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中的预防医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科医学中的预防医学.ppt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科医学中的预防医学,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黄帝内经,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千金要方,预防医学的概念Preventivemedicine,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现代预防医学发展史,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第二次卫生革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处于两次革命并存时期,第一次卫生革命,十九世纪传染病以群体为对象生物医学模式从个体的防病治病到社会群体预防,牛痘,天花的历史以毒攻毒人痘痘衣法、浆法、旱苗法、水苗法牛痘(vaccinia)天花的有效疫苗1979年,WHO宣布消灭天花,第二次卫生革命,二十世
2、纪四十年代非传染性疾病一些数据:2000年我国死亡731万人,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50万(34%)、癌症140万(19.3%)、慢阻肺128万(17.6%)全国高血压1.6亿,18-59岁劳动人口中1.1亿,知晓率30.2%、治疗率24.7%、控制率6.1%目前上海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其中知晓率30%、治疗率25%、控制率6%,预防医学任务再次转变,群体预防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生物学预防生物-心理-社会预防独立预防综合性预防公共卫生人员为主体以社会医务人员为主体以社会为责任社会、家庭和个体责任相结合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全科医师的知识范畴,基础医学Foundationmedicine临床医学Cli
3、nicalmedicine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三级预防,预防医学的三大任务公共卫生执法预防医学措施健康教育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三级预防原则,三级预防Threelevelsofprevention,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发病前期预防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发病期预防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发病后期预防,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个体预防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社会心态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
4、和生活环境进行适量体育运动,社区预防公共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高危人群保护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生活环境监测,采取各种措施以控制或消除致病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最积极的预防,第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三早一般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五早传染病三早疫情早报告患者早隔离,第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对患病者及时有效治疗,防止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病残对病残者功能恢复、心理康复、家庭护理指导促进身心康复提高生命质量并延长寿命,全科医生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导向?防治结合?对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
5、识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研究对象上着眼于社区人群健康问题?在服务方式上社区诊断?提供一体化卫生服务?有效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全科医生的预防医学优势,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预防观念强协调性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和任务,卫生信息管理社区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精神卫生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一、卫生信息管理,社区诊断调查并掌握居民健康状况、主要健康问题及危险因素制订和实施社区健康促进计划每35年开展1次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卫生服务记录)逐步e化和信息共享日常信息的采集据
6、国家规定,收集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卫生信息,二、社区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进行居民个体及群体健康管理,纠正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开展控烟、禁毒、无偿献血、卫生法规、突发卫生事件应对教育结合主题宣传日,开展有关宣传活动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重点人群针对性健康教育(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流动人口等)重点疾病高危人群针对性健康教育重点场所健康教育(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三、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性病、艾滋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其他常见传染病防治爱国卫生指导,四、慢性非传染病防治,重点慢性病筛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疾病筛查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对已确诊
7、的重点疾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给予针对性指导,五、精神卫生,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为社区内已确诊的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建卡和报告在专科医疗机构指导下,对居家建卡患者进行治疗督导、康复和管理,六、妇女保健,孕前保健开展孕前卫生咨询与指导孕产期保健建立孕早期妇女保健手册(卡),指导定期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产后家庭访视产后保健、营养、心理、康复及计划生育等的咨询与指导更年期保健为更年期妇女提供有关生理、心理卫生知识的咨询与指导妇女常见病筛查配合开展妇科常见病筛查相关疾病的随访,七、儿童保健,新生儿保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卡)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健康检查及母乳
