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行估量的。太阳辐射对地
21、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改变的重要因素,即太阳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改变的主要动力。 (板书)1.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改变的重要因素(投影照片) (简洁介绍水循环、洋流、大气环流、生物活动等学问)例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对于整个地球表层来说,热量应当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输送。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改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师:其次,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板书)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
22、重要能源 一是人们可干脆利用太阳能,例如,人们干脆利用太阳能发电,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是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国家之一。在一些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用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还用太阳能发电,看上了电视。 师:太阳这么巨大的能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大家看书P9“阅读”部分太阳能量的来源。 师:哪一位同学能讲一讲太阳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生: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 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聚变,变成1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
23、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根据这样的消耗速度,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教材P9的“活动”要求,并思索课本中的问题 师:(总结讲解) 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问题1和2的结论有相关性。因为低纬度的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肯定状况下确定了植被的生长状况,植被的生长状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师:(过渡)
24、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了光明,带来了暖和,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但有时太阳的一些异样改变,也会给地球带来麻烦。例如,20_年10月2311月5日,太阳风暴连续多次攻击地球,亚洲、欧洲、美洲的很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日本的一颗通信卫星信号中断,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复原运用。那么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书)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投影)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师:同学们看太阳大气结构图。太阳外部结构分为哪几层? 生:分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师: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分别位于太阳大气层的什么位置呢?请3位同学看图回答。
25、 生:(3位学生分别回答)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呈玫瑰色;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师:很好。太阳大气常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就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板书)有哪些呢?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耀斑、谱斑、日珥、射电等的改变,我们这里主要介绍黑子和耀斑。 (投影)太阳黑子 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黑子事实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依据长期的视察和记录,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改变的周期大约为11年。 (投影)太阳耀斑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作耀斑。耀斑爆发从起先到高潮,大约只
26、须要几分钟至几非常钟。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耀斑活动的周期大约也是11年。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常见的地方和时期。耀斑随黑子的改变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其次课时: 新课导入 复习上节内容:太阳活动的类型。 (过渡)太阳活动变更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大小,因此,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了解这些影响。 (板书)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师:大家看教材P11第2、3段内容,看看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生:扰
27、动地球电离层;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 师:很好!主要是这三大影响:(1)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放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汲取,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例如,1989年3月发生的几十个剧烈耀斑活动,引起短波通讯15次突然中断,24次全部中断。(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着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加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猛烈抖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假如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淡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漂亮的极
28、光。 另外,近几十年的探讨表明,地球上很多自然灾难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难等等。 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以便有关部门及早作好打算,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太阳辐射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设计 补充内容:有关地球仪的学问 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肯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旁边(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投影展示)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 4.纬度
29、与经度的划分(投影展示) 东西经度区分:(很重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经度递增的是东经,递减的是西经。 5 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留意的问题是: 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肯定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
30、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6 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推断所示范围大小 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0的弧长约是111km。 赤道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是111kmcos该地纬度 讲解习题。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始终向东走 B.始终向西走 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终向东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终向东南走 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了解人类相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究的意义,了解宇宙探究的现状。 2.德育目标:培育学生酷爱科学和勇于探究
31、的精神,相识爱护宇宙环境对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 3.实力目标:培育学生视察实力、读书实力、分析综合思维实力等学习实力。 教学方法 导学式。 教学重点 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媒体 利用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航天飞机放射。 【老师说明】 这是1998年6月3日早晨美国发觉号航天飞机升空时的情景。 【老师提问】 搭载它一起升空的有一个什么仪器? 学生回答:阿尔法磁谱仪。 【老师提问】 阿尔法磁谱仪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探究宇宙本源,找寻暗物质和反物质。 【老师讲解并描述】 阿尔法磁谱仪进入太空,探究宇宙本源是人类对宇宙的又一次新探究。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对宇
