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代名作《论语》读书体会感想.docx
《2022年古代名作《论语》读书体会感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古代名作《论语》读书体会感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古代名作论语读书体会感想 论语是我们古代的一本书,是孔老夫子和他的徒弟一生的心血。孔子是出名的教化家,他一生有很多个弟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古代名作论语读书体会感想,更多读书心得点击“读书心得”查看! 2022古代名作论语读书体会感想1 论语,我在中学时候就曾通读过了,那时候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对孔夫子的世界观和理论抱着一种谛视的看法,有些地方甚至用讥笑的眼光看。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尝不诲焉”,觉得迂得可以。用这样的心情读书,得到的收获可想而知。今年初丁检在会上举荐读于丹论语心得,于是在网上找了仔细看,看了后,有了肃穆的思索和心得。于丹是北京高校的一位女教授,她
2、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绽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劝服力和感染力。 对论语重新相识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把握自我,不为外界表象所迷惑。忠孝礼仪是论语对“士人”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以前的人一听到“忠孝”,立即肃然起敬,乃至于“流涕”。但_后我们依据学到的理论对这些看法有了改变,对“忠”,认为是愚忠,封建礼教的产物,“孝”是封建社会家长专 制的工具,“礼”是伪善。于是,我们没有了文化行为标准,没有推断是非的镜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没有,法律上除了基本准则外也没
3、有。于是,种种千姿百态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身边。有些驾驭了机密的国家工作人员通敌,出_家机密,背叛了党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诈老人的钱财;生意场上,有的不讲诚信,要么货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发货;_上,买官买官,拉帮结派,做一些昧着良心的事情,乃至_受贿。搞得来使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推断了。其实,论语早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只是我们以前没有留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就是要讲求“忠孝”。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挚友,对工作,要“诚”,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孩子要“悌”,对他人,乃至敌人,要有“礼”。把忠深深
4、植入到心中,不是说说了事,有时候要用生命来解读,有时候要用几十年的苦难解读。西汉时苏武出访匈奴,单于爱其才,要其归顺,苏武拒绝。单于为了瓦解苏武意志,将苏武发到北海牧羊,一去就是十九年。苏武“渴饮雪,饥吞毡”,没有遗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始终将汉武帝赐的使节拿在手上。十九年后,单于儿子即位,突发善心将苏武放归汉朝。汉武帝起先听说的是苏武已经倒戈匈奴,大为震怒。后来得知_后,特别感动,动员了全京城军民出城迎接苏武。苏武仍拿着当年汉武帝赐的使节,衣着褴褛,仪态从容,他的赤胆忠心感动了全部的人。 二是安贫乐道,淡薄名利思想。我们工资收入不高是多年的事实,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但有的人却很不适应,有的甚
5、至口出狂言。所谓“靠山吃山,靠树吃树”,“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等等,言论既已如此,行为上必定出现偏差。所以望见一些“勾兑”现象,也就不惊奇了。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超越了度,事物本质就发生了改变。“法律允许范围内”、“违纪”、“违法”悬殊往往在一线间,有的人偏就喜爱在这钢丝上走,思想根源上还是不能正确看待“安贫乐道”思想。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或许我们无力变更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变更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看法。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知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我认为人要真正获得自由、安静、最要紧的就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颜回家境
6、贫寒,住漏雨破屋,三天两头缺粮,“瓦灶绳床”,都还朝不保夕,还得常常依靠子贡的周济。孔子赞扬颜回能在贫困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清朝有个清官任满回家时候,因为没有收受_,觉得不好意思,在行李里装了许多石头,以示“宦囊丰富”,尽然还被人举报,上面尽然还派员“调查”,结果查出了一个清官。笑话之余,这个清官清政不留名,体现了安贫乐道思想。我们不排斥富有,我们不崇尚贫困,但假如在富贵中,要学子贡一样,要怜悯、周济贫困的人,并且不要名利。假如在贫困中,不能怨天尤人,要有安贫乐道精神。 三是爱人如同爱己,敬人如同敬己。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他肯定要
7、站起来;假如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这表示对这些人的一种敬重。现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敬重。但自己付出了什么呢?却很少去思索。有的人挺起个冬瓜一样的大肚,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在眼里;有的人“出口成脏”,开口就是粗话脏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有的人不讲社会公德,随地乱丢脏物,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喧哗、吸烟、吐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没有别人,很难得到别人的敬重。特殊是生活中原来有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快乐的人,更不简单做到自尊、自爱,并对他人的付出。美国原总统里根说他在中国的一次经验是他一生中教化的事。里根访华到西安,当然是微服私
