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项目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项目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铁项目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1.1 质量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及相关行业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1.2 施工质量管理机构开工前成立项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担任。组员由参加本工程施工的技术负责人、安全质量负责人、物资设备负责人、计划财务负责人及办公室主任担任。详见质量管理机构框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总工程师各施工队长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项目副经理现场专职质量检查员各项目分部项目部各部室1.3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我集团公司已通过了ISO9001-2000标准质量体系审核认
2、证。本工程中,为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实现工程质量目标,开工后我公司将迅速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对本标段工程质量承担主要责任,作业班长对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并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定期质量检查、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分析质量保证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积极推动项目经理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详见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框图。1.4 施工质量管理制度1.4.1 技术交底制度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在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队长、质量检查员以及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施
3、工工艺、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要求全体人员明确标准。技术交底资料办理签字并存档。1.4.2 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自检是指每道工序完成后的自我检查,互检是指两班组之间的相互检查,交接检是指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交接时的检查。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实行“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位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1.4.3 质量责任制度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制度,将每一单位工程、分
4、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每道工序都落实到责任人,对于任何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将追究每个责任人的责任。1.4.4 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项目队、项目经理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检,经签证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1.4.5 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现场验收制度物资设备部为材料采购的主要负责部门,负责工程所用物资的采购、检验检测、标识、管理工作,工程开工前,根据材料使用计划对材料供应商从生产能力、质量管理、商业信誉等方面进行评定,选择确定供货商。材料到现场后进行验收并按照规范规定的频次进行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马上清除现场。1.4.6 岗位易人审批制度对于我公司拟
5、投入的主要管理人员,一经上岗,坚决不轻易易人,保持各个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稳定。我公司拟投入本工程的专职质检人员,保证全部到位。如果由于特殊原因确需更换时,将在更换人员前报建设单位审批,经批准后方可更换。1.4.7 质量事故申报制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发现的任何质量方面的事故,现场必须立即汇报,以使项目经理部及时掌握质量信息,并及时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汇报,不隐瞒或弄虚作假。如果出现重大质量事故,项目经理必须在2小时内口头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并在3日内将事故的详细情况以及整改措施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报告。1.4.8 施工资料归档制度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由分管人员负责,
6、及时收集、整理原始施工资料(含照片、录像),分类归档,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可靠。文件记录的整理工作由项目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填写整理,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质检工程师将全部工程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1.4.9 测量双检制度坚持测量双检制。现场控制桩,由技术部门接收、使用、保管。施工中必须定期对控制桩复测,避免累计误差。所有测量数据在测前、测中、测后分三次复核检查,确保测量无误、测量资料要求清晰、真实、完整、并妥善保管。内业资料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核对。测量仪器定期检定。1.4.10 奖惩制度本标段工程实施内部保证工程质量的月检查、月奖惩制度。在每月初,由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