8、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婴幼儿保健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估,营养指导、心理咨询指导常见病预防、五官保健、意外伤害预防儿童早期教育的咨询与指导对体弱儿实行病例管理配合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八、老年保健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控制和自我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常见伤害的预防、自救和他救九、社区康复残疾康复对社区残疾人进行登记指导残疾人进行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及生活环境改造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开展计划生育咨询与指导,配合发放避孕药具,临床预防医学(clinicalpreventivemedicine),是随医学模式转变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在临床场所对疾病发
9、病和损伤危险因素的评价和预防干预来实施的是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采取的个体化预防措施是在临床环境下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服务目的降低疾病和损伤危险因素的作用维护健康服务对象健康者无症状“患者”服务内容健康咨询疾病筛检预防接种化学预防,开展临床预防服务的意义,提供临床预防医学服务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全民健康促进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疾病筛查和早期诊断改善生命质量,延长寿命开展预防接种和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提升临床医生的预防意识早期预防干预,阻止疾病发生、发展将临床和预防紧密结合于社区卫生服务中改善医患关系和社区预防保健计划的实施,临床预防医学的一般原则,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及死亡率基本
10、原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实施第一、二级预防,以提高居民体质和降低一般疾病发病率遵循个性化原则服务方法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行为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经济承受能力危险因素的选择标准综合考虑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对疾病影响的大小疾病的选择标准优先考虑疾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考虑疾病预防的确切效果实施效果评价原则循证医学方法对服务效果与效益、副作用和干预措施的特征进行评价,以不断优化,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科医生是最合适的临床预防医学服务提供者,全科医生在社区内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属于早期的、常见的、心理的,可以及时解决全科医生身处社区,对服务对象的背景(如家庭、婚姻
11、、子女、工作、经济状况等)、居民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变化及可能由此产生的健康问题比较了解全科医生同病人(或健康人)之间没有心理上的障碍,也很少受时间限制,可以把握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时机全科医生身负预防医学工作的重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特有的业务素质,临床预防医学服务的主要内容,健康咨询免疫接种疾病筛检化学预防,健康咨询(healthcounseling),是医生与咨询对象之间所进行的交流,通过展开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改变咨询对象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和损伤的危险因素,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内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面向全体患者提供咨询让患者了解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评估障碍、取得承诺患者
12、参与选择危险因素随访监测患者改变行为所取得的进展,一般情况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生活方式个体背景家庭背景社区社会环境重要生活事件既往疾病和恢复情况医疗服务的可得性,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个体教育法通过与个体谈话,给予个别指导群体教育法根据社区特殊人群,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及小组讨论等文字教育法以报刊、书籍等为载体,传播健康知识形象化教育法采用实物、示范表演等方式电子化教育法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取得咨询对象信任,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向全体患者提供咨询阐明行为因素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一起评估改变行为的困难取得咨询对象的承诺选择主要的、干预有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制定改变
13、行为的计划采用综合性的干预措施调动各方面力量(家庭、单位、社会共同参与)加强随访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免疫接种(immunization),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预防性生物制品(又称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以达到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疫苗的种类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纳入省级免疫规划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卫生主管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明确接种率目标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免费接种主要由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或
14、妇幼保健部门承担,第二类疫苗第一类外由受种者个人根据需要自愿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结果,建议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与国家和省级免疫规划中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属同一品种的其他预防性生物制品自愿选择,自费接种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成人免疫接种传染病的年龄高移现象有些常见的传染病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如结核)新发传染病也不断出现(如SARS、禽流感、甲流等)这些疾病的感染成人的机会甚至超过儿童成年易感人群凡未经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乙脑、流脑、乙型肝炎等自然感染而获得免疫或未接种疫苗的成年
15、人多种有效成人疫苗的研制,成人免疫接种常用疫苗破伤风和白喉疫苗(TD)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水痘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其他疫苗,疾病筛检(diseasescreening),筛检试验(screeningtest)指应用快速检验、检查或其它手段,对未识别的疾病或缺陷作出推断性鉴定,从外表健康者中查出可能患某病者是一项主动地早期发现临床前期疾病的预防措施,又称健康普查1951年美国慢性病委员会提出筛检定义: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人同可能无病的人区别开来不是诊断试验,仅为初步检查由研究者和提供保健的单位提出常用于
