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必修四政治知识点.docx
《2022年高中必修四政治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必修四政治知识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必修四政治知识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慢慢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慢慢释,以至融会贯穿,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中学必修四政治学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中学必修四政治学问1 第一单元 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在肯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亲密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就是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才智,是“
2、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学问的概括和总结。(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详细科学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留意】 详细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肯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
3、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相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行知论。 (2)为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需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确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确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
4、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阅历和相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志向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妙的将来;动员和驾驭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气。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相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定性。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
5、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觉。 干脆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变更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
6、果 中学必修四政治学问2 其次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留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详细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详细形态是共性和特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7、、现象的改变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改变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担当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行分割的。 【留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分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改变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肯定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别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短暂的。 物质世界是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肯定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
8、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歼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改变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反规律。违反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处。 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9、 (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敬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相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相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敬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起先就是劳动的产物,
10、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困难性和组织的严密性,确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物质确定意识。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安排性、主动创建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不仅能相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相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料将来。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建性,是人能够相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相识之物,而没有不行相识之物。 2
11、、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建出没有人的参加恒久也不行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昂扬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丢失斗志。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
12、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六、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确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途、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 做事情要敬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动身,经过调查探讨,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
13、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踏实的科学看法结合起来。 七、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干脆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变
14、革社会的实践。 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试验活动。 八、实践和相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 (1)实践是相识的基础(实践确定相识)。 实践是相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相识) 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供应更完备的相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相识实力) 实践是检验相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归宿。 【留意】相识的来源是实践。相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学问的途径有两个,参加实践获得的干脆阅历和学习间接阅历。但归根究竟都来源于实践。 (2)相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相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相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15、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九、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详细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记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相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同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假如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详细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假如人们不顾过程的
16、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原理:相识具有反复性,相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相识、从相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相识和发觉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中学必修四政治学问3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四周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
17、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留意】并非随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详细、有条件的。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依据事物固有联系,变更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
18、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相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留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分: 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听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行分
19、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改变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改变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确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改变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志向效果; 同时必需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留意】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
20、,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 2、驾驭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驾驭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内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留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相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动身相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精确的相识。 【留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肯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
21、不完全一样。 第八课 唯物辩证的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改变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改变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留意】 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改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都是运动改变的,但并非任何运动改变都是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缘由: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缘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必修 政治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