32、宙的新探究。 【老师提问】 人类利用哪些手段了解宇宙呢? 学生回答:双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老师提问】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究始于哪种探测手段? 学生回答: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因为它是首次在地球以外观测地球。 【播放录像】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老师提问】 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人类从今以后又有哪些新探究手段?进行了哪些探测活动?获得了哪些成果? 【出示投影】 (补充资料)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究 (1)1959年,前苏联放射胜利“月球3号”,它所携带的自动行星际站绕到月球背面上空,第一次主动拍摄了人类从未见过的月背照片。 (2)1961年4月21日
33、,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座“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绕地飞行一周,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3)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座“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4)1971年,前苏联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放射上天。 (5)1976年,美国放射的“海盗号”飞船第一次登陆火星。 (6)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放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7)1995年,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胜利。 (8)1997年7月4日,美国“探路者号”飞船顺当在火星上着路。 【老师提问】 人类这些探究活动与望远镜观测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解除大
34、气干扰,可干脆取样。 【播放录像】 宇航员与月球车 【老师总结】 人类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又有了太空试验室,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航天器从无人航天器发展到载人航天器,通过这些手段,人类知道了磁层、宇宙射线和一些大行星表面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播放录像】 火星、木星 【老师讲解并描述】 在世界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国航天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处于世界前列。 学生阅读:“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阅读材料 【播放录像】 东方红1号卫星 【老师总结】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究,原先关闭得紧紧的“天窗”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一扇一扇打开,我们所驾驭的信息增长了千万倍。但航天事业同时又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事业,美
35、国的火星安排耗资2675亿美元。有人曾计算,用航天飞机每运输100克货物约需1500美元。 【老师提问】 人类为什么不惜代价,不懈地从事宇宙探究? 学生回答:相识了解宇宙、开发利用宇宙、带动科技发展。 【老师补充】 人类相识了解宇宙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宇宙,目前人类已从探究阶段逐步进入到了空间开发利用阶段。 【老师提问】 宇宙中有哪些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如何利用? 学生探讨。 学生读书:“开发宇宙” 【老师补充】 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人们利用宇宙空间这个特别环境,通过人造卫星可从远距离观测地球,快速、大量收集地球的各种信息。例如气象卫星拍摄的卫星云图能为我们更好地做出
36、天气预报;又如,依据卫星照片发觉哈萨克已干枯的库兰达里河河床下是一个大湖泊,在沙漠下发觉几处淡水;再如卫星供应的国外小麦产量的精确预报,仅美国一年就获得两亿美元的好处;卫星还可以在人类还未发觉时预报小麦锈病虫害,可及早防治。同时人类还在卫星上进行大量科学试验。1996年12月,俄美首次胜利地在“和平号”轨道站培育并收获第一批太空小麦,从播种到成熟仅用97天,证明生物在太空是可以发育的。这对于人类在将来星际飞行中解决食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超市中还出售有太空育种的西红柿、辣椒,其个大且抗灾实力强。宇宙具有的失重、高真空、超净和极端温度等条件是生产某些特别物品所必需的。1992年10月我国利用
37、一颗返回式卫星做搭载培育生物试验,培育出防癌生物石刁柏。再如,火箭所需耐磨的铅铝合金,在地球上制造时,铅总要沉究竟部,冷却后得到的不是一种匀称的合金块,而像一块分层蛋糕,假如在宇宙中生产这种合金就便利多了。依据统计约有400种地面上无法制造的合金能在失重环境中制造。 【老师提问】 人类为什么要把眼光投向宇宙,探讨宇宙资源的开发? 学生探讨。 【老师总结】 人类生存的地球,由于人口的快速膨胀,已出现了资源短缺的问题,将来也将面临生存空间惊慌的问题。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补充陆地资源,人类在探讨开发陆地环境的同时,已在向海洋和大气环境进军。人类还把目光投向宇宙,不断探究宇宙,探讨宇宙资源的开发,
38、以解人类将来所面临的种种生存问题。 开发宇宙资源是全球共同关切的问题,而且它的规模、技术、经济投入都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完成的,需进行国际合作。 【老师提问】 阿尔法磁谱仪的永磁铁是哪个国家制造的?这个工作安排由多少个国家参加? 学生回答:中国,十多个(美、中、俄、法、日等)。 【老师讲解并描述】 人类在探究宇宙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而且它已经对人类的开发活动造成危害。 【老师提问】 这个问题是什么?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太空垃圾。废弃的航天器、航天器爆炸后的碎片、从航天器扔出的垃圾。它们与航天器之间相对速度很大,对航天器造成巨大威逼。 【老师补充】 自1975年以来,约
39、有4600颗废弃卫星及同样多的失事火箭及其它航天器的碎片在近地轨道上游荡,它们中虽然每天有23颗脱离轨道进入大气层被烧毁,但仍以每年200300件的速度增加。它们的运行速度是炮弹飞行速度的几十倍,所以对航天器造成巨大威逼。1996年1月,在太空飞行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为避开与一个失效卫星发生碰撞,机上宇航员不得不对航线进行调整。1995年,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放射的太空试验观测自由飞行器,在太空运行8个月后被“奋进”号航天飞机收回,经检查,其外壳被太空垃圾撞击布满麻坑。1983年一小块剥落的油漆曾撞坏“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前窗。目前人类放射的航天器在地面监控中心与宇航员亲密协作下可刚好躲避太
40、空垃圾,而人造卫星则难以躲避。人类现在正研制限制太空垃圾、削减危害的方法,这同样须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一起来爱护宇宙环境。 【老师提问】 我们通过这节课了解了宇宙的现状及宇宙资源的利用状况,大家可否设想一下,今后宇宙探究手段及宇宙资源利用的方向。 学生探讨 【播放录像】 设想中的太空城 【老师说明】 这是一个设想中的太空城。它是圆环形的,像个巨大的车轮。“轮胎”是空心的,是太空城的生活区,可供1万居民居住。太空城每分钟绕自己的中心轴渐渐旋转一周,使环的外缘产生与地面重力相等的人造重力;内缘是太空城的“天”,天空有一排排拱形玻璃可供应相宜的太阳光,给太空城带来暖和和光明。自动化农业自动向农作物
41、供应二氧化碳、水和肥料,农作物为人和动物供应食物、氧气和净化空气。 【老师总结】 为了人类更美妙的明天,望大家大胆设想,勇于探究,为宇宙环境的开发利用开创更广袤的前景。 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驾驭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中学地理学问与原理进行说明。 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 5、运用中学地理学问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二、本讲重点、难点 重点:
42、日本的地理特征。 难点: 1、日本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呢?(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缘由) 日本(板书) 【引入新课】今日我们来学习世界国家地理中的日本,还是跟上节课一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自然地理特征(板书) 1、地形(板书) 【读图】请大家把地图册翻到日本这一页,找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索下面的问题。 【提问】依据地形图,来总结一下日本的地形态况?(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沿海地带分布着
43、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 2、气候(板书) 【提问】依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柔,降水较多;夏季凉快,降水丰富,缘由: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 3、河流(板书) 【提问】接着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缘由(短小且水流湍急,缘由: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资源分布(板书) 【提问】从日本的资源分布图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缘由:水能-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森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 二、农业(板书) 【提问】通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当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学问分析详细实例,便提问边进行补充,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