7、师牵头到各现场进行工程质量内外业检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并对项目队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问题严重的清出施工现场。每月评选内部优质样板工程,并给予奖励。1.4.11 例会制度项目经理部和项目队要建立施工例会制度。项目队每天晚上召开施工交班会,由各工区班组汇报当日施工生产完成情况和质量、安全情况,质量检查员汇报当日质量检查结果。对发现的质量问题立即安排整改,落实责任人、整改时间和整改措施。布置第二天施工生产任务,下达技术交底,明确质量要求。项目队每天要将施工完成情况及质量情况向项目经理部汇报。项目经理部每周召开一次施工生产例会,对全标段施工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进行通报。1.5 施工质量保
8、证措施1.5.1 施工质量组织保证措施建立两级质量管理体系,由集团公司安质部和项目经理部的专职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自上而下,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等级分别实施质量检测职能。强化以项目经理部第一管理者为核心的质量自控体系,完善内部检查制度,严格执行“三检”制。各级质量检查部门在施工前进行质量标准交底,并跟踪检查,责任落实到人,并把监理工程师“一次检查合格率、优良率”作为考核指标,严格考核奖罚,坚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将质量第一的方针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1.5.2 施工质量管理保证措施1.5.2.1人员管理选拔质量意识强、领导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职业素质好的人员担任项目的
9、主要管理者;组建一支人员精干、技术过硬、工种齐全、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项目队伍。强化全员质量意识,采用技术密集型项目管理模式和树立“现场就是市场”,“顾客说好才算真好”的项目管理理念。在全体参战员工中广泛深入宣传本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规范、标准、验标和设计文件,深刻领会设计意图,所有参战人员进场前均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考核。1.5.2.2 物资管理严把工程材料质量关。做到未经检验的材料不进场,不放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使用,同时抓好材料储存、保管、领发使用监督及回收、周转等管理环节的工作。1.5.2.3 机具设备管理施工所需的测量、试验设备均进行校验或标定,确保测量、试验数据准确。所需
10、的施工机械进场前维修检查,确保操作可靠性,并做到组织合理,人机固定,持证操作,高效运转。1.5.2.4 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坚持技术复核制。项目经理部设施工精测队,负责本标段全部的控制测量布网与施工放样,复核签字工作,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坚持技术交底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工程施工前技术主管必须针对施工程序、工艺、方法、技术标准交底到每个作业班组上,杜绝技术指导错误而影响工程质量。每周定期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召开一次由各级质量监察(检查)人员参加的质量通报和质量会诊会,落实质量措施,通报质量情况,把影响质量的因素消灭在萌芽中。1.5.3 施工过程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从施工准备到
11、竣工交验,自始至终地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中施工过程控制程序的规定,严把工序质量关,不合格的工序严禁转序,使施工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详见质量过程控制流程框图)。质量过程控制流程图1.6 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1.1.1 预应力锚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锚杆未施工前做一根试验锚杆,并绘制Q-S曲线,以验证锚杆设计的安全可靠性。并以此试验数据来调整锚索设计与施工;施工后每层做验收锚杆2根。锚杆试验应在土层内锚固段的浆液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加力总量应达到设计拉力的1.2倍。加载要求:加载宜按设计荷载的25%,50%,75%,100%,120%依次进行。试验后要出具试验报告,其内容包括:试验位置、日
12、期、参加人员、土层情况、注浆材料及配合比、注浆压力、锚杆参数、施工工艺、试验荷载等,根据试验中得出的荷载、位移值绘制P-S曲线。并对设计参数及施工质量进行评价。抽出钻杆的同时压浆并检查钻孔质量,锚杆的自由段钢绞线用塑料管包好。放入锚索体,支架居中。锚杆注浆采用JBW1 50/40压浆泵,压入水泥浆,并进行高压补浆,补浆直至返出清水泥浆,并不少于两次。锚索注浆时,浆液必须过筛,制好的浆必须在初凝前注完,每次下班前浆管、浆泵必须清洗干净。锚孔内的水泥浆应有足够的养护时间,在养护期内不得移动锚索。钢绞线应无损伤,并应调直、除锈。同一孔径的钢绞线必须等长,切断后的钢绞线两端应用铁丝捆扎牢固。锚杆施工完
13、后,外露锚头用沥青涂封。钢绞线的选择试验、质量的要求以及锚杆的张拉等,应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禁止盲目性操作。1.1.2 钢支撑质量保证措施钢支撑安装前应充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根据基坑内宽、活动式固定端长度确定每支钢支撑的节段搭配;钢支撑进场后应对其进行认真表面检查,防止有变形过大、焊缝开裂等质量问题的管被投入使用。钢支撑吊装前先进行整体拼装,拼装后两端支点中心线偏心量不大于20mm。安装后总偏心量不大于50mm。土方挖至钢支撑设计标高后,使用测量仪器准确定位出钢支撑设计位置,并标注在围护结构上。掏槽安装钢支撑,并固定牢固。钢支撑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为:高程50mm,水平间距100mm。