16、慢性病,疾病筛检原则筛检应针对危害严重的疾病或缺陷对拟筛检疾病应有进一步确诊方法有效治疗措施足够的领先时间选择适宜的筛检试验方法,筛检试验的评价真实性:常用指标是灵敏度和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可从中推算可靠性:又称重复性,主要是检测随机误差的大小筛检效果的评价阳性预测值对疾病结局的影响程度成本效益分析经济效益(早期发现所节省的医疗费用)社会效益(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卫生服务质量),筛检的途径定期体格检查(annualhealthexamination)每年1次的表格式体检项目包括:病史、体格检查、一组筛检试验(血、粪、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胸片、B超、心电图等)存在问题:缺乏
17、个体化项目,针对性差,资源浪费人群覆盖面小,难以普及到广大居民层缺乏整体健康状况了解,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早期发现某些疾病,但无相应治疗手段,增加不必要的思想负担,筛检的途径周期性健康检查(periodichealthexamination)医生根据来就诊者年龄、性别、职业等健康危险因素为个体设计的健康检查计划参考标准:危害本地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或问题现有检测手段的检测效能能否取得满意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受检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优点: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设计,效率高、效果好利用病人就诊时实施,省时、省力,节约医疗费用可普及性强,能应用到社区的每位居民问题处理及时特别适用慢性病防治,筛检的途径病例发现(c
18、asefinding)是对就诊者实施的一种检查、测试或问卷形式的调查,有时也称机会性就诊,目的是发现病人就诊原因以外的其他疾病医生在门诊中易于执行的早期诊断措施对疾病的预防事半功倍全科医疗活动中以家庭为单位的诊疗模式,利于早期发现患者家庭成员中的其他患者,化学预防(chemoprevention),是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无机盐)、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脑卒中以及可能的肿瘤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心脏病抗氧化剂类维生素用于肿瘤的预防维生素A、C、E,无机盐(微量元素硒)等,社区居民自我保健的
19、组织和管理,自我保健是指个体发挥能动作用,保护自己健康的活动,是个体决定自己健康的权利和义务的体现。其内容涉及促进健康行为的培养、预防疾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以及在医疗机构诊治后的继续治疗和康复活动。,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生理调节坚持运动:根据身体状况、性别、年龄,制订适宜的体育锻炼计划并尽力坚持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节奏、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合理营养:摄入热量满足人体需要,各营养素供给充足、比例合理,食物新鲜、卫生、无害保护生态环境,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心理调节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保持良好心态和控制紧张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乐观健康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培养广泛的兴趣
20、、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行为矫正促进健康行为的培养消除或控制危害健康行为结合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中进行效果更好,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自我诊断指根据自己对医药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了解,对自己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和变化所做的判断需要医务人员指导和利用医疗机构检查帮助诊断掌握自我诊断技能(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心率),并了解正常范围和出现异常的临床意义妇女自查乳房了解癌症早期信号,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自我治疗指诊断明确后,在没有监护的条件下根据医嘱或自行选择治疗方法、自行用药实施的治疗经济、方便,治疗方法和选用药物完全由病人自己控制全科医生进行自我治疗知识教育和技
21、能传授熟悉所用药物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掌握必要的消毒、注射和换药技术及过敏反应处理方法,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自我预防指在疾病或意外事故出现之前,个体所作的心理上、知识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全科医生应经常开展自我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掌握一般的急救知识培养自己和家庭成员的良好生活行为及习惯备有家庭医药箱记录重要生活事件和个体健康状况定期健康检查,全科医生在自我保健中的作用,了解影响患者选择自我保健的因素改善自我保健技能传播自我保健信息组织、领导和指导社区自我保健活动,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
22、为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功能,最终导致功能衰竭WHO报告,全球每8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死于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人类的第三大杀手,大大增加了冠心病、心衰、脑卒中和肾衰竭的危险其带来的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减少劳动生产力,显著增加医疗费用支出和社会经济负担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首次明确140/90mmHg的基本降压目标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可减少心血管病事件风险,降压治疗能减少卒中事件35%45%,减少心肌梗死20%25%,减少心力衰竭50%以上,2002年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
23、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6.1%,接受药物治疗患者与未治疗者相比,收缩压仅降低0.6mmHg、舒张压仅降低1.8mmHg,远小于药物治疗获益的血压降低幅度1012/45mmHg,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3次(1959、1979年、1991年)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3%与11.88%,呈明显上升趋势,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发病前期预防)个人(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指导)社区(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和咨询)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发病期预防)早期发现、诊断/转诊、治疗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的就医和遵医行为指导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发病后期预防)积极、有