8、访式。望见街边有个小女孩卖甘蔗,里根突然想买根甘蔗来吃,一根甘蔗一毛钱,里根没零钱,拿出一张10元“大团结”付钱,小姑娘找不起,涨红了脸。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起先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对卖甘蔗的来说,10元相当于巨款了。里根也知道这个事实,于是以一种“周济”的心情,“美国式的宽容”,摇手说不要了,然后怀着一种对第三世界国家作了贡献的满意离开。没料到一会儿小姑娘叫喊着,快速追上来,把该补给的钱补给里根。里根后来说,他感到了自己的感情贫乏和空虚,他以一种施舍的心去施舍,反而到是自尊自强的中国小女孩对他进行了施舍。使他从前的施舍成了一种不敬重他人,不礼貌的行为。里根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总统因素外,
9、他以敬重他人心做事,敬重的对象不光是经济巨头、国家首脑,对一个一般老百姓也留意到细微环节,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诚敬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诚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对待不友好的人,要“以德报恩,以直埋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看于丹论语心得,重新仔细领悟古老理论精华,心里产生很多共鸣。在多年忽视文化、漠视文化之后,最终发觉文化的重要性;在感受了人生百态、生活艰辛之后,更深刻感受到文化的精神,文化的魅力,文化调整社会行为的作用。但要真正达到论语的境界并不简单,还要靠自己接着深化学习,英勇实践。以前只要一谈论语,或者引用一句古话,立刻有人说“宝气”,更不用
10、说身体力行了。“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我们应当重新解读论语,重新相识论语,让论语成为一面镜子,时时比照自己的行为。 2022古代名作论语读书体会感想2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阅读论语这本著作,使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虽不是孔子的言论,却也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用我们今日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挚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学问复习了吗?作为一种反省自己的指标,它给我们的启迪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它教育我们要常反省自己,明白自己行为中的缺陷
11、,以避开自己再次犯错。其次,他又提到了生活中每天应当留意的三个细微环节:办事、交友与学习。只有做到了这些细微环节,生活才变得完整。 作为捣蛋大王,我做的淘气事实在太多了,也的确应当好好反省了。 譬如那一次,妈妈要下地干活,临走时让我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一下。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想:算了,把这章看完了再去。可妈妈一走,我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去了,只顾着看书,好不简单把这本书看完了,妈妈却回来了。这时我才想到妈妈交代我的事我没做,不由的低下了头,免不了有被妈妈指责了一顿。 而在学习方面,我也好不到哪去。那天我们班学习虎口藏宝,下课后,我突然想到:假如故事的主子公是纳塔莉,那为什么提到其他人物的细微
12、环节会更多些呢?那这种叙事特点又要归纳进那种写作特点中呢?我便起先思索这个问题,可直到放学,我还是没有丝毫头绪。本想其次天去请教老师,可一起床,这个问题却又被我遗忘了。唉! 对待挚友,我的心眼又小得可怜。若是挚友损害了我,就算创伤不大,我也会好几天不理他,弄得我俩很是尴尬,关系也越闹越僵。 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在哪里摔倒就应当在哪里爬起来。反省自己,就是防止自己重复犯错的措施。多想想自己犯了什么错,以后怎么办,才可以避开自己重复的犯错。 2022古代名作论语读书体会感想3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精华思想。以前未曾学过论语,对它知
13、之甚少。自9月份以来,由李华老师引领我们学习论语后,才了解到,悠悠华夏五千年,绚烂文化的源头竟然是论语。 孔子是一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一位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锋利的才智,打开了一道为时间所尘封的门,使仁爱之心溢满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一条充溢哲理芳香的坦途,让子孙后代奏响了胜利的凯歌;他用最简洁朴实的训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在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读论语是一种享受。如同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波边上,细细品茗。仿佛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芳香荡漾胸怀,足以洗涤冲刷你灵魂中的一切欲念。 读论语
14、是一次旅行。弥留在充溢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间,感受儒家思想与仁义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包涵与豁达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深厚而深邃,不失为一次精神旅行。 读论语是一种学习。在品读间,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在“仁的思维熏陶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仁义之花盛开在每一位贤士心中。于感悟中,学习修身治学之法,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读论语是一场精神洗礼。让原本枯燥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来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谆谆教导的言语,那一段段平易朴实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浇湿了被快节奏生活带动下,
15、一颗颗骚动的心灵。 2022古代名作论语读书体会感想4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似乎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挚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挚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困难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挚友产生了爱好。我想孔子应当有许多挚友。 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22 古代 名作 读书 体会 感想
限制150内