14、在支撑进行二、三层吊装钢支撑施工时,要求小心谨慎,避免碰撞安装好的支撑。1.1.3 土方回填质量保证措施基坑土方开挖时,送取合格回填料或自备适当的回填料源。回填土料须满足设计要求。碎石土类、砂土或石碴可用于表层1m以下的填料。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 结构顶板以上不小于0.5m厚度内必须采用粘土回填。淤泥、杂土、腐植土、过湿土和大于20cm石块,不得用于回填。不同类土不能混填。基坑回填碾压密实度符合要求(详见下表)基坑回填碾压密实度基础底以下标高(cm)最低压实度(%)快速和主干道路次干道支路绿地地下管线06095/9887/9087/9087/9095/986015093/9590/92
15、90/9287/9087/90150以下87/9090/9290/9287/9087/901.1.4 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商品混凝土到达现场后核对报告单,并在现场用坍落度测试仪对坍落度核对,允许1-2cm误差,超过者立即通知搅拌站调整,严禁在现场任意加水。按规定在现场制作试件,并且试件养护必须在标准养护池中进行。现场试件的强度实验报告要与混凝土站同批试件的实验报告相符,误差超标要查明原因。根据混凝土试件的强度,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以便考核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并作为评价供方产品的基础。合理确定结构分段,降低砼收缩量,结构施工缝设在受剪力或弯矩最小处。模板选择刚度大,表面平整光滑,无变形翘曲的好
16、模板,立模前进行受力检算,保证选用合适模板支架,且支架稳定,无松动、跑模、超标准的变形下沉等现象。灌前将模板内清理干净,脱模剂要均匀刷涂,不漏刷。板缝内贴止水胶带保证平整严密。不在气温高、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浇注砼,温度高时,灌前模上洒水。砼灌注前对模板、钢筋、予埋件、予留孔洞、止水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灌。每次灌注前,均要备好一台机状良好的发电机以应付突然断电现象,并备足足够面积的彩条布及遮盖措施,防止新浇砼雨淋或暴晒。从搅拌车卸出的砼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否则重新搅拌合格后方可卸料。卸料前搅拌罐先快速转动1015S。采用输送泵现场送料,输送过程中,受料斗需保持足够砼。采取措施保证砼自由倾落
17、高度22mm时,不得采用非焊接接头,可采用冷挤压、锥螺纹或焊接接头,对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不得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为钢筋直径的35d且不小于500mm。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为:受拉区不超过50%;受压区和装配构件边界处不限制。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10倍,也不能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焊接成型时,焊接处不得有水锈、油渍。焊接后焊接处无缺口、裂纹和较大金属瘤,用小锤敲击时,应发出与钢筋同样的清脆声,钢筋端部扭曲、弯折予以校直和切除。电弧焊检验标准见下表:电弧焊检
18、验标准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抗拉强度符合材料性能指标每个接头(每批抽检3件)按(GB228-76)金属拉力试验执行2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偏移0.5d每件(每批抽10%且不少于10件)1用焊接工具和尺量3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弯折4d14接头线处钢筋轴线的偏移0.1d且315焊缝厚度/宽度0.05d/0.1d26焊缝长度/咬内深度-0.5d/0.5d27焊接表面上气孔及夹渣数量和大小2d长度不大于2个2直径不大于3个1.1.5.3 绑扎钢筋质量控制钢筋的交叉点用铁丝全部绑扎牢固,至少不得少于90%。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及误差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各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
19、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详见下表: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顺高度方向配置两排以上受力钢筋的排距5每个构件或构筑物2用尺量2受力钢筋间距梁、柱102在任一断面量取每根钢筋间距最大偏差值计1点板、墙102基础2043箍筋间距绑扎+20焊接+105用尺量4保护层厚度梁、柱55用尺量板、墙3基础+105同一截面内受拉钢筋接头占钢筋总截面积25%点数计算截面面积1.1.6 模板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
20、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砼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做到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构造力求简单,拆装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并满足砼的浇筑及养护要求。模板安装前,模板安装前使用脱模剂。必须经过正确放样,检查无误后立模安装。模板必须支撑牢固、稳定,无松动、跑模、超标准的变形下沉等现象。对超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模板支撑刚度须进行施工设计计算,并经监理验算。模板拼缝平整严密,并采取措施填缝,保证不漏浆,模内必须干净。模板安装后及时报验及浇注。顶板结构支立支架后铺设模板,并考虑预留沉降量。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3。以确保净空和限界要求。侧墙模板采用
21、大模板,模板拼缝处内贴止水胶带,防止漏浆。结构变形缝处端头模板钉填缝板,填缝板与嵌入式止水带中心线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并用模板固定牢固。止水带不打孔或用铁钉固定。填缝板支撑必须牢固,确保不跑模。模板施工中,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每个构件4用2m直尺检验2表面平整度34用尺量3模内尺寸宽柱51用尺量梁0、-10板0、-10高柱0、-51用尺量梁0、-10板0、-10长柱0、-51用尺量梁0、-5板0、-54侧向弯曲柱L/1500每个构件1沿构件全长拉线量取最大矢高梁H/1000板L/2000,且105预留孔
22、洞位置10每个孔洞用尺量6预埋件钢板联结板等位置3每个预埋件1用尺量平面高度21用水准仪测量螺栓锚筋等位置101用尺量外露高度1011.1.7 防水工程保证措施防水层施工以及变形缝、施工缝、穿墙孔、后补孔、结构接口、特殊部位防水处理的技术保证措施: 防水砂浆灰砂比为1:2.5,水灰比控制在0.65左右,标准圆锥沉入度为8cm。各层之间结合牢固,表面平整、密实,无空缝、空鼓,施工缝留槎位置正确,按层次顺序施工,层层搭接紧密,阴阳角处呈圆弧或钝角,尺寸符合要求。防水层施工要控制好关键工序的质量,如复杂部位的处理,卷材接头粘贴,卷材末端收口处理等。防水施工避免在气温低于00C时进行,基面要作到坚固、