24、效治疗高血压患者,防治并发症康复治疗,高血压的三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动脉硬化靶器官损害,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个人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指导社区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和咨询,合理膳食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流程评估分类处理,合理膳食,询问饮食习惯,进行膳食评估指出膳食问题,指导合理膳食强调限制钠盐的摄入(6克/天)减少烹调用盐限制酱油等含钠调味品的使用使用代用盐(低钠高钾盐)增加副食品种类,少吃加工食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根据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和BMI确定
2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传统饮食,高脂肪高能量饮食,动物性食物摄入上升,主要是含脂肪高的猪肉及其制品,禽肉和鱼类所占比重较低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油消费增加太快粮食消费偏低,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饮食方面存在问题,新版指南的修订,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如饮酒应限量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
26、),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根据年龄、身体状况及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游泳、健身操、太极拳等运动的“1、3、5、7方案”每天至少活动1次每次活动30分钟每周至少活动5天活动后心率不超过170-年龄,控制体重,目标:BMI24kg/m2男性腰围85cm(2尺6寸),女性腰围80cm(2尺4寸)措施:控制膳食脂肪和热量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必要时药物治疗注意:减重速度因人而异,以每周减0.51kg为宜初步减重原体重的15%BMI28者,可应用药物辅助治疗忌用极度饥饿法减重,戒烟,认知行为疗法尼古丁替代疗法以非吸烟方式(口香糖/口胶剂、鼻喷雾剂、吸入剂、透皮贴剂、
27、舌下含片等)补充尼古丁,以满足吸烟者烟瘾的需要,逐步减少尼古丁补充量,达到最终戒烟目的非尼古丁药物疗法盐酸安非他酮、伐尼克兰(畅沛)运动和针灸疗法厌恶疗法系统戒烟法循序渐进、控制环境、家庭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针对精神压力大、心情抑郁的患者,应了解其紧张的原因,并进行心理调节协调家属进行心理疏导鼓励进行娱乐、社交活动,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诊断/转诊、治疗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的就医和遵医行为指导,定期进行社区筛查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早期发现危重患者/高血压并发症对危重患者早期进行适当处理和及时转诊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流程评估分类处理,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有计划地测量成人血
28、压辖区内正常成人至少每2年测量血压1次机会性筛查日常诊疗过程中利用各种公共活动场所通过各类体检公共场所自测重点人群筛查在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对35岁以上的首诊患者应测量血压对高血压易患人群筛查,每半年测量血压1次,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脑,视网膜,高血压,心LVH心衰,肾,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判断,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早期诊断/转诊,早期诊断高血压早期诊断并发症靶器官损害的症状、体征心脏:心悸、胸闷、心脏杂音、下肢水肿脑和眼:头晕、眩晕、视力下降、感觉和运动异常肾脏:多尿、血尿、泡沫尿、腹部肿块、腰腹部血管杂音周围血管: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时转诊疑难、危重患者社区初诊高血压转出条件社区随诊高血压
29、转出条件,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早期治疗,高血压诊断明确后,立即开始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12级高血压患者伴头晕等不适症状的,考虑小剂量药物治疗高危患者,立即药物治疗无症状的中危患者,随访1月(2次测量血压)低危患者,随访3月(多次测量血压)如平均血压140/90mmHg,开始药物治疗如平均血压140/90mmHg,继续监测血压3级高血压或伴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脏病者,立即开始并长期药物治疗,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评估及干预流程,确诊为高血压即适用,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初诊高血压,评估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兼有临床疾患,开始生活方式改善,高危,立即开始药物治疗,随访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
30、素1月,随访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3月,诊室或(家庭)多次测血压,诊室或(家庭)多次测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开始药物治疗,继续监测,考虑药物治疗,继续监测,低危,中危,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积极、有效治疗高血压患者,防治并发症康复治疗,血压达标防治并发症对有并发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流程评估分类处理,高血压的三级预防血压达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
31、Hg以下年轻人或糖尿病、脑血管病、稳定型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如能耐受,上述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进一步降低,建议尽可能降至120/80mmHg以下血压低限未定,但冠心病或高龄患者舒张压不宜低于60mmHg,辖区内35岁以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测量血压2、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收缩压180舒张压110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胸闷心悸喘憋不能平卧心前区疼痛妊娠哺乳高血压,有上述情况之一紧急处理后转诊,2周后随访,评估:症状并存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体重、HR、BMI生活方式服药情况,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初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药物不良反应,连续2次血压控制满意,连续2次药物不良反应无改善有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分级管理按期随访,调整药物2周随访,建议转诊2周后随访,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社区预防与保健,健康人或病人,维护个人的健康,家庭访问,维护家庭的健康,走访和了解社区,维护和保持社区健康,社区卫生的长期规划、检测、评价,健康咨询、筛查、免疫接种,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制定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考虑家庭的影响,提出家庭现有的和潜在问题的处理方法,帮助制定家庭健康计划,与社区有关部门合作、动员社区的参与,社区诊断、社区动员,评价和考虑家庭功能和潜在危险因素,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