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时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时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推恩令藩镇割据文官通判中央行省宣慰司中央集权省制高考资源库变化:实行行省制度。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考点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及选官制度的变化相权决策审议牵制皇权参知政事财权中书省察举九品中正11进士科高考资源库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意义: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了统治基础。考点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丞相殿阁大学士内阁行政机构内侍机构议政王大臣南书房军机处,重难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矛盾及对该制度
2、的评价(1)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秦朝以来皇帝削弱相权的手段主要有:一是分割相权,如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三司二府制;二是中枢权力机构决策权的丧失,明内阁和清军机处都没有决策权,直接听命于皇帝。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封建王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地方主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命,并加强监察力度,汉武帝实行的刺史制度主要是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二是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控制。,(2)评价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
3、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消极作用: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总之,从历史发展来看,唐朝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使得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明清时期则以消极作用为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说明封建制度走
4、向衰落。,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趋势(1)演变过程:世官制:西周时期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军功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的按军功授爵制度,替代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察举制:汉朝时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主要依据是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实行。起初家世才能并重;后注重门第和家世,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加以完善,宋元明清沿用,影响深远。(2)演变趋势: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
5、的表现(1)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废除丞相。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的废除,使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2)内阁的设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度正式确立。(3)军机处的设立: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钦定,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4)加强思想控制:明清时期将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加强了对官吏
6、的思想控制。清朝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为残酷。,误区警示1.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2.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集权。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此后,历朝基本沿袭。,探究题一、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回
7、答问题(11分)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至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材料二(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史记吴王濞列传材料三(主父偃)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摘引典型材料,说明汉初分封王国是基于怎样的考虑。(2分)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西汉的地
8、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相比有了怎样的变化?(1分)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2分)(2)材料二、三所提出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的手段上和产生的结果方面有何不同?(4分)(3)西汉王国问题的出现与解决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哪一对矛盾的冲突?(1分)这一冲突的结果说明了什么?(1分),【解析】本题考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第(1)问,主要依据材料作答。第(2)问也要从材料出发,材料二主要内容是晁错向汉武帝提出“削藩”的建议,材料三说的是汉武帝时颁布的“推恩令”。第(3)问依据材料总结。【答案】(1)“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昆弟少,诸子弱”。(2分)实行郡国并行制。(1分)诸侯势力膨胀,导致“小者淫荒越法
9、,大者睽孤横逆”,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2)手段:前者采取强削的办法;(1分)后者主张加大分封,把王国的土地再分给子弟。(1分)结果:前者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迅速激化,引发了七国之乱;(1分)后者使诸侯封地越来越小,其势力越来越弱,无力与中央对抗。(1分)(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1分)中央集权对地方分权保持优势地位。(1分),二、君相矛盾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秦有左右材料二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
10、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出一些人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的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材料三明代废除丞相制度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请回答:(1)材料一中“丞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1分)(2)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汉朝、唐朝、宋朝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5分)(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根
11、本原因是什么?(1分)(4)综上所述及所学知识,请归纳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趋势。(2分),【解析】本题考查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历程。皇帝通过分割、制约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制度来不断强化皇权。第(1)问,通过“金印紫绶”可以看出丞相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回答;第(2)问,根据“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来回答;第(3)问,根据吕不韦、曹操“掌握国家大权”可知相权重,威胁皇权;第(4)问,通过归纳可知趋势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答案】(1)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1分)(2)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1分)
12、唐朝:三省长官均为丞相,相权一分为三。(1分)宋朝: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3分)(3)说明的问题:丞相位高权重。(1分)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阻碍。(1分)(4)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2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2010山东高考)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名师指津】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事,而三司使掌管财
13、权。通过这项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项宰相的权力是缩小了,一分为三;B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的军机处;D项材料不涉及地方。故选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近年来高考常考的考点,主要使用材料考查其演变过程和趋势,复习中要注意梳理其在历代的演变,并注意区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2010江苏单科)“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A【解析】根据“佛教”、“领之于帝师”,可知这里的“官”是管理宗教事务的。四个选项中属于元代并
14、负责管理宗教事务的只有宣政院,C项是清代的机构,答案为A。,2.(2011惠州调研)“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B【解析】这四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A是指秦始皇;C符合唐太宗;D也应指唐太宗。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汉武帝利用中朝制度,唐太宗利用三省六部制,宋太祖利用三司,这些举措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2010江苏单科)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
15、,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名师指津】诗句类试题须认真读懂诗句,注意诗句的作者及所处时代。这首诗四句,每句都是解题信息点。前两句的大概意思是说世代相传的贵族子孙登上高位,而杰出的人才却沦为下级官吏。后两句对前两句的现象阐述原因,即地位权力使得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已经不是一个朝代的事情了。这四句缺失任何一句或者不理解任何一句都难以解题。科举制是依据考试选拔官吏,D项应予排除,A、B不会导致材料中的现象,也应排除。,古代选官制度这个考点近年高考主要使用材料让考生辨别选官制度的类型。在复习古代选官制度演变时应特别注意选官标准的变化:察举
16、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孝、廉,九品中正制下选官的标准是门第,科举制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来选拔官吏。,(2010浙江文综)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C【解析】解题时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下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四书南宋时才出现,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2.(2010苏中三校)剑桥中国史中写
17、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D【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把握科举制的特点、作用,其中九品中正制被隋文帝废除。,中国古代地方三大行政制度及对其的认识,【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太祖)召普(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天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涑水纪闻材料二是月,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两个人对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找出根据赵普“惟稍夺其权”的建议,指出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3)材料二中“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知”主要解决什么问题?(1分)有何利弊?(2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