23、平整、光洁、不起砂、 找平层的阴阳角部位成圆弧型,且半径 100mm。阴、阳角部位必须设置附加防水层。防水层搭接及接头部位要保证,搭接长度短边长不少于150mm,长边不得少于100m,接缝为双缝焊接,焊接宽10mm,中间留有宽15mm空腔。防水砼施工,主要是防止砼浇筑后,出现裂缝和产生渗漏。 防水砼中采用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的“双掺技术” ,降低水化热。砼浇筑时 ,配备专业振动手进行分层、均匀振捣。 在施工缝变形缝处有专人指挥检查振动情况,以确保浇筑质量。砼良好的养护可以减小砼内部干缩和表面裂纹的产生,确保混凝土自身的防水质量。变形缝、施工缝防水:保证止水带与砼牢固结合,止水带处砼不出现粗骨料集
24、中或漏振。已安设的止水带用薄铁皮加湿麻布遮盖保护。灌注砼前,将止水带表面进行认真清理,不允许有泥砂,对卷折部分扶正并固定。各个管、洞口处及接地体安放止水环,采用微膨胀水泥,周围砼加强振捣使密实。1.1.8 预埋件、预留孔洞质量保证措施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对土建结构设计图与下道工序相关的设备安装、建筑装饰等图纸进行对照审核,对各类图纸中反映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作详细的汇总研究,确定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大小、规格、数量、材质等是否相互吻合,编制预埋件、预留孔洞埋设计划、绘制综合预埋、预留图。准确测量放线:根据设计要求,分段对预埋件、预留孔进行测量放线,测量放线应执行测量“三级”复核制。对
25、板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应在基础垫层、模板上或结构钢筋上用红油漆标出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或预留孔洞的形状、大小;对围护桩上的预埋铁件,应选定两根主钢筋来控制预埋件高度、位置及方向,且焊接牢固。预埋件、预留孔洞应以线路中线来控制放线定位,保证位置准确,精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加强施工过程控制:预留孔模型和预埋件由专门作业小组严格按技术交底进行制作,预留孔洞模型应按设计大小、形状、垂直度进行制作,其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按设计规定的材质、大小、形状提前进行加工制作,并分类存放,确保不因为制作而影响正常施工。严格按测量放线位置正确安装,保证焊接牢固,支撑稳固,不变形和不位移。有止水要求的,按设计
26、采取防水措施。认真检查验收:预留孔洞模型安装、预埋件安装完成后,质检人员、技术人员检查验收,重点检查预埋位置、数量、尺寸、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自检合格后,报请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办理签证手续,签认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结构灌筑时对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保护:相关人员在施工现场指挥,跟班把关,并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清楚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精确度的重要性。对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要小心下料,捣固时,捣固棒不能离孔模太近,捣固应密实,以防止发生预埋件、预留孔洞中线移位或预留孔洞外边缘变形等质量问题。1.1.9路基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路基施工严格执行国家、铁道部颁布的规范、规程
27、、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必须满足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西延伸线)1标段路基设计文件对路基各部分提出的技术要求,确保路基的强度与变形符合要求。1.1.9.1 地基处理工前对现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核对,若与设计不符,及时会同监理、设计单位修改设计,确保工程质量。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不同地基加固措施施工前均进行工艺性试验,确保施工质量以及地基加固处理措施的有效性,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并按工艺性试验结果,合理配置机械,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工艺,严控关键工序。根据设计监测要求及时观测各观测点,若日变形(沉降和位移)陡增,就必须增加测次,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减
28、缓填土速率。地基处理施工质量自检、复检合格后报请监理抽检合格后方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换填碎石垫层施工前,应认真核对现场地质情况,进行施工前工艺性试验,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使其能够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1.1.9.2 路基填筑路基工程在路基正式填筑前,进行土石方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设备选型并编写工艺实施细则作为路基填筑的控制标准。施工中,严格按试验中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路基工程质量。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土石方应分层填筑,按照“三阶段(准备、施工、验收)、五区段(填土、平整、碾压、预压、检测)、九流程(施工准备、施工放线、基底处理
29、、填土、整平、碾压、预压、检验、边坡整形)”进行施工。填筑从最低点起全断面水平分层填筑,重型压路机分层碾压密实,严格控制填料松铺厚度及碾压遍数。路基填筑摊铺填料时,施工面做成人字形横向排水坡,防止雨后出现积水;填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3%+2%时进行碾压,否则进行洒水或晾晒处理。填石路基填筑时严格控制填料级配,基床底层填补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路基本体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块石不应集中,碾压后无松动石块。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全面展开施工前,必须先选择200m长度左右的试验段,对虚铺厚度、碾压遍数、施工含水量、检测工艺等项目进行现场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全面展开。施工碾压含水量
30、在最佳含水量1范围内时,最易达到压实标准。由于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含水量会损失,因而厂拌时含水量应提高2左右。基床表层全部利用机械施工。拌和好至碾压之间不宜过长,防止水分蒸发压不实。基床表层施工要分层填筑,每层施工工艺流程分“五区段(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搅拌运输区段、摊铺碾压区段、检测修整区段、堆载预压区段)、七流程(修整基床底层、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预压)”进行施工,对平地机刮的遍数不宜太多以防级配碎石离析。路基填筑采用大功率压实设备,严格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和含水量、施工过程中的密实度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调整施工参数,保证填筑一段,合格一段,确保路基质量。路基填筑质量的检测试验
31、配备先进、快速的检测仪器设备,加强现场检测。建立先进、可靠、精确、完整、有效的质量控制与检测体系,保证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参数正确、工程措施及适用范围等全过程受控。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和部颁有关验标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路基检测主要指标有: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静态变形模量Ev2、颗粒粒径、含灰率。压实系数K检测方法:环刀法、灌砂法、核子湿度密度仪法。孔隙率n检测方法:灌砂法、水袋法。强度检测方法:K30平板载荷试验、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Ev2静态平板载荷试验。颗粒粒径检测方法:筛分法。1.1.9.3 过渡段对路桥、路涵过渡段严格按照设
32、计文件施工,过渡段范围,不同结构物之间的预测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引起沿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应按水平分层同时填筑。为保证路基施工进度,不能同时施工的困难地段,可采取在桥台后预留一定长度的路堤填筑段并做出台阶,待过渡段施工条件成熟后与过渡段一起施工。过渡段填筑材料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应采用工厂化生产,粒径、级配及材质应符合要求。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有: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33、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1.1.9.4 防护工程与防排水防护工程要分段快速施工,减少基坑、边坡暴露时间。挡土墙施工分段跳槽开挖,并及时砌筑墙身,挡土墙基础必须置于设计要求的稳定基岩中。排水设施应尽早施工,及时形成施工防排水系统,避免水害的影响是路基质量控制的关键。施工时,做好路基排水系统与桥涵、车站排水系统衔接配合,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保证水流畅通,防止在施工期间因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侵入而造成路基松软和坡面坍塌。1.1.9.5 路基附属及相关工程地铁路基内及路肩上各附属构筑物
34、(包括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综合接地线、预埋设施、信号电缆过轨钢管、防灾安全监控等设备)多,相关部分路基质量控制要细化到施工工序及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确保不得因各种设施的施工而损坏和危及路基工程的稳固和安全。各种附属构筑物预埋和预留施工过程中要与路基工程施工高度同步,避免路基填筑结束后再返工处理附属工程。1.1.9.6 工后沉降观测控制路基沉降观测。轨道工程施工前,路基沉降是否达到稳定,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路基沉降观测按照设计每隔50m布设一监控断面,过渡段及高填方适当加密,每监控断面在两侧路肩和路堤中心进行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堤顶沉降观测、路堤分层沉降观测。填筑高度大于5m的路堤、松软地
35、基路基、湿陷性黄土路基和过渡段等重点监控断面进行长期连续观测,以利于运营养护维修和资料积累。另选择代表性断面进行地基水平位移观测、孔隙水压力观测等。观测中采用四固法观测即: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水准尺;固定后视尺读数;固定测站及转点。路基施工时进行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系统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观测断面的布置、观测精度与频次的要求),指导施工与修正设计。监测断面的设置和监测测试项目、测量频度及精度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要求办理。路基施工至基床底层表面后,观测6个月以上,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确定无砟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同时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路基填筑施工完成后,至少有6个月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经系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满足要求后施工基床表层。路基施工至设计标高后,持续监测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根据监测数据,绘制“时间填土高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推算法或沉降的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以及后期沉降速率,并初步分析推测最终沉降完成时间,为确定铺轨时间提供科学的依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